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欲念(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
内容
编辑推荐

利昂编著的《欲念(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是一本深刻解读人性本质的心理学读本,一本教你如何从容驾驭自己人生的行动指南,一本教你如何把人看到骨子里的识人秘笈。到底是什么奴役着我们?不是生活、财富和权力,而是我们对生活、财富和权力的欲念!欲望是人类发展、生存、活动的一切动力,人世间的一切活动,无论是商业、政治、战争还是艺术、教育等,都是人类受欲望驱使的结果。对欲望不理解,人们就不能从桎梏和恐怖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是把握欲望的高手,你将拥有驾驭一切的威力,并将无往而不胜,成为不凡的人。

内容推荐

利昂编著的《欲念(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讲述了:为什么女人下定决心减肥,却又难以抑制美食的诱惑?

为什么有的男人发誓对妻子永远忠诚,却又转身大搞婚外恋?

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我们总是管不住自己?

我们的欲望到底从哪里来?究竟是什么控制着我们的欲望?

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我们的行为总是受一种或多种欲望的驱使,而这些欲望又总是潜藏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之中。《欲念(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探讨的这些欲望在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而这些欲望之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得到或好或坏的利用。

如果你从未感到满足,不知该怎么办?如果你拥有所要的一切之后,仍感到不满足?那么,请不要将你的目光移开,这本《欲念(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正是为你而写,它可以帮助你发掘出深藏内心的“致病”根源,它可以帮助你预见自己什么时候意志最薄弱,它可以帮助你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欲望和诱惑,从而彻底驯服我们人类未完全进化的原始本能。

目录

Part 1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缺了什么——永不满足的贪欲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上“瘾”

 为什么购物会让人心情大好

 为什么钱在有些人眼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为什么越是物质丰富的人越容易嫉妒

 为什么关掉电视或者断开网络对我们来说很难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非常“好战”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怀旧

 为什么人人都想长寿

Part 2 是谁动了你的决策——冲动真的是魔鬼吗

 在做决策之前,为什么你总是不假思索就行动

 冲动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什么你的决策很容易被他人干扰

 “做了再想”行得通吗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做出最佳决策吗

 为什么存钱就这么难

Part 3 有种快乐的代价叫拖延——万恶的拖延症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拖延的怪圈

 是什么将我们带上拖延这条路

 怎么知道我们自己是在拖延

 拖延症是否夺走了你的财富、健康和幸福

 为什么拖延与焦虑是一对孪生兄弟

 为什么麻利者都是一样的从容,拖延者各有各的理由

 为什么担心只是纸上的柠檬  

Part 4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致命的快感

 为什么身体接触可以增加亲密感

 为什么爱情初期的激情无法保持长久

 为什么当爱和友谊结束时我们总是难以接受

 为什么我们总是管不住这张嘴

 为什么咖啡总是让人难以割舍

 为什么就算付出代价我们也要冒险

 男人眼中什么样的女人才是最迷人的

Part 5 涂鸦、言论、恶霸行为的目的——渴望重视的心理

 为什么有些人强烈渴望被重视

 为什么婚姻会出现“七年之痒”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奢侈品来彰显自己

 为什么有些人对宠物比对人好

 为什么在家庭中人们往往感觉不受重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模仿名人

 为什么人们喜欢被倾听

 为什么不要过度夸奖孩子

 为什么长期受冷落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犯罪

Part 6 要跟陌生人说话吗?——渴望联结的心理

 我们如何与自己交流

 为什么我们爱说闲话

 我们还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吗

 为什么人际交流时常会遇到阻碍

 为什么网上交流顺畅见面后却感到尴尬

 为什么大城市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

Part 7 人人都有恋家情结——家是难解的纽带

 为什么总有些地方让我们念念不忘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买房子

 为什么提起故乡,人们都会有种特别的感情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赖床

 为什么网络上容易出现欺诈等极端行为

Part 8 为什么你的幸福总是转瞬即逝——大脑的弥天大谎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郁郁寡欢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庸人自扰

 为什么你总是放松不了

 为什么你总是烦恼而又浮躁

 为什么我们喜欢和别人比较

Part 9 为什么权力总是充满吸引力——人性与生存的较量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生活“失去了控制”

 为什么比起大事件,人们更愿意关心小事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惩罚犯罪者可以“不择手段”

Part 10 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善恶的抉择

 为什么我们会以善行为借口,允许自己做坏事

 为什么前进一小步会导致你后退两大步

 为什么你总会告诉自己,明天会弥补今天的过错

 为什么我们对放纵自己的做法一点都不感到愧疚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环保行为都是善举

试读章节

在13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位名叫方济?阿西西的人,23岁以前的他,过着无忧无虑、肆意挥霍的生活。但是几年后,他参加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但最终战事失利,方济因此沦为阶下囚。在狱中,他幡然醒悟,越来越抵触家族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

23岁那年,方济决定主动放弃世俗的财物,宣誓自己将终生过着贫困的生活,并为那些受压迫的人服务。从宗教层面来说,如果一个人甘愿放弃安全舒适的生活,那么他肯定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是心理学却把这种放弃的决定称为“冲动”。

