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球不平等逸史
内容
作者简介
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卢森堡收入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首席客座教授。曾任世界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并建立世界银行“All the Ginis”数据库。
书评(媒体评论)
在至此为止的世界收入分配中你居于何处?简-奥
斯汀笔下的达西先生如何?安娜·卡列尼娜又如何?
屋大维·奥古斯都是否较比尔·盖茨更富有?我们为
什么应当关心收入和财富差异?在这本颇富兴味的书
中,研究全球不平等达25年的布兰科·米兰诺维奇,
从历史、文学和国别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不平等
的《一千零一夜》似的故事。
——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 2015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布兰科·米拉诺维奇博学强识,对经济不平等的
各个方面都了如指掌,他带领我们从奥斯汀到托尔斯
泰,从古罗马到现代巴西,途经苏联。他探索了几乎
所有关于不平等的思考方式,这使复杂的不平等问题
看起来更容易理解。
——詹姆斯·加尔布雷思(James K.Galbralth)
《1929年大崩盘》(THE GREAT GRASH 1929)作者
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散论一 不平等的人们:一国之内个体间的不平等
小品1.1 爱情与财富
小品1.2 安娜·伏伦斯卡娅?
小品1.3 谁是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人?
小品1.4 罗马帝国有多不平等?
小品1.5 在13世纪和今天, 你应该住巴黎的哪个区?
小品1.6 谁从财政再分配中获益了?
小品1.7 若干国家可存于一体吗?
小品1.8 中国的不平等
小品1.9 研究不平等的两个学者:帕累托和库兹涅茨
第二章 散论二 不平等的国家:环球诸国间的不平等
小品2.1 为什么马克思描述的社会分化后来出现了转折?
小品2.2 当今世界的不平等
小品2.3 几多富贵前生定?
小品2.4 整个世界应由门禁森严的社区组成吗?
小品2.5 谁是 “哈拉伽”?
小品2.6 奥巴马家族的三代
小品2.7 去全球化下的世界变得更加不平等了吗?
第三章 散论三 不平等的世界:世界公民间的不平等
小品3.1 全球收入分配中, 你在哪里?
小品3.2 世界范围内的中产阶层存在吗?
小品3.3 美国与欧盟有何不同?
小品3.4 为何亚洲与拉丁美洲互为镜像?
小品3.5 你想在比赛前就知道赢家吗?
小品3.6 收入不平等与全球金融危机
小品3.7 殖民者随心所欲地剥削吗?
小品3.8 为什么罗尔斯对全球不平等问题无动于衷?
小品3.9 经济学视角下 (或受其启发) 的地缘政治
注释
进阶阅读
精彩页
散论一
不平等的人们:一国之内个体间的不平等
国民收入按职能分配是指总收入如何在社会的大阶级(即工人和资本家)间分配,许多人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的关键所在。直到20世纪之交,个体收入不平等确实是被纳入这一主题之下的。19世纪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通常分为几个截然不同的阶级:工人出卖劳动而获取工资,相对贫穷;资本家占有资产并赚取利润,相对富有;地主拥有土地随之收取租金,也堪殷实。一般认为,这三个阶级间的收入分配对决定社会的未来至关重要。比如,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这一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认为地主的收入份额将会增长,这是因为随着人口增加,对食物的需求上升,进而会开始耕作那些越来越不肥沃的土地,并最终使“工资品”(这里指食物)的价格和地租飞涨。他将最终结果视为一种稳态,即受到同时上涨的食物价格与地租的挤压,微薄的利润几乎无法激励储蓄和投资。又如,在马克思看来,随着工人人均资本增加,机械化程度加深而资本回报降低,长此以往的趋势是利润率减少并最终接近于零,从而扼杀投资。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被始于1870年左右的“边际革命”取代,其焦点由社会各阶级宏大的经济演进转移至个体最优化,这成为经济学史的关键转折点。随后,古典经济学与边际效用学派这两条研究路线在“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出自剑桥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名义下融合并确立了其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尽管如此,通过社会阶级的棱镜看待收入分配并未由此改变太多。直到20世纪初,个体间而非阶级间的收入分配问题才引起执教于瑞士洛桑大学的法国一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关注(其贡献见小品1.9)。
大约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国家更加富裕,政府的财政作用愈发广泛,而个人收入分配数据第一次开始有案可查。此类信息的出现最初是因为民族国家需要了解收入信息以便征更多的税,并用于公共教育、工伤以及战争这一最为重要的目的。此外,意识形态的转变同样重要,即人们转而认识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富人应根据他们更多的财产和收人做出更大贡献。税收必须更紧密地与收入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对收入及其家庭分布情况更为了解。因此,不足为奇的是,帕累托用于研究个体间收入分布的数据均来自欧洲19世纪后期的财政统计。在那时,该书的主题就已经诞生了。
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以三种方式关注不平等。他们提出的第一类问题包括:是什么决定了一国之内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随着社会发展,是否存在不平等以某种特定方式表现出来的规律?不平等会随着经济扩张变得更严重吗?换言之,它是顺周期性的还是逆周期性的?在这些问题中,不平等是应当得到解释的因变量。在第二类问题中,不平等是用来解释其他经济现象的自变量。比如,对于经济增长、更好的治理、吸引外资或教育普及等,是高还是低的不平等更为有利?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在纯工具意义上审视不平等,即我们感兴趣的是其究竟促进还是阻碍了某种我们期望的经济结果。不平等进入社会科学家视野的第三种方式是他们探讨与之相联系的伦理问题。这时,他们关注的是呈现不同程度不平等的社会制度(social arrangement)正义与否,比如,是否只有当更严重的不平等增加了穷人的绝对收入时,前者才可被接受?又如,对源于优越家庭环境的不平等与源于出色工作和努力的不平等,我们应区别对待吗?
