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1号墓发掘报告(全四册)
内容
内容简介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盛世的王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汉民族开始得名并成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时期。出生于今江苏徐州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西汉时,为稳定地方统治,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政体制度,汉初许多刘姓子弟被立为诸侯王。而在今江苏地域所封诸侯国较其他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数量也更多。自1949年以来,经江苏各地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境内汉代诸侯王陵墓的调查资料颇为丰硕。与此同时,为配合基本建设、文物抢救保护等,科学发掘了为数不少的陵墓,其中包括多座国别明确、时代清晰、墓主身份可靠的大型墓葬,如西汉时期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徐州龟山楚王刘注墓、高邮神居山广陵王刘胥墓等,东汉时期扬州甘泉山广陵王刘荆墓(其因出土过金质“广陵王玺”而曾轰动海内外)、泗阳三庄泗水王墓等。这些仅次于帝陵的高级王室陵墓,从营造形制到精美文物,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相当于高等级的物质文化与精神世界,为秦汉考古学、秦汉史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在汉唐时期波及整个欧亚大陆的“汉文化圈”的研究,也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这些汉代陵墓考古发现中,大云山江都王刘非陵墓(简称江都王陵)的发现与发掘是其中当之无愧的重要收获。2009年初,因大云山所在地采石工场的施工,山体不断受到蚕食和破坏,利欲熏心的盗墓分子也获知了盱眙县马坝镇大云山山顶有汉代大型墓葬群的信息,一时盗墓活动十分猖獗且屡禁不止。我和院里的专家、同事数次前往无路可行的大云山,踩着齐腰深的杂草和灌木,反复踏勘,拟定从考古勘探人手,了解大云山区域地下遗存的埋藏情况。初步勘探的结果证实了大云山山顶有大型墓葬的存在,这既令人高兴,又让人担心,因为几乎所有墓葬都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盗掘现象。当时,采石工程陆陆续续还在进行,陵园范围及内部情况总体不明,墓地因无实际资料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盗墓行为在荒凉的山地防不胜防。而对是否马上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也存在不同意见,主要原因一是考古发掘工作量大,二是需要准备的经费多,三是有可能发掘的是一个空墓,四是一旦不是空墓则出土文物保护的任务将非常艰巨。经过多方讨论,反复斟酌,科学评估,最后一致决定,即使发掘的是几座空墓,也对汉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墓地具有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史地沿革

第二节 王陵位置

第二章 江都王陵的发现与发掘

第一节 江都王陵的发现

第二节 江都王陵的发掘

第三节 江都王陵出土资料的整理

第三章 1号墓墓葬形制

第一节 位置

第二节 墓葬结构

一 封土与垫层

二 墓圹

(一)南墓道

(二)北墓道

(三)墓室

三 填土

(一)墓道

(二)墓室

第三节 木质葬具

一 发现现状

二 棺椁构造

(一)基础构造

(二)“黄肠题凑”及相关结构

(三)外椁、中椁、内椁、重棺

(四)外藏椁(回廊)

三 其他构件及榫卯工艺

(一)圆木

(二)枋木(椁柱、梁袱)

(三)椁板

(四)门板

(五)漆绘构件

第 四节 祭祀坑

一 K1

二 K11

第四章 表土、封土和盗坑出土遗物

第一节 表土出土遗物

第二节 封土出土遗物

(一)云纹瓦当

(二)铁器

第三节 盗坑出土遗物

盗坑上层出土遗物

一 瓷器

二 石器

三 陶器

四 铁器

五 铜钱

盗坑下层出土遗物

一 铜器

(一)车马器

(二)兵器

(三)乐器

(四)日常生活用器

二 铁器

(一)兵器

……

第五章 外回廊上层出土遗物

第六章 外回廊下层出土遗物

第七章 1号墓墓葬结构

彩图

彩版

彩版(续)

英文提要

前言

俯瞰江苏大地,东西横贯的滚滚长江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苏南的太湖及河道密布的水乡滋养了细腻婉约的“吴韵”;与之相反,苏北的平原及成串的高岗孕育出激情豪迈的“汉风”。“吴韵汉风”,串联起了江苏这片土地的独特品格,是江苏历史文化、地域文明的底蕴所在和真实反映。

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这片土地是帝国东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作为汉帝故里,有着较为富裕的物质财富和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这片土地在当时跨徐、豫、扬等重要州郡,又陆续分封有荆、江都、吴、广陵、泗水、彭城、下邳等重要诸侯国,是汉帝国东部最重要的疆土。其自北向南纵跨黄河、淮河、长江三条大河流域,并有春秋吴国时期开凿的最早大运河邗沟和胥河,勾连南北,通衢东西,水陆交通便捷。又因其临海靠水,自然资源丰富,故煮海水为盐、种水稻为食,以至富饶。而以东阳——广陵城为中心构建起来的城镇群网,则成为帝国东部手工业的制造中心,其以精美绝伦的漆器、玉器、铜镜乃至青瓷器的设计与生产而闻名海内,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繁华之地。

