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见字如晤(江右新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见字如晤(江右新散文)》是“江右新散文”丛书中的一本,是资深媒体人、作家陈蔚文的最新散文集,书中一如既往地延续其独特风格——有对生命实相的至察思考,亦有对尘世的家常摹划。于共情中显悲悯,体贴中传温暖,同时又常于不经意间流露善意的幽默……

内容推荐

陈蔚文的《见字如晤(江右新散文)》有对生命实相的至察思考,亦有对尘世的家常摹画。作者的笔触试图越过表象探查人心深处模糊、混杂的所在,不无犀利地戳破一些面纱;骨子里,却依然是对人生的眷恋。

目录

人迹更少的一条(自 序)

辑一 此在

 说

 朝内

 一条路

 宜居

 雨衣

 尘埃

 遥远的玫瑰

 涟漪

 北站以南

 舞会

 “异人”老陈

 小巷

 旅途札录

 镜像

辑二 彼 处

 孤岛

 阴性之痛

 回旋

 归去来

 显影:自深深处

 碎时光

 天书

 信

 寄居

辑三 之 味

 坐标

 雾的旅行

 隔夜的鱼

 共箸

 至味

 某年,季夏

 节气的餐桌

 味蕾背后的流转

 小食店

辑四 如 斯

 凡能解释的都不叫玫瑰

 开白花的“蒂阿瑞”

 相濡

 异次元

 东林寺半日

 读与赎

 空洞

 重金属

 行客

 开启

试读章节

碎时光

庐山。夜。节目散场,原本搁在演艺厅后排的伞不见了。一把新买的精美的伞,黑底,伞沿上一圈赭红小花。

人多,车子不够,要往返几趟车接送。索性步行回宾馆,据说走十几分钟可到。雨雾深重,同行者还有两对不熟的男女,他们各自在密切地聊天。为避免成为窃听者,我与他们拉开了一段距离。灯光昏黄,庐山夜晚的十点多。去年的这时节陪天津来的朋友也在此山,同样雾气浓重,却是在白天行走,与此时夜间的雾又不同。

白日的雾,显得光阴乳白,景状如失,所有前方物像在不断消散一般,仿佛雾有奇效似的。而每向前一步,却又拾回了一件最近的景物。

这夜的雾,虽浓重,所有景状却稳扎地在那儿,千万年光阴也不能撼动。沿着路向前走,两对人的交谈声渐远。只有我,身揣一张房卡,手机忘带。四周寂静,没人在雨雾弥漫的路上溜达。有一瞬,我似乎正走向一个未知世界的深处。那是条尘世以外的异途。没有身影,只有无穷尽的雾,暗黄的光,独自蹀躞——除了有些孤独,并不算坏。

到一条岔路,该左拐还是向前,哪条路通向宾馆?身后同伴声音透过雾缓慢飘浮过来,他们走得如此慢,似为了配合雾飘浮的速度。

犹豫一下,我继续向前走,大概走出几米远,路边,一片绿化带中,某棵树下,立了一位打电话的女子。尽管全是雨雾,我还是一眼认出熟悉的伞面。它踽踽撑在那位陌生女子(她刚才也在演艺厅)头顶,像在等我,它等得那么耐心,像知道我会选择步行,沿此路前来,与它会合。

取回伞。同伴跟上来,告知这条路错了,我们应向后折返,向左拐。

在这之前,它只是一把伞,是我丢过的许多伞中的一把。可当它今夜重回我手中时,它不只是一把伞了,更接近一种命运——大雾中毫无预兆,而又冥冥中朝着某种命定的路行进。如果我选择乘车而非步行(早知走回宾馆不止十几分钟,我一定会候车),还有那条岔路,假如我朝正确的方向左拐而去?还有那女子,她选择了一条与我一致的路,如果她不驻足打电话,而是朝前走去?

这个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山夜,丢失的终将会穿越雾霭得以重遇,多不可思议!

郑州火车站,离发车还有一个多小时,在二楼车站大厅内闲逛,有家“道口烧鸡”店,售各种卤菜。一眼看到鸭肝,买了一袋。我并非动物内脏爱好者,相反,多数内脏我是不食的,唯独碰上鸭肝会买一些,它们在柜台以一种难以释清的密码向我召唤,在所有卤食中我总先看到它们,仿佛它们有独特的光泽。但吃一点就觉得腻了,无论何店所售,吃几口后,它与味蕾的隔膜开始显现,越往后,甚至成一种反感。

郑州火车站买的那袋鸭肝不出所料地扔了,但不妨碍隔阵子再碰上,仍旧会买。

这是一个多么奇怪而悖谬的现象。吃下第一口第二口是为了证明其后对它的厌倦?既然知道第二口以后我注定要放弃,我为何要吃下第一口?为何见到它我就有味蕾的冲动,仿佛它是食物中的罂粟。

这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理现象?因体内某种难言的基因将一种悖谬投射于同一个对象?它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无近似?黏附于某种关系中的带有初始热情,很快却被旋即而来的厌倦侵蚀的关系。亲密、拆分、聚拢,又拆分,再聚拢……世间的诸多情感,就是在这般正向与逆向中纠缠互生。

北京,夜晚的奥体广场,一支锣鼓喧阗的鲜艳队伍,数十位大妈伴着鼓锣扭动,简单划一的动作不知跳了多久,也不知还打算跳多久。震耳欲聋的声响中,队伍一遍遍重复着那几个简单到机械的动作。

洪大声响中,突然让人有一种莫名的荒诞感:那样单调的浩荡!

