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鸿章(甲午之殇)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大国,几个权臣,一群民族激愤的血拼将士,中国能赢吗?

甲午海战,是大清帝国走向没落的致命一击,却被外媒称为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战争背后,是怎样变幻的国际形势,又是交战国双方怎样的政治局面。陈斌编著的《李鸿章:甲午之殇》以李鸿章为主线,全面再现了甲午战争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揭露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事件,给了读者一个全面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平台。

同时,书中揭露了李鸿章从刀笔小吏到第一重臣的历程,帮助读者读透李鸿章这个人,学他为官、做事、自保,以及得自曾国藩的真传“挺经”的方法,实在也是一本授人以“术”的借鉴宝书。

全书文采飞扬,论断严谨,非常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小说《李鸿章:甲午之殇》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战争前后清王朝的社会、宫廷、官场、外交、战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作者陈斌以至情至性的悲悯情怀,围绕主人公李鸿章,展开了一幅末世王朝的立体画卷:堂堂大清帝国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臣子李鸿章肩负重任,一面是慈禧太后的挥金如土,一面是中日战败后的屈辱求和、割地赔款,他夹在其中委曲求全,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中的末世王朝……

目录

第一章 日本遇刺

 1.帝国的尊严就这样被可耻地践踏/14

 2.为什么会输在起跑线上?/17

 3.脱亚入欧:日本的弑父情结/22

 4.“千岁丸”号侦查到大清的没落和衰颓/25

 5.日本找到了学习的蓝图/28

 6.日本爱国愤青的一枪打破了谈判僵局/32

 7.此血所以报国也/36

第二章 肩扛半壁江山

 1.魔鬼“黑船”唤醒了梦中的日本/40

 2.日本天皇省吃俭用供养海军/43

 3.日本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47

 4.碧波万顷,老中堂北洋阅兵/50

 5.老佛爷想从北洋这儿挤兑点儿军费/53

 6.北洋海军的银子变成了颐和园/60

 7.李鸿章的得意门徒袁世凯/69

 8.朝鲜问题已成为国际政局的一大焦点/73

 9.袁世凯把李鸿章绑上战车/84

第三章 究竟谁在关心中国的前途

 1.刚亲政的小皇帝跃跃欲试想打仗/90

 2.老太后60岁大典,无论如何不能碍着/93

 3.蓄谋的战争:日本出兵朝鲜/95

 4.袁世凯上了日本人的当/100

 5.李鸿章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伊藤博文身上/104

 6.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制造开战借口/106

 7.李鸿章苦笑:究竟谁在关心中国的前途/110

 8.海军衙门总理大臣醇亲王只知道捞钱和讨好慈禧/112

 9.建颐和园费用可以买10支“北洋舰队”/115

第四章 丰岛之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版

 1.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118

 2.“只有三发炮弹”的传说可信吗?/121

 3.丰岛之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版/123

 4.日军疯狂屠杀我落水士兵/128

 5.谁抓住了大海,谁就是赢家/131

 6.临渴掘井,为时已晚/138

第五章 曾国藩的得意门生

 1.李鸿章学到老师曾国藩处世的真经:挺经/140

 2.往事:李鸿章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挺”过来的/143

 3.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棱角着意进行了打磨/148

 4.一将功成万骨枯/150

第六章 战争正式爆发

 1.日军进犯牙山/155

 2.成欢失守:清军誓死拼战/157

 3.叶志超给李鸿章丢尽了脸/160

 4.李鸿章背上发的疮是不是不祥之兆?/163

 5.腐败像瘟疫般传染/165

 6.李鸿章警告:倘若不改,必予处死/168

 7.日本勒紧腰带筹集战争经费/170

 8.平壤:明、后日,必有血战/171

 9.大同江渡口桥头堡: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175

 10.日军已经把子弹打光了/177

 11.没想到淮军竟衰败到了这等地步/180

第七章 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之父

 1.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之父/185

 2.近代化军事草创之初/189

 3.办运输,办教育/193

 4.开煤矿,修铁路,通电信/194

 5.把丁汝昌等海军首脑的责任自己担待过去/198

