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哀伤理论与实务(丧子家庭心理疗愈)/社会心理服务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成果。作者结合当前国际哀伤研究和干预的主要成果以及中国丧子家庭的特殊现状,以科普方式介绍了适用于中国丧子家庭的哀伤疗愈理论和实务操作。
本书涵盖了以下内容。
1.哀伤理论,尤其是丧子哀伤、生命意义重建的心理学理论。
2.丧子家庭心理疗愈专业知识与技术指导,帮助丧子家庭应对各种具体困境。
3.丧子家庭关怀者专业知识与技术指导,服务心理咨询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政府工作人员、公益组织等在个人和机构实务工作中的专业需要。
4.心理疗愈社会支持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完善和建构我国丧子哀伤心理疗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5.哀伤疗愈专业临床与研究量表。
目录
第一章 我国丧子父母现状概述
第一节 丧子父母的心理、生活状态及诉求
第二节 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如何认识丧子哀伤
第一节 哀伤反应
第二节 二次伤害
第三节 正常哀伤反应和病理性哀伤
第四节 哀伤与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五节 丧子哀伤,男女有别
第三章 如何应对哀伤
第一节 如何应对最黑暗的初期
第二节 保护婚姻
第三节 如何调整情绪和感受
第四章 重建生命意义:哀伤疗愈探索
第一节 意义疗法:在苦难中寻求生命意义
第二节 意义重建:从浑浊走向光明
第三节 双程模型:哀伤中的震荡
第四节 持续性联结:永恒的爱
第五节 认知行为疗法:打开认知之窗
第六节 四任务模型:光明在险峰
第七节 五阶段论:哀伤之路各不相同
第八节 互联网技术在哀伤疗愈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 如何应对常见的困境
第一节 自我认知问题
第二节 与孩子相关的问题
第三节 家庭问题
第四节 如何与亲友相处
第五节 新的社会问题
第六章 如何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支持
第一节 失独父母社会支持资源的必要性
第二节 社会支持资源分类及功能
第七章 关怀者如何提供帮助
第一节 如何走近丧子父母
第二节 警惕关怀者自身的同情疲劳
第八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疗愈的良药
第一节 向失眠说不
第二节 饮食里的“药材”
第三节 健康在于运动
附录
附录1 评估工具
附录2 相关书籍推荐
附录3 相关网站推荐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将借鉴国外成熟的类似科普书籍和中国丧子人群的特殊现状,以科普方式写作。注重实用性。它将涵盖几大内容。1.用科普的方式讨论丧子哀伤的心理学理论。2.为丧子家庭提供专业和技术上的指导以应对各种具体困境。3.讨论生命意义的重建。5.为丧子人群的关怀者,包括计生委相关工作人员、公益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必要的科普知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其哀伤心理,并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愈的技巧。6.介绍国外心理疗愈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以此为借鉴,探讨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经验,为我国不断完善丧子哀伤心理疗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哀伤理论与实务(丧子家庭心理疗愈)/社会心理服务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建平//(美)刘新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249008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4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46
CIP核字 2019159712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