一二一,一二一,踩着固定节拍,个人的步调一次次在队伍中得到确认,也一次次淹没在队伍的声响中。那不厌其烦的步伐以可踏垮某座大桥的力量,进入单调的集体无意识中。

上海。汉中路地铁二号线出口旁,莫名的异味四散。有次路过,几个警察面色严峻且狐疑地立在路边花坛上,有一人在花坛内搜寻什么,我吓一跳,以为发生埋尸案——虽然这儿根本不适合作案,也不宜毁迹。当然,也许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希区柯克的悬疑片《后窗》中那个男人不是将太太的尸体埋于院子花园中?如果不是因为一只贪嘴的小狗,事情兴许还不会败露,男人还将理直气壮地说,太太出门去了外省!

这地铁出口旁的异臭有好一阵子,臭味不屈不挠,我行我素,固执地带着绝不言败的劲头。经过者皆紧走几步,捂鼻掩口。没人知晓那臭的来源,而这异味看来也惊动了职能部门,如那几位警察的光顾,但气味来源仍不明。

那一小段路靠近花坛,里面栽着蔫头耷脑的低矮灌木。马路对面是长途客运站与一幢蓝玻璃幕墙的高层商务写字楼(我在此出入三年),写字楼旁有一座酒店(其特色在于时常承接白事酒席),酒店门口因此常泊着大巴,臂佩黑纱的家属三五成群地吸烟交谈。

……

P129-132

序言

人迹更少的一条

(自序)

带儿子乎乎穿过省府大院。这是条走过无数趟的路,从家到单位的必经之路,被我在四季颂扬过的路。路旁树木蓊郁,已是秋日,空气中即将浮动桂子香……

这次,我带乎乎走了另条路。与主路平行的一条支路。它没有主路那般宽敞,细长,只能步行或骑车。

虽离家近在咫尺,也离乎乎读了三年的幼儿园近在咫尺,却很少走这条路。我通常只从主路走——快、便利,大概这就是理由。而这晚,不急着去哪,一念之间,我决定领乎乎走这条窄细的支路。

已是傍晚,近七点,路灯亮起,居民楼的窗口透出一扇扇灯火。路的左旁是现已少见的五层楼房,暖黄砖墙。路右旁是一些带小院的平房,院门口散放着些盆栽植物,窗口飘出京剧铿锵的行腔。有种古老的气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种气息。

先是左边一扇铁窗上的爬山虎让我们停了下来。这爬山虎不像通常的那样恣肆,爬得满墙满壁,它只是浅尝辄止地挂了秀巧的两列下来,仿佛深谙中国画的“留白”之境。谁说这不是一幅画呢?铁的暗沉与绿叶的清新,构成耐人寻味的美。

再往前,右旁有户小院落盖了俏皮的红色拱顶,院门外传来熟悉的香气。啊,偌大一片盛放的紫茉莉!我童年的花卉,在院里和小伙伴捉迷藏的时光,伴着浓郁的、让人简直喘不过气的香气!那时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了这花,我一直叫它夜来香,有次查过才知,它学名紫茉莉,根叶可入药,外公患胃癌那年,不知听谁说紫茉莉的块茎煎水有效,小姨领我去她念书的师大挖。我们挖了一袋子,那一袋,并没阻止我臂上黑纱的到来。在紫茉莉的花香背后,从此有一缕伤逝的阴凉……

再前方,竟是一棵粗壮的柚子树!其叶蓁蓁,其实离离,柚子青绿地悬于枝头。被路灯照着的那些果实,沉甸甸的青绿中显示出芸香科植物特有的丰硕。对乎乎,水果现在多是超市里的概念了,与土地联结的“现场版”庶几可视作童话!乎乎围着这株柚子树,赞叹,垂涎,盘算——妈妈,我们等柚子熟了来摘几个好吗?当然是不行的,但不忍扫乎乎的兴,我支吾着,到时再看好了……

牵着他胖乎乎的小手继续走,周围是如此静好的辰光。

这段路途,从主路走大约一刻钟,走这条支路大约要多用七八分钟,多出的那七八分钟带给这晚(以及更久的时光)的会是什么?

在掠过的幽朦树影中,美国诗人弗洛斯特的诗句晃过:“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段傍晚的短途“旅行”,在乎乎日后的记忆中没准会带有一点点魔幻:私语般垂挂的爬山虎、神秘紧闭的某扇木门、大片盛开的紫茉莉,魁硕的柚子树……一条在抵达的过程中,有着陌生感和惊喜的路。

从这以后,我常选择这条支路作为上班路途(我和乎乎称它为“第二条路”)。比主路静寂得多,偶尔遇到一对买菜归家的老夫妻(菜多由老头拎着),一位在院门口理杂物的老妪,一只安静地卧在路中的白色大狗(眸中有与人类情感共通的光)。更多时候,我一人走着,想什么,或什么也不想。路延伸着,左边窗户传出练琴声,两个女人在另扇窗后用方言起劲地聊天,楼外墙腰上用石灰写了条“每天念佛一千遍”。这是条和生活纠缠一处的路,市井之路,同时,又有种可隐居的静谧使它从遍布自身的市井中上升了似的,上升到那棵柚子树的高度,上升到枝头那只黑白相间的鸟的羽翼……

这条路,人迹更少的一条,有着木和棉的纹路、触感,在一切都风驰电掣之时,它一意孤行地老旧着,哪怕明天就要拆除、消失,也无损这一刻的完好。

柚子正在枝头由青一点点地转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见字如晤(江右新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蔚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5779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418091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