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卑与超越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阿德勒思想体系的总纲。作者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如下观点:人类生而自卑;自卑以及自卑的补偿性推动了人类个体以及整个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爱情、工作和梦境里种种表现的根本原因;人能够超越自卑,实现另一个自我;而在超越了当前的自我后,新的自卑便会生成,因为在人类的灵魂深处潜藏着不满足。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著有《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理解人类本性》等著作。
1920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S.T.E.P.父母效能培训课程风靡西方。
目录
一 生命的意义
二 心灵与肉体
三 自卑与自负
四 早期的记忆
五 梦
六 家庭的影响
七 学校的影响
八 青春期
九 犯罪及其预防
十 职业
十一 人与社会
十二 爱情与婚姻
序言
1870年,在维也纳郊外一位米谷商人的家庭里诞生了
一个男孩,他叫阿尔弗雷德·阿德勒。5岁那年,他得了一
场病,这次生病差点夺去他的生命,劫后余生的他决定要
成为一名医师。长大后,他去了维也纳大学读书,并在
1895年得到了医学学位。他曾经熟读弗洛伊德的著作《梦
的解析》。1902年,他进入了弗氏集团,担任维也纳心理
分析学会主席,同时在《心理分析学刊》任职编辑。
此后,他因为和弗洛伊德在观点上发生分歧,而带领
自己的追随者离开心理分析学会,组成“自由心理分析研
究学会”,并将自己的研究称为“个体心理学”。而他本
人也成为了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
并为我们留下了《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个体心理
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杰出的著作。其中,
《自卑与超越》为其代表作品。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
线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阐释了他的个体心理学观
点。书中内容包括人为什么活着,心灵和肉体的关系,自
卑感与优越感,家庭、学校对人的影响等,具有非常深刻
的社会意义。此外,在书中,阿德勒还针对教育、家庭、
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提出了非常具有实用性的观点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说:“在我看
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
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而《纽约先驱论坛报》也这样评论:“阿德勒,自卑情
结之父,拒绝成为精神分析的某个零件。他既有点像精神
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又和预言家荣格相似,他就是他自己
,传播福音的人。”
而在帮助人们对自己、工作、他人形成正确的认知与
态度,以及消除自卑心理、构建强大内心,解决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等问题上,《自卑与超越》也的确称得上是一
部“传播福音的书”。每年都有百余万青年,由于阿德勒
而发掘了强大的自我,从而在友谊与受人尊重方面取得巨
大的成功。《自卑与超越》一书不仅对于个人的自我发展
卓有贡献,同时在父母与老师教育培养儿童上也提供了正
确的思路。可以说,对任何人而言,《自卑与超越》都是
一部令人受益匪浅的经典心理学读物。
导语
本书是阿德勒思想体系的总纲。在本书中,作者还针对家庭、教育、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自卑与超越》一书不仅对于个人的自我发展卓有贡献,同时在父母与老师教育培养儿童上也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可以说,对任何人而言,《自卑与超越》都是一部令人受益匪浅的经典心理学读物。
精彩页
一生命的意义
人类的生存与延续和“意义”密不可分,即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有价值的。我们会抱着衡量的态度去探究环境以及其中的任何事物,以自身经验为依据来判断它们的价值,赋予它们意义。例如,人们理解石头这个物品时会给它一个注释: “可作为一个因素,为人类提供帮助”。又或者在理解“木头”时会侧重木头与人类之间的关联。倘若某个人只想活在没有任何意义的领域中,那么他就要与世隔绝,他的所作所为要与任何人无关,不会影响到任何人或者事物。然而没有人能逃避意义。总体来说,物本身并没有意义,我们所认知的现实也并非现实本身,而是我们给予的含义与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理解会存在偏差甚至是错误。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意义的领域并非如我们想的那般正确。
“生命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一般而言,很多人都不愿意深究这个问题,不想被它所困扰,进而就会给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答案。可是,自人类翻开历史的序章时,那些先人们就开始询问这个问题了,而与我们同龄的人或者年纪更大的人。也经常会问: “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而努力?”不过,我们能够确定,这些人在提出如上问题时多半遭遇了挫折,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平平安安,没有遇到过困境,他自然也就不会有此发问。关于这个问题,所有人都会通过行动来回答。例如,当我们转变观察的角度,专注于一个人生命中的行为,他的神情、态度、姿势、习惯、动作特征、礼数、抱负等等,最后就会发现他一直在追求某种意义。正因为他认同这种生活的意义,他才有这些行为表现,认定他生命的方式、他的态度是正确的,这是他人生的道路。他通过行为在表达一个意思:“这就是我人生的意义,这个世界的规则也是如此。”没错,这就是他为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生命所寻找到的意义。
可见,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其解释自然就会有很多种。上文也提到过,人们对生命的定义会存有偏差,没有哪一种观点完全正确,当然也不会有一种观点完全错误。基本可以这样理解,生活的意义是动态的,在“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之间变化。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对形形色色的意义进行比较,然后发现有些内容很美好而另外一些则很黑暗,有的趋向于正确,而有的趋向于错误。此外,我们还可以归纳出一定的规律,例如某些特征是某些较好意义所共有的,而这些特征恰好是较为糟糕的那些意义所没有的。通过对比与归纳,我们就可以给“生活的意义”一个较为圆满、合理的解释,该解释所涉及的标准关乎着人类的发展。而我们需要清楚一点,所谓的真实与正确是相对的,并且必须与人类相关。至于其他的意义都可看作是谬论。而且,我们大可不必去关心其他的观点或者真理,毕竟它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也没有办法去了解它,这样它就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由三种联系组成的,而且这三种联系是某个人一直关注的,他所面临的困扰都来源于这三种联系。这些困扰一直纠缠着他,而他必须有所应对,这时他的行为、他的想法就是对生活意义的诠释。资源是构成现实的其中一种联系,我们的生存要依赖于地球,要不断索取资源,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生存之地虽然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同时也限制了我们,基于此,我们必须丰富自己的灵魂,锻炼我们的体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命的延续,让人类历史向前推进。这个问题一直在挑战我们并且迫使我们做出回答。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在诠释生活的意义,在阐释我们内心觉得有意义的思想、理念、有价值的东西。这些答案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我们生活的场地、我们作为人类的责任等等。
当我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弱小以及生存环境对自身的威胁时,人类为了生命的安全与幸福就要爆发出勇气和毅力,将大家的观点统一并作为答案坚持下去。这个过程就像是攻克一道数学难题,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竭尽所能地去寻找答案,整个过程不能妄想也不能有所侥幸。或许,我们无法找到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要让自己的答案无限向正确与永恒靠拢。为此,人类一直在坚持,针对“我们要依赖于地球有限的资源而生存”这个事实不断地寻找更合适的解答,分析生存环境对我们的意义以及哪些事物是有价值的而哪些事物是有害的。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卑与超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译者:张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46309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36
CIP核字 2019056288
中图分类号 B848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4
149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