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密关系的重建(如何在相处中做一个成熟的人)
内容
作者简介
大卫·里秋(David Richo)
教师、作家。一位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着30年实践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工作坊创始人,以婚姻、家庭与儿童咨询见长,在美国各地和伊沙兰学院(Esalen Institute)创办了深受欢迎的工作坊。他擅长从心理及灵性的层面着手,帮助人们增进情感关系。作品被译为西语、法语、中文等多种语言。
里秋目前居住在美国加州的圣巴巴拉市和旧金山,他写了很多本心理自助图书,除了发行多版极为畅销的《亲密关系的重建》外,还包括《巧合的力量》(The Power of Concidence)、《当爱遇上恐惧:如何卸下心防,活得圆满俱足》(When Love Meet Fear:How to Become Defense-Less and Resource-Full)等。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内容严谨又发人深省的好书。
——《身心灵健康》杂志
鼓舞人心并极其实用的爱情指南。
——凯瑟琳·汉德瑞克,国际两性关系权重身心
疗护专家、舞蹈治疗师
大卫温和而慈悲地引导读者,如何在爱情中修持
,学会“关注”与“放手”,进而“放下我执”,达
到个人成长。
——《出版人周刊》,全球规模优质的杂志社之
一鼓舞人心并极其实用的爱情指南。
后记
遥远的世界传来旋律,在那里,音乐、月光和感情融
为一体。
——雪莱
我想在此进行总结,重申我们共同旅程的核心主题,
即当关系的舞蹈变得笨拙或停顿时,我希望你们回顾本书
的思想和工具。5A分别是关注、接纳、欣赏、喜爱及包容
。我们都走在英雄之旅的路上,它始于我们在父母那里获
得5A,持续于我们在成人伴侣身上寻求5A,终于我们把5A
送给全世界,以此进行灵修。
童年足够好的养育有利于我们的成人关系。如果童年
带给我们的是失落或疏忽感,则对我们的成人关系有消极
影响,但我们可以哀悼过去的伤害并放下。如此,童年留
给我们的空洞甚至能成为品德和慈悲的入口。
通过直面、处理和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能迎接成年
的挑战。通过正念与慈爱的修持,我们能迎接灵性的挑战

一旦我们做好准备,不怕丢脸,即膨胀自我的“面子
”(F.A.c.E.)——恐惧、执着、控制、特权,我们
就取得了心理和灵性上的巨大进步。这需要结合主观努力
与天赐恩典。当我们放下“面子”时,我们就能获得爱伴
侣及世界的诀窍。以下是写给爱侣们的勉励,他们不仅献
身于彼此,而且爱这世上的所有人:
我们坚信,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潜能把爱带给全世界。
我们想和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解,并且帮助朋友们互相
和解。如果他们纠纷不断,我们会受伤。我们总是想方设
法弥补关系的裂痕。
我们在乎好的结果,不在乎谁的功劳。我们在乎一起
合作的效果,不在乎个人可能获得的声望。我们的力量不
是个人的。而是来自关系。我们偏爱领导胜于支配。如果
别人和我们对此看法一致,那么我们的地位取决于解决冲
突、展望愿景、创造性地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我们不放弃别人。如果他们看似能力不足、不太聪明
或不太敏锐,我们只会在心里给他们留下更多的空间。这
么一来,我们会发觉自己更宽容,更有动机付出时间和努
力保护他们,而不会中伤他们。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
受,不会加以评判。我们把别人放进爱心的圈子,即便他
们恐吓、讨厌或辜负我们。
我们不会蔑视不负责任或伤害别人的人。这些人深深
地陷入自我不能自拔或沉溺上瘾,以致丧失理性,破坏幸
福,我们会慈悲地对待他们。他们也是我们的手足,并不
低人一等,我们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康复,与他们分享信
息。
我们不放弃别人或自己。认定他们或我们“永远不会
改变”是一种绝望,抹杀了所有的可能性,也把意外的奇
