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华秀,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写作、文艺美学、文艺批评、文艺表达机制等研究。出版著作有:《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2000年),《写作本质沦》(2007年);主编《木屋诗集(要力勇哲理诗歌卷)》(2013年)《木屋诗集(中小学生诗歌卷)》(2013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孙犁小说表达机制研究》在研。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抗战小说:战争空间下的群体突围 第一节 从围困中突围:孙犁抗战小说的叙述主题 第二节 孙犁抗战小说中被围困的空间意象 第三节 人群的聚集与突围:孙犁抗战小说中的“拟家结构” 第四节 孙犁抗战小说中女性的“三重”突围 第二章 《风云初记》:记忆空间里的战争叙事 第一节 《风云初记》中的情感记忆 第二节 《风云初记》里的现实政治 第三节 《风云初记》中的“新人”形象 第三章 日常空间下的叙事转换 第一节 孙犁土改小说中的“物象” 第二节 孙犁土改小说中的“聚散结构” 第三节 《铁木前传》:“拟家结构”的解体 第四节 女性的艰难回归:从双眉到小满儿 第四章 《芸斋小说》:政治运动空间下的个体危机与救赎 第一节 政治运动中的异质空间与个体危机 第二节 《芸斋小说》的死亡叙事 第三节 《芸斋小说》的“碎片化”结构 第四节 《芸斋小说》的道德批判与个体救赎 余论 附录1 孙犁文艺思想初探——以《文艺学习》为例 附录2 孙犁抗战小说的叙事技巧与民族突围主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从孙犁的创作实际出发,把握了孙犁几个节点的创作演变和自然脉络,虽然谈嬗变,但是顺势而为,没有奇突和人为割裂之感。 作者李华秀在宏观把握孙犁小说的同时,也打开了孙犁小说丰盈的微观世界。 内容推荐 本书以孙犁小说为研究对象,包括孙犁写于抗战时期的小说、土改时期的小说和晚年的“芸斋小说”。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和深度解剖,寻找孙犁不同时期小说主题和叙事方式之问的关系;在异质空间视域下发现孙犁不同时期小说的叙事模型与时代主题深度契合的隐秘机制;历史地考察孙犁小说发现:其叙事嬗变和晚年的风格骤变,都统一在其文学理想之下,也就是说,孙犁的文学之“志”将其不同时期的小说凝聚在一起,其“变”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早有预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华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407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1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42 |
CIP核字 | 2019032356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