 6.美国人旁观:皇帝和重臣给李鸿章制造麻烦/201

 7.谁在考虑战争的未来?/203

第八章 黄海之战:蒙冤的北洋海军

 1.预示风暴的乌云和月晕/206

 2.伤害白煤炭黑烟的开始/211

 3.敌我舰队实力对比/217

 4.一字长蛇阵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219

 5.北洋海军官兵们壮怀激烈的精神风貌/221

 6.旗舰失去指挥难道真是提督的无能?/223

 7.北洋海军的素质不如日军吗?/225

 8.日舰比睿、赤城等遭到北洋舰队的痛击/227

 9.北洋官兵奋勇杀敌,视死如归/229

 10.方伯谦真的是逃兵吗?/231

 11.敌人的旗舰就要沉没!/233

 12.能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236

 13.他对着落日’的余红说:“这就是天绝?”/238

 14.面对慈禧的责问,李鸿章不想辩白/24I

第九章 在风口浪尖上

 1.隐藏在前线战斗背后的给养补充问题/244

 2.翰林院的野心新秀联名弹劾李鸿章/247

 3.鸭绿江防线溃于一旦/250

 4.旅顺口天然形胜和战略地位/254

 5.花园口日军登陆:16天没有遇到清军/257

 6.温柔乡里的间谍奇案/261

 7.金州、大连湾沦陷敌手/265

 8.恭亲王已是锋芒尽去,不再给力/268

 9.痛快过完这个生日再说/272

 10.土城子反击战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74

 11.贺寿声中,旅顺陷落/277

 12.日军的屠杀持续了三天三夜/281

第十章 谁还在撑持这个腐朽的国家

 1.日本野兽与中国儒学/292

 2.谁还在撑持这个腐朽的国家/295

 3.山县有朋一意孤行的赌徒心理/300

 4.控制辽东半岛的关键点:日军占据海城/303

 5.美国向中日双方提出调停建议/306

 6.日本根本没有媾和的诚意/308

 7.无泪的悲哀:除作议和之策再无上策/311

 8.“诚”字:办外交只捧着老师这个锦囊/314

第十一章 威海卫之战:被命运抛弃的北洋海军

 1.威海卫在军事上的价值/317

 2.提督的心事/320

 3.来自朝廷的掣肘/321

 4.不能指望的陆军:1万对3万/323

 5.大战当前,我方海陆军统帅却不能意见统一/325

 6.拆除龙庙嘴大炮公案:丁汝昌“实有先见”/327

 7.日本人是有备而来/329

 8.如旅行般轻松登陆荣成湾/331

 9.守卫摩天岭炮台的清军仅一个营/333

 10.最激烈的陆上抵抗竟然还是来自海军/335

 11.北洋舰队最后顽强的战斗/337

 12.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了!/342

 13.北洋舰队全军覆灭/347

 14.呼啦啦大厦将倾,落得个雪茫茫大地真干净/350

第十二章 忍辱求和

 1.李鸿章蔑视日本人:文明其外,内里是野兽/352

 2.和谈:日本要李鸿章亲自出马/357

 3.除了割地,还有其他选择吗?/361

 4.李鸿章挨的这一枪,值了白银1亿两/366

 5.马关之耻:伤痕永远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370

 6.签字已经不过是履行手续/374

 7.甲午战争的深刻影响是什么?/376

 8.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378

附录一 甲午中日战争百年祭五人谈

 1.李鸿章、甲午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380

 2.了解西方的李鸿章感觉到了什么?/381

 3.甲午战争后的“文化人”/381

 4.中国最大的危险更可能成为世界的“弃儿”/382

 5.甲午战争仅仅是李鸿章洋务派的失败吗?/382

附录二 甲午海战:中日参战兵力、装备、伤亡对比

附录三 李鸿章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帝国的尊严就这样被可耻地践踏

帝国的尊严就这样被可耻地践踏,战败的结局终于使他从一开始就有的不祥的预感,最终变为残酷而不忍接受的泣血的事实。事到如今,一切已不能挽回,而这杯苦涩的毒酒,竟然还是必须由他亲自和血饮下。

对现实有着最深切清醒的判断和认识,而且还明白宿命一般无法推卸的责任,这似乎是某种来自神示的惩罚,它不允许自己仅仅沉湎于纯粹的思辨,在沉重而巨大的孤独中,唯有受虐般的承担和忍辱才可能在虚无中找到些许的安宁。

1895年 3月 24日。日本下关(马关)。一场浓雾从广岛方向的海面上缓缓飘来,逐渐淹没了这座清静整洁的小镇。晃眼一看,下关还真有些像京都。精巧的佛塔和古式的铁灰飞檐在雾里若隐若现,树丛深处的院落回荡着阵阵钟声。

李鸿章咳了几声,心事重重地把一本王弼笺著的《老子》放在黑色茶几上。他一大早起来洗漱、吃饭后,就端坐在室内读《老子》,连儿子李经方要进来与他商谈要事,都被他摆手喝退。往日那些流畅的语句和飞扬的评注就像被堵在一块顽石后了,他脑子里只有干巴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奸巨猾的老子。

李鸿章推开窗子,海腥味的潮雾和扑朔迷离的街景迎面而来,他骤然一冷,用手拢了披衣,猛咳几声,咳出一口浓痰,“吧”的一声吐出窗去。尽管从中国带来了景泰蓝的痰盂。

这位年逾古稀,掌着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从中国一到日本,就老了一头。花白的胡须像枯死的野草一样围在他浮肿而无表情的脸上。只有在他眯缝着的细长的双眼中,还可以看到灵活的闪光。他穿着厚重的朝服,就像一个木偶穿着戏装。中堂大人经常在心里嘲笑自己:“我难道不正是一个木偶吗?而我上演的,尽是难堪的戏。”他把那张苍老的脸贴在窗棂上,出神地听着什么。