迹拒之门外。我们要敢于坚持颠覆性的生命信念,就像印
度上师马哈拉吉所言:“意外必定发生,期望永不到来。

我们的心灵修持并不是源自道德和规则,而是源自不
可剥夺的慈爱。这慈爱是与生俱来的,而且通过练习也能
学习。慈爱是一种慷慨的倾向,是对别人真实的关怀,是
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如佛陀)的能力。事实上,佛陀
对众生苦难的慈悲就是促使他走向觉醒道路的动力。
我们虽然不能自称有克服人生困境和矛盾的答案,但
我们能坚持服务他人的承诺。最好的回应来自行动而非心
机。比如,有人会问:“若爱主宰这世界,为何仍有孩子
挨饿?”我们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来给挨饿的孩子食物
。”“为何有那么多的好人不得善终?”我们的回应是:
“我们来帮助垂死的人。”换言之,我们活在其中才找到
了人生的意义。我们一旦认识到自己与世间众生及万物的
相互联系,恒久而紧密,慈悲就是我们唯一可能的回应。
无论如何,我们的受想行识,无不通向慈悲,也流露出慈
悲。莎士比亚在《李尔王》里描述了这一过程:“最卑微
的人,驯服于命运的打击,尝尽千辛万苦,很容易对人怜
悯。”
我们不会对爱绝望,而会为爱努力。人生的旅程似乎
就是爱之旅,寻找什么是爱,之后学会如何付出和接受爱
。在阅读和实践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对爱的理解更为丰富
,在成人关系中能更娴熟地分享爱。
摆脱恐惧和欲望,我们才能接受爱,一旦接受,我们
也就能给予。亲密关系中的接受与付出现在有了更大的意
义:我们的天命就是在爱中昂扬,所需的只是拒绝坠落,
潜心付出。
随着这本书的终结,只有一个问题留给读者:我是否
变得更擅长爱了呢?
目录
译序 一趟爱的英雄之旅 
前言 爱的灵性修持 
导言 爱,让一切变得可能 
谢词 
第一部分 离开家园
第一章  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第二章  爱,以及需要的不被满足 
第二部分 披荆斩棘
第三章  挑选伴侣 
第四章  热恋: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 
第五章  冲突的洗礼 
第六章  从恐惧中学习 
第七章  放下自我 
第八章  关系终结 
第三部分 重回幸福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第九章  承诺 
后记 不要对爱失望,要为爱而努力 
附录 正念哀悼的步骤与转变 
精彩页
第一章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人都是轻浮的。
——莎士比亚《无事生非》(MuchAdoaboutNonthing)
我们天生就有与人一起跳舞的能力,只是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而已。要想轻松而优雅地翩然起舞,我们就必须学习舞步,勤加练习。要体会跳舞的快乐,就得付出努力。有的人虽然身体不灵便或者信心受到打击,却更加努力,勤学苦练;有的人受过严重的伤害,可能永远无法娴熟地跳舞;有的人却接受他人的说教,认为跳舞是罪恶的。
人与人的关系与此完全一样。我们儿时的经验会塑造或者扭曲成年后的关系。年幼时,有人不幸遭受心理创伤,受人忽视,遭到打压或虐待,这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和练习,才可能娴熟而优雅地起舞,与爱侣相互做出承诺;有人则因为受到严重的伤害,非得折磨别人进行报复不可;还有人由于过去受过重创,以致再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成熟的关系。
