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穿越瓯江(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记录了八百里瓯江的来龙去脉,可以让你充分领略瓯江流域的风光、风情、风俗,风物。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古名慎江,全长384公里,流域内居住人口469万。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瓯江儿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绿谷文化。2004年,丽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同志们历经春夏秋冬,一路跋山涉水,从瓯江干流及各支流的源头顺流而下,以人文的视野,用电视镜头真实地再现了美丽的瓯江山水,真情地诠释着一个个古村落、古民居、古廊桥……涓涓细流,一旦汇流成河,就代表一种汹涌澎湃的生命力,奔腾不息。

目录

瓯江纪行

瓯江素描/002

挺进源头/004

生态环境第一县/005

世界香菇之源/007

廊桥之乡/009

"进士村"大济/011

小梅古渡/012

龙泉今昔/014

青瓷之路/016

名剑出龙泉/019

大美凤阳山/020

一枝红杏出墙来/022

八千里路云和月/023

画屏叠翠云和湖/025

散落瓯江的明珠/026

客家风情驻大源/028

走进古堰画乡/028

飘零话尽《千秋岁》/036

玉虹飞架南明山/038

丽水古迹寻踪/040

阅尽沧桑古城墙/042

景观大堤绕城郭/043

深谷幽兰/045

洞天仙境石门洞/046

"国师"刘伯温/048

君子章乃器/051

异域风情鹤城镇/052

玲珑剔透青田石/054

田鱼"惊动"联合国/055

水中熊猫看大鼋/056

古榕入画来/057

潮涌温溪/058

东瓯名城温州/059

桥头纽扣"走"天下/060

浙南少林称瓯渠/061

雁荡山水天下秀/065

山水诗人谢灵运/067

千年孤寂江心屿/070

金汤拱卫有余晖/073

大河之畔出好瓷/074

纤丝毫发绣大千/076

叶适与永嘉学派/077

繁华商业五马街/078

拥抱大海/080

松荫溪纪行

古香古色松荫溪/084

探访好川文化/085

千回百转神龙谷/087

登高众妙一齐收/088

千年一梦汤显祖/090

闲步乡村说历史/092

旧治当数古市镇/094

西屏兰若向溪流/095

"东方斜塔"延庆寺塔/098

庭院深深锁玉娘/099

浙南桃源石仓古民居/100

千米高山杜鹃奇/101

宣平溪纪行

渐行渐远宣平溪/104

斗拱奇巧延福寺/105

工笔重彩潘洁兹/106

"湖畔诗人"潘漠华/108

"宣平二绝"今安在/110

竹柳新桥三月三/111

钟鼓对峙东西岩/112

"恐龙之地"白前村/113

好溪纪行

名山列障好溪东/116

柳暗花明又一村/117

自古繁华是壶镇/118

黄帝旌旗去不回/120

厌看西湖看鼎湖/122

独峰书院忆朱熹/124

溪山雨后说石城/126

望族田园河阳村/127

括苍古道穿云过/129

小溪纪行

畲家风情漫小溪/132

景宁--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133

浮伞仙渡过大均/134

茶叶飘香在惠明/136

时思道场忆孝童/137

楠溪江纪行

悠悠楠溪江/140

清清楠溪水/142

奇岩耸立楠溪江/144

"山中宰相"陶公洞/145

康乐后人乐蓬溪/146

"文房四宝"苍坡村/148

乡村园林丽水街/150

漫话瓯江

沧海桑田说瓯江/154

又泛小舟到括苍/166

瓯江戏曲八百年/175

山珍海味品瓯韵/181

能使江山似永嘉/190

瓯越寻旧俗/207

风雅瓯江/217

绿谷文化/229

后记

试读章节

2004一年春季里连绵阴雨之后的一个晴天,我们《穿越瓯江》采访组一行从龙泉市小梅镇出发,经过两个多钟头的汽车旅程,终于来到位于锅帽尖山脚下的南溪村,然后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向瓯江源头锅帽尖行进。

山路崎岖,蜿蜒起伏。沿路听得溪流淙淙,两岸桃花随处可见,星点翠绿四处散落,缤纷春色络绎不绝。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我们终于来到了锅帽尖,来到了瓯江源头。身处其中,跟它有了零距离的接触。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龙泉市境内多山,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730多座,其中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江浙第一高峰。处于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洞宫山脉的锅帽尖海拔有1700多米。由于锅帽尖是瓯江流程最长的梅溪的发源地,所以被专家认定为瓯江源头。

虽然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放眼望去,锅帽尖的草地还是一片枯黄。在枯黄的深处,我们还是感觉到旺盛生命力的存在。于是我们就走向草地的中心,没走多远,从双脚传来的信息表明,我们走的或许就是高山湿地。拨开枯黄的乱草,我们真的可以看到春天的新绿。在新绿的旁边,就是静静流淌的水流。水流是这样的安静祥和,是这样的温柔细腻。它悄无声息,但它又义无反顾。每一滴降落在锅帽尖的雨点,似乎都怀有对汪洋大海的向往和眷恋。

