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跨文化技术民俗学(精)/跨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首次运用“跨文化技术民俗学”的概念,以我国传统皇室工艺、历史作坊和现存地方行业中的传统工艺民俗为对象,使用作者多年从事相关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资料,参考西方同行的研究成果,将民俗学、自然科技史学与跨文化学相结合,开展综合研究,阐述技术民俗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同时运用个案法,对这项研究所涉及的民间与国家二元技术观念的互动、价值化技术、社会结构技术、文化叙事技术和人文亲密性技术等做综合分析,指出在我国历史文明土壤上产生和发展的技术民俗活动的特点,帮助身处高科技时代的读者走进一个似曾相识又不大熟悉的世界。
作者简介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先后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芬兰约恩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做博士后、高访和从事合作研究。国际民俗学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数字民俗学和跨文化学。
主要著作有《华北民间文化》、《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田野民俗志》、《说话的文化》、《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保护》、《现代民俗学讲演录》、《现代民间文艺学讲演录》、《北京民间水治》、《数字钟敬文工作站》、《民俗学科建设报告书》、《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民俗非遗保护研究》和《穿越文化层》等。
目录
总序
第一节 技术民俗学的内涵界定
一、概念与概念史
二、对象与术语史
三、方法与方法史
四、目标与局限
第二节 技术民俗学的基本问题
一、现实意义
二、国学价值
三、多元模式
四、高等教育
第三节 技术民俗学的个案研究
一、国家制度技术的个案研究
二、价值化技术的个案研究
三、社会结构技术的个案研究
四、文化叙事技术的个案研究
五、人文亲密性技术与跨学科建设
后记
附录 “跨文化研究”丛书书目
导语
本书在跨文化视野下讨论我国传统技术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当代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中西学界对中国崛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认识,与国内的认识互有差异。当然差异是正常的,有些差异还是始终存在的,但对其中涉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建设对象的不同分析,尤其是对那些有助于全球化下创新维护中国历史文明和促进综合国力发展的有益观点,我们还是应该加强自我总结,同时给予对外关注。我国政府近期颁布了振兴传统工艺的文件,确定了这个重大任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做好工作。在文件中所使用的“传统工艺”术语,即“技术民俗”,对其加强研究,正是这类根本性问题中的一个。本书讨论的问题,外界影响较大,而我们自己以往比较忽略,但现在应该开展对策性的研究,回答怎样运用现代科学意识和当代世界知识系统界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等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跨文化技术民俗学(精)/跨文化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晓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204736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77
CIP核字 2019046310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7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