不过,大多数人都能得到父母足够好的养育,在关注(attention)、接纳(acceptance)、欣赏(appreciation)、喜爱(affection)及包容(allowing)的情感需要上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五个方面就是5A。这样在成年之后,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地与人健康交往。这意味着我们能以正念交往,既不会萌生盲目的占有欲,也不会对彼此的亲近过度恐惧。不过,若不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没有人可以轻松地与人交往,正如不接受指导和训练,也没有人可以轻松地跳舞一样。有人会成为跳舞高手,有人则从来没有跳得特别好,尽管别人可能并没有完全注意到。人际关系与此类似,可能看起来很成功,但未必包含真正的亲密或承诺。在这种关系下,如果还结婚生子,就真的会出现问题了。学习跳舞的人可以拒绝提升舞技,对别人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若我们在关系中也这样做,有人或许就会受伤(本书提到的“关系”一般指关系双方都有亲密的感情投入,不论是否生活在一起)。
但是,有些人小时候受过严重的伤害,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创伤严重,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时间还来得及,只要解决早年的这些问题,他们仍然能学会亲密地与人交往。练习与人交往,学会娴熟地交往,都需要投入精力,这是我们的责任。这一切不会自动发生。我们必须虚心学习,接受教诲,哀悼过去,参加心理治疗,认识真实的自我,戒除陈年陋习,与伴侣一起修持,进行灵性修炼——阅读一些心灵成长的书籍(如这本书)并加以实践。任何人只要调整好心灵,都能做好这项功课,即使儿时受过创伤,心灵也能得到疗愈,建立圆满的人际关系。最终,和谐而默契的舞姿会取代笨拙而蹒跚的步伐,映照着这一切背后爱的心声。
正面的信念就是助力
我们都听说过,儿时的创伤会损害成人期的人际关系,但对于人生旅程的童年阶段,我一般持积极态度。那时发生的一切固然重要,但并不如我们现在对它的看法重要:积极地视其为促进我们成长的助力,还是消极地视其为持续伤害我们自身及人际关系的负担。如果我们能哀悼过往,以此减少它对我们当前生活的影响,那么,我们在与伴侣紧密相依的同时,也能维系好彼此的界限。只要我们有应对逆境的计划,就没有任何难题能让我们绝望。
即使亲密关系带来的是痛苦,双方的感情没有未来,有些人仍不愿放手。我们听说这些人被贴上了“依赖促成者(codependent)”的标签。不过,自我感深深地扎根于我们和原生家庭亲人互动的关系里。如果一段关系重现了我们最初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关系的破裂就会令我们恐惧,内心的安全感也会受到威胁。于是,关系变化的任何结果(即使变得更好)都意味着危险。每当要花时间改变关系时,我们就面临着挑战:能否以慈悲之心对待自己。即使改变关系要花费一些时间,也未必表示我们懦弱或者共依,而只是意味着,我们曾经饱受伤害的心灵对于过去阵痛所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仍然很敏感。亲情纽带的削弱和断裂会伴随我们一生。重复旧的关系是人生常态,但重建新的关系才是健康的。一旦我们用新的行动取代原来的防御反应,不管进行得有多缓慢,在我们的关系中都能形成新的能力和技巧。这能让我们消除儿时封闭的心结。我们人类还要保持与同伴生机勃勃的关系。我们要相信,在这广阔而又残酷的世界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人对我们独特的存在做出回应,热情地与我们共鸣。尽管对此我们不能强求,但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静待他的到来。
如果我们在童年就得到完全的满足,就会失去探索外部广阔世界的动力。成年的旅程在我们离开家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我们必须离开父母构筑的安全小窝,在成人的世界里寻找人生伴侣。没有这种需要,我们就可能沉溺于原生家庭的舒适,与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隔离,那就永远找不到自己在外界独特的定位。这也能解释,为何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足以满足我们所有潜能的发展。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她要保持我们的活力,让我们的心无法永久地得到满足。不过,因为某些人和事物,上天确实赐予我们片刻的满足,这能给我们支撑。一旦如此,我们便找到了自己。在瑞典导演英格玛·伯
导语
持续二十八年畅销经典,建立圆满亲密关系权威指导读本!