此刻,这位大清帝国权力中心的主要人物只不过是一个可怜兮兮的老头子。

“咚,咚。”门上响起两声轻微的敲门声。

李鸿章从沉思默想中醒悟过来,锐利的眼神向前一扫,说:“进来。”

脸色红润,保养有方的李经方轻轻推开门,小心地说:“爹,时辰差不多了。只……”

李鸿章正了正帽子,说:“这次谈判,真是难啊,我刚才在想皇上身边的那帮清谈家,肯定又成天在皇上面前痛哭流涕,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大骂我李鸿章丧权辱国,有负皇上圣恩,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了,你刚才欲言又止,想说什么?” 李经方轻声说:“爹,今日去春帆楼,儿子总觉有什么事似的。 ”李鸿章威严地说:“咄,何事之有?今日事关重大,不可乱神分思。我们这就出发。”

接引寺已来了两位日本外务省的官员,他们冲李鸿章鞠躬,然后上了人力车子。李鸿章面无表情,在李经方的搀扶下,缓慢走到他从国内带来的轿子旁。这轿子红蓝两色,四周有玻璃。一个轿夫把门拉开,中堂大人困难地低头弯腰,像一只蹒跚的大龙虾挤进里面。这时,中方随员李经方、伍廷芳、马建忠等也纷纷坐上了人力车,在警察和宪兵的严密护卫下,一长溜车队向春帆楼忽忽而去。

李鸿章坐在轿子里,拉开了深红色的帘幕,两眼看着雾中的街景出神。浓雾已变得淡如轻纱,一轮红日跃跃欲试地悬挂在东方。这让李鸿章很不舒服地想起了太阳旗。一个小小岛国,居然在庞大的大清帝国面前咄咄逼人;几万人马,纵横神州如入无人之境。最让李鸿章吐血的,还是他精锐的淮军与北洋舰队毁于一旦。政敌看他的笑话,百姓骂他是卖国贼,慈禧太后只知道耍宫廷权术,什么事不是叫他给兜着呢!

慈禧太后利用翁同和等“言官”“词臣”那些“清流党”,不断地参奏、弹劾地方大员,在中央牵制湘、淮军封疆大吏的行动。利用“海防”“塞防”之争,拉拢湘、淮军旧将,分化曾、左、李效忠于慈禧太后个人。这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在“洋务”活动中处处掣肘,施展不开,变革不能彻底的主要原因。

以致李鸿章在《与友人书》中曾经气愤地说:“清议之祸,与明季同出一辙,果孰为之耶?”情况确实和明朝万历、天启、崇祯年的“党争”非常相似。同样是扮演“宰相”的角色,李鸿章的“名相功业”不如伊藤博文,中国的变法、维新,始终不顺,原因就在于此局。

美国历史学家李恩涵说:“纵观整个洋务运动 30年的历程,只有李鸿章扮演了一个全国上下自强运动之协调人的角色。然而在清代中后期君权愈加集中,朝臣职能权力愈发分散的情势下,他处处饱受来自慈禧、朝廷清流,以及其他地方督抚的掣肘与猜忌。”

李鸿章想起写给友人的书信里的一段话:“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酿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械、购船,悬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一发而不可复收。战绌而后言和,且值都城危机,事机万急,更非寻常交际可比。兵事甫解,谤书又腾,知我罪我,付之千载,固非口舌所分析矣。”

事已至此,复能何为?

难道自己不是一个有着血性雄心的男儿?当初他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和而不主战?

人心涣散,国势式微,没有人比李鸿章更清楚中国已衰落到何等地步。这是他一个人的战争。这是他从一开始就力图避免的战争。他曾经这样袒露心声: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唯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 ”

为什么会败给小小的日本?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切是其来有渐。

堂皇的大清帝国,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风雨飘摇,如将颓的四面漏风的破屋。他也有挽狂澜于既倒之吞吐风云的大志,但最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是一个裱糊匠而已。

更要命的是,大清的体制与人事,导致当时的西方媒体认为,所谓的中日战争,仅是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李鸿章是“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日责人昧于大局,而己于大局先自不明;日责人畛域难化,故习难除,而己之畛域故习,以视彼等。犹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也。……吾故曰: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故曰: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李鸿章既以“洋务”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翁同和师傅,以及众多分分合合的“言官”“词臣”们周旋,同时他自己也是被满清王朝玩弄于股掌之上。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也许这就是李鸿章自己没有认识到的自身的局限性。

P14-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鸿章(甲午之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55527
开本 16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9
172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