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到马克思(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知识逻辑和创新路径)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概念下,从现代性生成的视野,综合运用知识生产社会学的方法,以实在论和建构论的不同、科学与人文的语境转换、新闻理论话语事件的把握和结构性核心概念的分析为手段,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论”的知识论特征进行论证;同时以三次“回到马克思”为主线,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知识演进和创新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1.0版本(“党报”范式)、2.0版本(“新闻事业”范式)、3.0版本(“新闻生产”范式)三个升级版本的判断,并针对当下我国新闻理论所面临的兼容问题、价值问题和结构性贫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为指导,提出了建构的指导原则。
作者简介
齐爱军,1967年2月生。汉族,党员,德州人。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问学者。上海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宣传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媒介文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般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1项。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的两条脉络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新闻理论范式的演进轨迹
第三节 回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三个阶段
本章结语
第二章 研究框架
第一节 研究视域:现代性
第二节 分析工具:知识社会学
第三节 研究架构:一个图表
本章结语
第三章 第一次回到马克思——“科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初建
第一节 “科学”激情下寻求新闻学学科的合法性建构——20世纪20-40年代新闻有学无学的第一次论争
第二节 无须证明的“事实”观——徐宝璜“实在论”基础上专业主义新闻理论范式的建构
第三节 回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陆定一“建构论”基础上的报范式初建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第二次回到马克思——“新闻规律”旗帜下的建构努力
第一节 立足中国土,回到马克思——甘惜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
第二节 以“科学”之名实现新闻学对传播学的“拥抱”——20世纪80-90年代新闻有学无学的第二次论争
第三节 修补陆定一逻辑断裂的概念努力——事实、信息及其他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第三次回到马克思——对重新廓清新闻理论地平的呼声
第一节 根植于人文科学或人文类社会科学中的新闻学科属性——21世纪初的一场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区别的论争
第二节 从客观性之争到新闻专业主义之争——新闻专业主义VS传媒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回到“交往实践观”的马克思——寻找传播学重建的人文哲学基础
本章结语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实践范式”的建构设想
第一节 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原则
第二节 传播学“实践范式”的转向
第三节 “交往实践”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建构
本章结语
结语 立足中国土,回到马克思——远未完成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通过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知识演进和创新路径的考察,初步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在这一领域建立起理论与学术自信。
本书对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学学科体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到马克思(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知识逻辑和创新路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爱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8837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16
CIP核字 2018292261
中图分类号 A811.67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