本书自初版1991问世以来,时至今日,已达28年之久。仍位于美国亚马逊畅销榜单,实属不易。且总评论数高达近300条,评分仍高居4.5分。足见其内文的高品质。
本书实属一本在关系中助于你心智成熟、自我成长的绝佳读本。内文文字严谨,权威,经得起反复阅读深思,贴近人心,易于阅读。
序言
毫无疑问,大卫·里秋的《亲密关系的重建:如何在
相处中做一个成熟的人》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和关系修炼
的伟大著作,在编辑张庆丽找我翻译这本书时,我心里难
免有所犹豫,因为我一直认为心理自助类图书都是心灵鸡
汤式的说教,哗众取宠,浅薄浮华。但当我翻开这本书,
仔细品读时,竟然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了,爱不释手。事
实上,在后期的翻译过程中,本人的确受益匪浅,不仅让
我的心灵得到成长,也帮助我度过了人生的困境。
作者大卫·里秋可谓正统的学院派出身:1962年,里
秋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赖顿的圣约翰神学院(SaintJohn’
sSeminary)获心理学学士学位;1969年从费尔菲尔德大
学(FairfieldUniveYsity)获咨询心理学硕士学位;
1984年从拉西瑞亚大学(LaSierraUnivet-sity)获临床
心理学博士学位。自1976年起,里秋就在美国加州获得婚
姻、家庭和儿童咨询的执业资格。里秋除了从事心理治疗
实践工作之外,还在圣巴巴拉城市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校进行教学工作,并在美国各地和伊沙兰学院
(EsalenInstitute)创办了深受欢迎的工作坊。所以,
本书是里秋多年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精
华,不仅统合了传统的心理学主流治疗方法,更阐述了来
自古老东方文化的佛教正念修持方法。全书以荣格心理学
为基础,汲取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天主教、道教、古
希腊神学等思想。正如作者所言:“大多数人都认为爱是
一种情感,但与其说爱是种情感,不如说是种存在。”里
秋认为,爱情与亲密关系的重点并不是要寻找一位理想的
伴侣,而是要让自己成为更有爱心和真实的人。在佛教正
念思想的基础上,里秋探讨了正念之爱的5种标志性特征(
5A),在人们一辈子的各种关系中,它们都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1.对当下的关注:观照、倾听和留意我们关系中的所

情感。
2.对我们自己及他人真实状况的接纳。
3.对我们所有的天赋、缺陷、渴望及困境的体悟与
欣赏。
4.经由尊重地抱持和触碰而表现的喜爱。
5.包客人生与爱本来的样子,苦乐随性,勿加控制。
如果我们能深刻地理解和运用5A,这5种简单的特征将
会成为成人之爱的基础。5A有助于我们改变评判、恐惧和
责怪的心态,以开放、慈悲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人生与
关系。如果伴侣彼此付出和接受5A,亲密关系将变得更加
深刻、有意义,成为个人成长和灵性蜕变的基础。
本书是一本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关系修炼手册。
作者介绍了很多心理功课和灵性修持方法,并建议读者在
阅读和修持的过程中坚持记日志,最好能与好友或伴侣互
动。这本书旨在让你真正能以成人的姿态成熟地自处和处
世,培养维系坚强的成人自我的能力,同时也能超越这一
自我以释放自性的灵性力量。作者把这个过程比喻为英雄
之旅,一路上,我们探索各种个人的问题,寻找应对儿时
创伤、恐惧、愤怒、内疚及没有得到满足的各种需要的方
法。书中还探讨了一些普遍的关系问题,如怎样克服对亲
近的恐惧、增加亲密感、设定人际界限等,如此,我们的
关系才能更幸福。此外,里秋还探讨了灵性、无条件的爱
以及修持慈爱的方法。
本书自1991年问世以来,深受好评,并成为里秋工作
坊心理治疗和灵性修持的工具用书。自2002年修订更新后
,本书在好读网(http://www.goodreads.com)上
有1843名读者给出了平均4.23的高分(总分5分,2017年
2月数据),并且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好评如潮,一直排在
图书总榜的一万名以内。可以说,一本有着26年以上历史
的老书能够取得如此做人的成绩,殊为难得。正所谓,思
想的光芒永不过时,真爱的慈悲横亘古今。
翻译本书之初,庆丽老师就认真细致地就初译部分与
我交流了意见,针对某些专业词语和句子写了很多封电子
邮件来探讨,通话时,我们谈论译稿经常能持续一两个小
时。庆丽老师的这种态度深深感染和打动了我,也让我深
感肩头责任的重大。这本书的翻译和出版与她的帮助和鼓
舞是分不开的。一定要忠实地传递作者的原意,务求精准
,有时宁可放弃所谓的文采。所以,翻译中的“信、达、
雅”,首先要做到“信”,没有“信”,其他都是空谈。
作者里秋在这本书里引用了很多诗文和典籍,而且有不少
中国古代的文献,比如唐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对于
这类引用的中国古代文献,译者秉持“从文本中来,回文
本中去”的宗旨,务求还原,但这样做却也碰到了一定的
困难。比如,原版书第五章第137页有段引
文:“‘HusbandandwifeareineachofOUFbodies.’say
sthethirteenth-centuryTaoistteacher,LiDaoqun.