方济·阿西西前后所做的决定诠释了一个潜在冒险主义者的真正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济把自己的过去一笔勾销了——不负责任、不担心失去财产。不过,方济也为此面临更基本的责任,比如如何不让自己饿死或是冻死。但是方济挺过来了,他牢牢控制住了自己的冲动,不再成为冲动的奴隶,这意味着他从“功能不良型冲动”向“功能型冲动”转变,而他的成功也无不是因为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大方向上。

后来,为了寻求真理和正道,方济又在教会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锐意改革,最终他成为了普通大众最需要的指路人,也成为历史上最振奋人心的伟人之一。

一个肆意放纵的年轻人摇身变成残酷无情的斗士,到最后,又蜕变成一个悲天悯人的圣人,这个转变的确令人不可思议。事实上,这位13世纪的意大利僧侣充分诠释了“做了再想”这条“金科玉律”。现如今,如果我们再仔细研究,800年前指导方济的行为规范同样可以在今天冒险家做决策时发挥作用。

几年前,在澳大利亚,美国最权威的EQ测评和训练机构的研发总监尼克塔斯勒与一群才华横溢的潜在冒险主义者共事,有机会在全球《财富》500强公司中研究“做了再想”是否能用来追求世俗的成功?

在此之前,跟大多数人一样,尼克也认为这些人在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部门里早已轻车熟路。但事实上,尼克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在这群从事金融业的潜在冒险主义者身上明显表现出“做了再想”的性格倾向。在一次分组会议中,这些人做完冲动因素测试后,在进入自我分析环节时,说“抱歉”比说“请”更容易。

从表面上看,这仿佛就是一群特立独行的冲动分子——叛逆、粗心大意,生活中也处处表现得很糟糕。试问一下,如果你的同事中有人做事从不征求你的意见,更愿意事后向你道歉,你还愿意与这样的人相处吗?

后来,经过多次讨论,这些人指出这种“做了再想”的行为准则尤其适用于模糊不清的情境中。因为在答案不明确或是迫于时间压力的情境下,传统的思维方式显然不符合这群潜在冒险主义者的策略方向,于是,他们会先作决定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万一情况不妙,他们就会争取时间弥补过错。显然,这并不违反规则,正是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原则使他们打开成功之门,若是因恐惧而迟疑只会让成功之门紧闭。

实际上,只有当你记得说“抱歉”时,别人才会原谅你。道歉可以让你与周围的人保持稳定的友好关系。更重要的是,道歉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反思。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你必须坦陈自己的决策并接受他人的审视,如此一来,你才能更好地保持正确的方向。

让我们再次回到与才华横溢的潜在冒险主义者的交往,其中不少人宁愿说“抱歉”,也不愿说“请”。不管他们多么胸有成竹,也充分意识到结果有可能会失败,但承认这一点并不妨碍他们率先采取行动。他们深深明白,无论事前准备得多么充分,失败也在所难免。他们也非常清楚一旦做出决策,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果这些潜在冒险主义者决定要把握住机会,他必须相信明天总会到来。

如此看来,潜在冒险主义者似乎就是天生的实验家,他们总是那么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而这恰恰是所有实验必备的催化剂。也许,踏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不断反思自己的决策却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果这种方法行得通,就继续使用;如果这种方法行不通,那么就调整方向吧。

一个成功的潜在冒险主义者会坦承他们果断的决策有对有错,不过,最重要的是,当他们做完决策,会花大量的时间反省是否需要改变方向。如果潜在冒险主义者省略事后反省这一重要步骤,那就说明他们缺乏或是没有实验精神,要么思想处于漫无目的的游离状态,要么离精神错乱不远了。

序言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缺了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决策很容易被他人干扰?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拖延的怪圈?

为什么我们总是欲罢不能?

为什么人人都有恋家情结?

为什么我们的幸福总是转瞬即逝?

为什么权力只为某些人所拥有?

为什么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人为什么会产生反常行为?人的行为动机究竟是什么?人的种种言行是受什么东西决定的?为什么在今天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愈发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正一点点地陷入漆黑一片的无底洞里。

当你试图使劲地睁大自己的眼睛,当你试图从黑暗的精神活动中寻找蛛丝马迹时,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常常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总是批评别人不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而自己却总是做着不该做的事。

我们自认为对于自己鲁莽、冲动或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已经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自认为对于在哪里居住、做什么工作、是不是要孩子等问题已经做出了合理的安排,但结果我们总是会“百密一疏”,甚至贸然行动。

在性欲、贪心、权力、惰性这些强大力量的驱使下,我们明知自己和别人会遭受痛苦,但还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我们总是需要太多的东西,甚至贪婪到想要同时占有它们,结果我们经常会陷入纠结的怪圈。

或许我们自认为这么做是聪明之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理智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这些欲望潜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之中,我们的行为总是受一种或多种欲望的驱使,谁都逃不出这些欲望。

那么,这些欲望究竟是什么呢?

在这些欲望中,有些是对财富、真理等精神层面的抽象期许。不过,在梦境中,由于思维的无拘无束,欲望在各式各样的“梦境”中才会自由地表达,所以,我们在梦境中会梦到这样一些理性状况:日子过得更幸福、世界更安定和平。我们中的有些人正是受这一激情的驱使,付出毕生心血,最终成了伟大的建筑师、作家、音乐家等。但我们之中还有一些人则是通过欣赏美景、参与文学创作、聆听美妙的音乐来实现自己的这些欲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欲念(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利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38297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2013176915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