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访谈(2博尔赫斯)
内容
作者简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si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
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少年时随家人旅居欧洲。
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
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探讨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代表诗集《圣马丁札记》、《老虎的金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随笔集《永恒史》、《探讨别集》等更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译有王尔德、吴尔夫、福克纳等作家作品。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获得阿根廷国家文学奖、福门托国际出版奖、耶路撒冷奖、巴尔赞奖、奇诺·德尔杜卡奖、塞万提斯奖等多个文学大奖。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病逝于瑞士日内瓦。
书评(媒体评论)
深入了解博尔赫斯的作品会发现,它背后那个从
世界文学和哲学中广泛摄取养分的人,同时有着否认
自身见多识广的谦逊品格。这是一次相当私人的馈飨
。通过这些访谈,博尔赫斯似乎在告诉我们,访谈本
身就是一个自知的时刻,一个悬停在时间长河中的时
刻。
——《纽约时报》
目录
原始神话
采访者理查德·伯金
摘自《博尔赫斯谈话录》,1968年
“博尔赫斯和我”
采访者丹尼尔·伯恩 斯蒂芬·凯普 查尔斯·西尔弗
《巧妙的回避》杂志,1980年
最后的访谈
采访者格洛丽亚·洛佩斯·莱库韦
LAISLA广播,阿根廷,1985年
由姬特.莫德自西班牙语译为英语
精彩页
上天赐予我的一大乐趣就是和他人进行关于文学和形而上学的对话(尽管我是个无神论者)。这样说未免有装腔作势之嫌,所以我必须先澄清一点,这种对话对我而言不是辩论,不是独白,更不是傲慢的说教,而是和他人一起求索真知的过程。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到我的父亲,想到拉斐尔·坎西诺斯一阿森斯’,想到马塞多尼奥·费尔南德斯。,还有很多我来不及提到的人——其实任何列表上最值得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被省略掉的名字。上文已经客观阐释了这种对话的概念,但(我记得)质疑我的人仍说,我试图当个传教士,以某种单调的语调向人们宣讲古英语和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的优点,宣讲叔本华和贝克莱的思想,爱默生和弗罗斯特。的诗歌。这本书的读者也将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我在某些方面是个富翁的话,那就是困惑和不确定性。我的一位同事宣称,哲学就是对事物清楚严谨的认识。而我却把哲学定义为一门研究人本质的困惑的学科。
我在美国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特别是在得克萨斯和新英格兰时。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时,我与理查德·伯金’有过很多次愉快的交谈。在我看来他似乎没有什么特定的意图,提问的态度很自然,甚至不强求一个答案。我的回答也没有说教的意味。我们相谈甚欢,完全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现在重读这本书,我认为自己完成了自我表达,事实上是自我坦白,坦白的程度更甚于那些我在孤独中怀着过度的忧虑和戒备写下的文字。思想的交流是一切爱情、友情和真正的对话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两颗志趣相投的心灵产生了碰撞,双方都能从这种碰撞中受益无穷。比起我自己独处时思考的产物,从他人那儿得到的启发往往更能让我眼前一亮。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对我充满好奇,想要更加了解我。七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不怎么费力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沃尔特·惠特曼曾说:“连我自己对我真正的生活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还记得那天,在听说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要来美国,来剑桥市的消息后,我一口气从一千六百米开外的哈佛广场跑回了我在中央广场的住所,只花了不到五分钟。现在看来,1967年的整个夏天我都在为他的到来做准备,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说起博尔赫斯。
开学后我回到布兰迪斯大学上大四,在那儿我遇到了一个来自巴西的漂亮女孩,名叫芙洛·比尔德纳,她是个比我还狂热的博尔赫斯迷。我们无论何时碰到一起,总要滔滔不绝地围绕博尔赫斯谈上三四个小时。在某一次谈话结束后,我们下决心一定要见见他本尊。
我还记得我们设计了很多大胆周密的计划,其复杂程度堪比一部俄语小说,但最后都被我们一一否决了。我们只做了一件事:芙洛有博尔赫斯的电话号码,她给博尔赫斯打了个电话,说我们想见他一面。这一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计划竟然奇迹般地成功了。 那天是11月21日,离感恩节只剩两天,天灰蒙蒙的,还下着小雨。会面时间定在晚上六点半,我和芙洛决定当天下午分头出发,给博尔赫斯买礼物。这显然并非必要之举,因为博尔赫斯似乎完全不需要他人对他有任何感激的表示。他总是能让你感到,他才是心怀感激的那个人,你陪他聊天就是给他最好的礼物。无论如何,在沿着波士顿长长的街道来回徘徊,逛遍了各家零售商店、书店和唱片行之后,我最终为他买了一张巴赫第四、第五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唱片,我父亲曾经用小提琴演奏过这两首曲子。回到剑桥,我见到了芙洛,她手上也拿着礼物——四枝长茎的黄玫瑰。
从哈佛广场到博尔赫斯在康科德大道上的公寓只要跨越三四个街区,对我们来说却算得上是一次奥德赛式的历险之旅。那个夜晚的所有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雨后空气特有的宁静;芙洛又大又亮、泛着绿宝石光芒的双眼;洲际酒店的大镜子,我们曾停在那儿整理仪容;人行道上厚厚一层被雨打湿的落叶。我记得我们一开始搞错了地址,按过门铃后,来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她说自己从未听说过博尔赫斯这个人,于是我们忙不迭道歉。那之后我们赶紧调头,大笑着跑过近一个街区——一种宛如梦境般不真实的笑声,充斥着眩晕、焦虑和令人沉醉的幸福。
然后我们隔着玻璃门看到了他,拄着一根手杖,正在另一个拄着双拐的男人帮助下进电梯。我们急忙跑进那幢大楼,向他们做了自我介绍,把他俩都扶进了电梯。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的男士大约三十岁出头,是一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正协助博尔赫斯进行波斯文学研究。博尔赫斯穿着一套式样保守但十分优雅的灰色西装,系一条淡蓝色领带。他和他妻子一起居住的小公寓看上去特别空,书架上放着十来本书,客厅里摆了一台十二寸电视机,桌上搁着一沓杂志。一开始他似乎有点紧张,显得不那么自在,特别是在我们呈上礼物的时候。他妻子和朋友们一起出门了,因此芙洛很高兴地承担起家中女主人的角色,去厨房给花瓶装了水,把玫瑰养了起来。
P3-6
导语
收录六位20世纪文坛巨匠与国际媒体生前所做最后的访谈,每篇访谈用时30分钟,浓缩密集,智慧激荡。
每篇访谈内容关于生命的意义、创作、爱与死亡,六部至真至诚的文学箴言,也是生命智慧的凝结与爆发。
本辑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宗师。书中几次贯穿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访谈,为读者了解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文化巨擘打开窗口。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博尔赫斯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与理查德·伯金所作的著名访谈,他曾说,“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他给出了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学作品的真知灼见,并谈到了现在常常为人忽略的诸多政治主张。而辞世前几日,他和好友莱库比曾进行过一次私密的访谈,涉及他的生活、爱以及对自己作品和国家的种种思考,也是真正意义上“最后的访谈”。这几次贯穿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访谈,为读者了解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文化巨擘打开窗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访谈(2博尔赫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译者 译者:汤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5775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76
CIP核字 2019091559
中图分类号 K837.835.6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0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