”根据音译,LiDaoqun近似为“李道群”,但我查遍13世
纪中国的道教名人,没有发现有类似姓名的道学大师。不
得已花了很多时间请教道教专家,甚至跑到道观里求教。
最终得一位朋友帮忙,原来这是道教先师李道纯在《中和
集-卷五》里的《吟真乐》十二首之九里的诗句:“人人
身内有夫妻……”又比如,在第七章的修持部分,谈到12
世纪的朗日塘巴尊者总结佛法要义的《修心八颂》时,因
为英语原文译自藏语,所以我并未将它翻译成零碎的句子
,而是从9种译本中选择了最为贴切的译本,以诗文的方式
呈现。此外,对于书中多次出现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专有名词、荣格心理学的经典概念、心理治疗行业用词以
及某些佛教思想,我都以译者注的形式给出说明,以便读
者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本意。但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认
识深度不足等原因,译稿中难免会有错误或偏颇之处,恳
请读者诸君批评斧正,同时也希望能与读者朋友交流心得
体会!
本书原定三个月翻译完,但由于各种原因耽搁,花了
一年多的时间才翻译完,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审阅更正。
其实对于这样一部助人成长的典籍,译者心中未尝敢有丝
毫怠慢与疏忽,唯恐翻译得不够细致,出现差错,暴殄天
物。
还记得2017年1月27日的深夜,窗外是缤纷的烟火和
震天的鞭炮声,无边的寒意中一股暖流在涌动,译者还在
电脑前忘我地敲着一个又一个爱的文字。翻译的过程何尝
不是一趟英雄之旅,我内心的那个受到惊吓的小孩最终得
到了内在父母的关爱,变得成熟而无惧,抱持一切而不执
着。相信读者诸君在品读本书并勤加修持之后,定能有所
收获和成长,绽放自性的花朵,走向关系的圆满,进而对
整个世界充满慈悲之心!
王伟平
2017年8月13日于北京蕴实园
内容推荐
在爱情的每个阶段,你该如何做?
如何挑选伴侣?如何面对热恋后的冲突期?如何放下伤痛感情?如何面对必然分离?
这是一本教导人如何让感情圆满的实用指南。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爱。不论爱带来的是狂喜还是刺痛,我们也只能成为爱的俘虏。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正念之爱的五个特点,即5A(关注、接纳、欣赏、喜爱和包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它们对我们起着不同作用。而成人之爱必须建立在相互奉献的基础之上,彼此付出5A是关系成功和丰盛的唯一入口。如果我们深刻地理解和运用5a,它将成为成人之爱的基础。如果伴侣彼此付出和接受5a,亲密关系将更加深刻、有意义。通过本书提供的丰富的实践性演练,伴侣们和单身者都可以来体会。
本书并不是意在让你们一起生活得更顺利,而是帮助你们以幽默、轻松和豁达的心态理解人生不可避免的崎岖与坎坷。从而使你能坦然接受所发生的一切、积极面对。进而能够以成熟的姿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自处和处世,实现个人成长的蜕变,并深刻体认到爱的辉煌与美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密关系的重建(如何在相处中做一个成熟的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大卫·里秋
译者 译者:王伟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29340
开本 32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430
CIP核字 2019036581
中图分类号 C912.11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