P3-5
导语
一个人的出生地如何决定了他的财富?
谁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一部妙趣横生的关于研究不平等的佳作,《全球不平等》作者米兰·诺维奇的又一力作。
本书以故事铺陈,意在以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方式,呈现收入与财富不平等如何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散布于茶余饭后案头桌边的谈资或讨论里,而当我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时它又如何出现。
序言
鉴于在国内不平等和全球不平等的演进中,中国异乎
寻常的重要角色,这本针对这两类不平等的书对于中国读
者可能尤为有趣。
让我们先从后者说起。全球收入不平等是普天之下所
有个体间的不平等。我们从国内家庭调查得到相关数据,
并根据国家间的价格差异做出调整,由此,不论收入是来
自贫穷国家、中等收入国家还是富裕国家,均以所谓国际
元这同一单位表示。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几乎占了全球人
口的1/5,而且中国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将强烈地波及四方
,因此中国在这样的计算中显然至关重要。而结果是,一
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减少了全球不平等,但另一方
面,其国内日益严重的不平等也加剧了全球不平等。
这就将我们引向了国内不平等。在该问题上,由于过
去非同寻常的三十多年间,中国实际人均收入增加了15倍
,而其由基尼系数这一最常用的不平等测度表示的收入不
平等也翻了一番,因而中国的经验独一无二。由此,中国
的发展不仅于世界影响巨大,而且也对经济学家、社会学
家和政治人物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即使包括最贫困者在内的所有人的收入都增加
,就社会而言,与之相伴不断扩大的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
是可以接受的?鄙意以为,正如中国在1978年所为,若我们
从非常低的收人和不平等开始,则不平等和真实收入的增
加显然是可取的。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一蹴而就地变富,所
以若某些人先起来,而其他人随后跟进,尤其是若向上流
动的前景明朗,则这样的发展就是受欢迎的。然而,若不
平等的上升持续多年,则在某一点之后社会就面临分崩离
析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形下,少数人与大多数人的生活、
行为和消费模式产生巨大差异,则即使经济继续增长,不
平等的进一步扩大在政治上都是不可持续的。换言之,若
相信高速增长将最终“弥补”上升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
就太过天真了。问题是,中国是否已经处于这样的状态?
其次,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的不平等就是依循西蒙
·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20世纪50年代揭示的模
式在演化,即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村向城市,
以及从以国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的转
型中,不平等会上升;然而,当国家“成熟”而变得富裕
之后,不平等开始下降。若中国要跟从库兹涅茨描绘的路
径,则其上升的教育水平应当减少其不同受教育程度工人
间的工资差异,其老龄化人口应当得到更多的退休金和失
业救济这样的社会保障,以及甚至更有效的卫生保健,这
些再加上推展到农村人口的惠政,将遏制不平等的进一步
上升,并使其最终减少。基于库兹涅茨的观点,中国目前
可能将开始降低其收入不平等。
在中国,有两股力量与库兹涅茨揭示的“无害的”减
少不平等的因素相对抗,即日渐攀升的财富不平等(进而
资本利得不断增加的重要性),以及腐败。在所有国家,
资本收入分布都极为不平等,其上升的部分几乎自动转化
为更大的收入不平等,中国也不例外。而腐败就是第二个
负面力量。由于较之于对穷人,腐败对富人更为有利,因
而反腐看起来不仅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之必需,也是终止
不断扩大的不平等之道。
最后,就中国在全球收入分配中的角色,我们或可多
说一二。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在中国农村具有平均收入
的人比世界人口中的20%更富裕,而今天,这一比例提高
到了36%。至于城市居民,相关数值则分别是50%和65%
。由此,不论是居住在中国农村还是城市,具有平均收入
的人,其收入均超过大约15%~16%的世界人口,即10亿
人。这是巨大的成就。然而,若未伴以诸如越南、缅甸、
印度尼西亚、刚果或埃塞俄比亚此类穷国类似的高增长率
,这也意味着中国未来的高增长率将增大全球不平等,而
不是减少不平等。于世界而言,中国基于其新获得的财富
,将成为不利于平等化的力量。虽然对中国来说,这一发
展确是好事,但这也突显了非洲和亚洲贫困国家的发展对
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并且日渐富裕的中国亦应在减少全
球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上充分扮演其国际角色。
内容推荐
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你的出生地会影响你一生所挣财富的多少吗?我们怎样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呢?如果不是出于无所事事时的好奇心,这些问题还会有哪些意义呢?作为研究财富、贫穷和贫富差距的专家之一,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在这本书中回应了上述问题,解释了既往和现今的世界财富缘何分配不均。
米兰诺维奇通过历史、文学和当今新闻报纸上的故事来讨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最重大分裂之一:富人和穷人之分。他向我们揭示了:
●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追求者达西先生到底多富有?
●安娜·卡列尼娜从爱情中获益几多?
●相较于今日的巨富,古罗马的富人又如何?
●奥巴马的祖父在肯尼亚处于什么收入阶层?
●一个人的出生地点如何决定了他的财富?
米兰诺维奇的著作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深刻解释了不平等为何事关重大,它如何损害了我们的经济前景,又怎样威胁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秩序的根基。
这是一部大胆、迷人而富有启发性的佳作,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不平等,而且向我们证明了为什么需要作此思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球不平等逸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塞尔)布兰科·米兰诺维奇
译者 译者:李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8332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340
CIP核字 2019148476
中图分类号 F036-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