云往高处涌,水往低处流。我们平时看到的波涛汹涌浩浩荡荡的瓯江,在它的最上游其实只不过是这样一条条的涓涓细流。

从锅帽尖流下来的这一条小溪,它是这样清澈,又是这样欢快。它好像肩负使命,因为它总是不屈不挠,目标坚定。

横跨瓯江有许多座桥,我们从源头下来看到的第一座桥是由三根杉树捆绑而成的木桥,虽然这座桥跟雄伟不沾边,踩上去有些摇晃,但是感觉还结实。多少年来,它独处山中一隅,默默无闻地承担着方圆几十里地村民来往穿越行路的使命。就在这座桥的边上,我们发现了一条废弃的运输通道,同行的村民向我们介绍说这桥是搭起来运木头的,以前村民的收入大多来自山上的木头。

可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从锅帽尖而下,又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在下午三点钟的时候,我们终于回到了南溪村。南溪村村民毛明章告诉我们,前些年卖木头大家赚了不少钱,现在不行了,木头不能砍了。但这两三年间,村里已迁走了19户人,目前在村里的常住人口还不到100人。2001年以后,南溪村被划入保护区了,砍木头的禁令高悬在那里,他们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住在瓯江源头,应该保护森林资源。现在全村村民的最大愿望就是下山脱贫。不知道南溪村村民下山脱贫的愿望什么时候能实现。假如有朝一日移民计划得以实施,南溪村最终将留下一片废弃的房屋,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P004-005

序言

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古名慎江,全长384公里,流域内居住人口469万。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瓯江儿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绿谷文化。

《穿越瓯江》是丽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同志们的心血结晶。它全面记录了八百里瓯江的来龙去脉,可以让你充分领略瓯江流域的风光、风情、风俗。2004年,丽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同志们历经春夏秋冬,一路跋山涉水从瓯江干流及各支流的源头顺流而下,以人文的视野,用电视镜头真实地再现了美丽的瓯江山水,真情地诠释着一个个古村落、古民居、古廊桥……这种职业精神值得嘉许。

涓涓细流,一旦汇流成河,就代表一种汹涌澎湃的生命力,奔腾不息。实践证明,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希望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出更多的文化精品,进一步展示绿谷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推进丽水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虞红鸣(中共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后记

秋高气爽的一个日子,当我们沿着浩浩荡荡的瓯江向温州湾的出海口前行时,当看到瓯江水不顾一切地奔向大海时,我心中的感觉就如同涓涓细水忽然汇成了滔滔江水一样澎湃不已。这份感觉只有从几百里远的高山源头一路下来才会有真切体悟,穿越瓯江确实不容易。

瓯江是浙江第二大江"是丽水、温州人民的母亲河,母亲河是一个流域人民的精神象征和情感寄托。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迄今未对这条流域所蕴涵的独特文化作一个全景性的发现。2004年早春,丽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满怀激情策划穿越瓯江,试图全面挖掘瓯江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和人文精神。这是继"重访当年好新闻""东南西北家乡行"等创意报道之后又一个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的大型原创策划。

"穿越瓯江"成为2004年经济生活频道的_面旗帜,活动历时9个多月,5个摄制组轮番出发,爬高山、探源头、过溪水,涉及瓯江沿岸的近百个乡镇,探寻了瓯江的整条干流和五条主要支流,整个行程上万公里,连续发表了190篇报道。

"看一部生动可感的电视地理,听一段原汁原味的乡村新闻",这是"穿越瓯江"系列报道所推崇的理念。事实表明电视人的理念与追求,我们已努力做到了。今天,在瓯江流域走出物质贫困并开始走向文化复兴的时候,我们结集出版《穿越瓯江》,希望对瓯江乡土文化身份的认同作些努力,希望对如何继承与弘扬绿谷文化作些思考。考虑到电视解说词与书面文字的不同,我们对纪行部分作了浓缩提炼,同时为了增强书籍的资料价值,编著了瓯江史话、航运、民俗、名胜古迹、美食、戏曲、诗词及绿谷文化等内容。

这本书最终得以出版,是集体的心血结晶。参加"穿越瓯江"采访拍摄的人员有徐国跃、吕焕录、管智勇、马丽红、叶筠、张启法、陈艳、方向民、尹雄伟、沈哗、赵颖、王金瑾、叶昕飞、丁莉、陈丽友、蓝振波等。徐国跃、管智勇、赵刚、叶筠、麻育恭、钟美娟、郑瑾参与了本书的编辑加工和资料编著工作。王培权、陈晓华、赵刚、张启法提供图片。有些文章还参阅了其他资料,这里一并致谢。

瓯江是我们的母亲河,穿越瓯江是倾听母亲心跳的历程;穿越瓯江是我们寻找文化认同,抒发瓯江情怀的发现之旅;穿越瓯江的结束是我们心灵获得又一次提升的开始。唯愿源远流长的瓯越文化如同浩浩瓯江水,兼容并蓄,奔腾不息。

徐国跃2005年仲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穿越瓯江(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国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179681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5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