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涛,青年学者,新闻工作者,中国田野调查基金第一批获得者。2006年开始媒体生涯,曾任《第一财经日报》深度编辑,深度部主任助理,其后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环球财经》杂志记者身份,对上海松江城乡一体化改革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报道。
| 图书 | 无问城乡(上海松江改革田野调查纪实) |
| 内容 | 作者简介 郭涛涛,青年学者,新闻工作者,中国田野调查基金第一批获得者。2006年开始媒体生涯,曾任《第一财经日报》深度编辑,深度部主任助理,其后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环球财经》杂志记者身份,对上海松江城乡一体化改革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报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记录中国当下基层改革的非虚构作品,以上海松江城乡改革的真实记录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城乡改革的“大文章”。本书作者在上海松江持续田野调查五年,以社会学的严谨叙事和新闻深度报道相结合的写作风格,全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松江城乡改革的来龙去脉。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为“大号可乐、派钱和农民养老金”“景观往事”“大国种田角力”“机器革命”“当农民,有前途”“进城,被遗忘的亿万财富”“农村‘第三块地’魔方”和“岁晚也作稻粱谋”。作者从历史、常识及市场规律入手,由全球城乡演变和人物往事切入,切合中国现实。全书约20万字,脚注300多个,通俗易懂、生动可读,对理解和思考中国城乡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阅读价值,适合广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知识大众阅读。 目录 前 言/1 序/1 自 序 迈过那道历史的山岗/1 第一章 大号可乐、派钱和给农民买养老金/1 一次几乎冷场的对谈/3 被误会的“农民书记”/6 一叶知秋/10 城乡一盘棋/18 那张40 年前念的报纸/19 第二章 景观往事/23 埃及牛与英格兰景观/25 开弦弓村的背影/28 代际进城/31 乡村景观变奏曲/35 农村“三块地”/39 题外话:建国以来耕地数量的变化/43 第三章 大国种田角力/47 钱袋子魔咒/49 农业三次革命/52 解构18 亿亩耕地/59 贸易交锋/62 从理论到现实/68 效率竞争新作为/71 历史欠账/76 两千多年前的一场粮食战争/79 序言 五年前,我还在上海一家财经报纸做深度编辑期间, 导语 新闻老兵十二年磨一剑,倾力展现当代中国城乡改革最具魄力一面。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无问城乡(上海松江改革田野调查纪实)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郭涛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64489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8页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00 |
| CIP核字 | 2019026442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