沧海桑田。历经千年,汉帝国的辉煌已成历史,气势恢宏的汉家楼阙亦成为记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迈也仅留下片言只语。然而,幸得汉人有着“事死如事生”的执着观念,他们人虽逝去,但在陵墓中仍保存着生前的衣、食、住、行,寄望周而复始且永生的生活。也正因为此,我们才得以通过田野考古,打开了一扇可窥见两千年前世界的窗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盛世的王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汉民族开始得名并成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时期。出生于今江苏徐州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西汉时,为稳定地方统治,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政体制度,汉初许多刘姓子弟被立为诸侯王。而在今江苏地域所封诸侯国较其他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数量也更多。自1949年以来,经江苏各地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境内汉代诸侯王陵墓的调查资料颇为丰硕。与此同时,为配合基本建设、文物抢救保护等,科学发掘了为数不少的陵墓,其中包括多座国别明确、时代清晰、墓主身份可靠的大型墓葬,如西汉时期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徐州龟山楚王刘注墓、高邮神居山广陵王刘胥墓等,东汉时期扬州甘泉山广陵王刘荆墓(其因出土过金质“广陵王玺”而曾轰动海内外)、泗阳三庄泗水王墓等。这些仅次于帝陵的高级王室陵墓,从营造形制到精美文物,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相当于最高等级的物质文化与精神世界,为秦汉考古学、秦汉史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在汉唐时期波及整个欧亚大陆的“汉文化圈”的研究,也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这些汉代陵墓考古发现中,大云山江都王刘非陵墓(以下简称江都王陵)的发现与发掘是其中当之无愧的最重要收获。2009年初,因大云山所在地采石工场的施工,山体不断受到蚕食和破坏,利欲熏心的盗墓分子也获知了盱眙县马坝镇大云山山顶有汉代大型墓葬群的信息,一时盗墓活动十分猖獗且屡禁不止。我和院里的专家、同事数次前往无路可行的大云山,踩着齐腰深的杂草和灌木,反复踏勘,拟定从考古勘探人手,了解大云山区域地下遗存的埋藏情况。初步勘探的结果证实了大云山山顶有大型墓葬的存在,这既令人高兴,又让人担心,因为几乎所有墓葬都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盗掘现象。当时,采石工程陆陆续续还在进行,陵园范围及内部情况总体不明,墓地因无实际资料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盗墓行为在荒凉的山地防不胜防。而对是否马上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也存在不同意见,主要原因一是考古发掘工作量大,二是需要准备的经费多,三是有可能发掘的是一个空墓,四是一旦不是空墓则出土文物保护的任务将非常艰巨。经过多方讨论,反复斟酌,科学评估,最后一致决定,即使发掘的是几座空墓,也对汉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墓地具有意义。于是,我们开始筹备考古发掘工作。

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博物院与盱眙县博物馆合作,对该陵园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我和时任盱眙县县长后任县委书记的李森担任了考古发掘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发掘结果令人振奋,证实了大云山山顶区域存在一处大型西汉高等级陵园遗存,其中1号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轰动全国,并获评“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中国汉代考古发掘中,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揭露出具有宏大规制与复杂布局的西汉诸侯王陵园。发掘中出土的各类代表西汉最高等级艺术、文化及手工业制造水平的精美文物共1万余件(套),极大提升了我们对西汉社会与文化高度发达的认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大云山江都王陵考古发掘之始,我院就树立起将陵园遗存全面貌揭示、整体保护的发掘理念,李则斌领队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整个发掘过程始终贯彻了文物保护优先的原则,抢救保存了一大批带有重要铭刻文字的漆木器、绚烂纷繁的错金银器具,以及各类织物、动植物标本等。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科学保护式发掘,在陵园中揭示出一座完整的车马殉葬坑,并选择性地局部清理了兵俑坑,从而为今后诸侯王出行仪仗复原、兵俑坑考古发掘展示,以及考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通过考古发掘及其发掘成果的体现,大云山周边采石毁山的行为完全得到遏制。今天的江都王陵,已经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了首批江苏大遗址名录,完成了江都王陵陵园的大遗址保护规划,并向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目标努力。

现在,经过十年努力,洋洋洒洒10卷本《大云山》的稿子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从考古发掘、文物修复、信息化资料采集、科学研究到发掘报告的完成,领队李则斌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则斌是我考古学专业的师兄,从扬州市考古研究所到南京博物院,他始终奋战在田野考古的第一线。无论酷暑严寒、无论艰难困苦,他始终坚守着考古人的信念,实践着一辈子在田野的生活。从英俊青年到满头华发,他发掘整理了无数的遗址墓葬,每次考古都能有重大的收获。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江苏汉唐考古的发掘研究上,而此次江都王陵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报告的编写,是其汉代考古研究中最杰出成就的代表。发掘报告整理和撰写团队,不仅来自我院的各个部门,还有其他高校与文博单位的相关学者,他们满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激情地忘我工作,互相帮助,通力配合,完成了这部我院有史以来最大体量的考古著作,全面、科学、系统地公布了大云山江都王陵的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发掘者的认知。真诚地向他们致敬并深表感谢。

南京博物院自20世纪30年代建院以来,秉承先贤蔡元培先生以“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的目标宗旨,近年来更以立足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公众教育为工作思路。江都王陵报告的编写,既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具体反映,也是服务于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必备条件,是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必要基础。没有考古发掘报告,所有的解读将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有幸经历并参与了大云山江都王陵的发现、发掘与保护的全过程,并为见证呈现南博考古人辛勤和智慧的考古成果付梓而深感欣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1号墓发掘报告(全四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京博物院,盱眙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64076
开本 16开
页数 168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8.8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