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成语典故(全彩精华版)/国学四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成语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渊源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结晶、语言精华。历经漫长的岁月变迁,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申,在劳动人民的口耳相传中,成语不断地产生、发展和演变,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成语,不仅能达到言简意赅、喻微意广的语言功效,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自身素质、文化修养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的重要标尺。为此编者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华成语典故》,供广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成语和典故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为此编者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华成语典故》,供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哀毁骨立

爱妾换马

爱屋及乌

暗度陈仓

八斗才

八仙过海

百步穿杨

半部论语治天下

逼上梁山

背水一战

不材之木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越雷池

沧海桑田

豺狼当道

草木皆兵

长安米贵

唱筹量沙

车水马龙

沉鱼落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程门立雪

池中物

初出茅庐

大义灭亲

当垆卖酒

呆若木鸡

东窗事发

东山再起

断齑画粥

得陇望蜀

对牛弹琴

阿堵物

恶作剧

房谋杜断

飞将军

飞熊入梦

焚书坑儒

风马牛不相及

风声鹤唳

凤毛麟角

覆水难收

干将莫邪

甘拜下风

顾曲周郎

刮目相待

管鲍之交

邯郸学步

合浦珠还

河东狮吼

红叶题诗

侯门似海

画龙点睛

黄金台

黄粱梦

挥戈反目

讳疾忌医

祸起萧墙

鸡鸣狗盗

鸡犬升天

郊寒岛瘦

江郎才尽

狡兔三窟

结草衔环

解铃还须系铃人

金貂换酒

金屋藏娇

酒中八仙

举案齐眉

聚米为山

口蜜腹剑

哭竹生笋

老骥伏枥

老马识途

老牛舐犊

乐不思蜀

李广难封

炼石补天

梁上君子

临池学书

柳絮才高

龙盘虎踞

庐山真面

洛阳纸贵

绿珠坠楼

马首是瞻

马革裹尸

满床笏

盲人骑瞎马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梅妻鹤子

梦笔生花

名落孙山

目无全牛

南辕北辙

南柯一梦

囊萤映雪

鸟尽弓藏,免死狗意

牛衣对泣

啮雪吞毡

鸥鸟忘机

攀车卧辙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破镜重圆

破天荒

期期艾艾

七步成诗

七擒七纵

漆身吞炭

奇贷可居

杞人忧天

千夫指

千里送鹅毛

前倨后恭

黔驴技穷

秦庭之哭

秦晋之好

倾国倾城

请君入瓮

去梯之言

人面桃花

人琴俱亡

曰:近长安远

曰:下无双

如椽大笔

如鱼得水

入幕之宾

塞翁失马

三顾茅庐

三人成虎

丧家之狗

上方宝剑

世外桃源

首鼠两端

甚嚣尘上

数典忘祖

树倒猢狲散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空见惯

四面楚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添兵减灶

投笔从戎

投鞭断流

图穷匕首见

屠龙之技

吐哺握发

退避三舍

丸泥封关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韦编三绝

围魏救赵

尾生之信

闻鸡起舞

闻雷失箸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萧规曹随

胸有成竹

悬梁刺股

眼中钉

一鼓作气

一叶障目

一字千金

衣钵相传

余音绕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约法三章

运筹帷幄

糟糠之妻

中原逐鹿

中山狼

终南捷径

烛影斧声

坐山观虎斗

试读章节

“哀毁骨立”旧时常形容因父母死丧,过度伤悲而瘦得只剩下骨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 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赢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是个大孝子。他与中书令和峤同时丧父母,但两人的悲伤程度却有所不同。和峤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寝苫食粥,守孝三年,神气不损,礼数周全。而王戎却不顾礼数,在母亲坟前搭了~个小棚子,整曰:在坟前守灵,哀哀哭泣,十分伤心。其饮食也无规律,吃得很少,三年下来,变得骨瘦如柴。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此事后,对刘仲雄说:“你常去探望王戎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我很担心他。”刘仲雄答道:“尽管和峤遵照礼数,但其精神元气没有受到损伤;王戎没有拘守礼法,却因哀伤过度而形销骨立了。因此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以死尽孝。陛下您不应担心和峤,而应担心王戎呀。”

因此,后人就用“哀毁骨立”来形容人过度悲伤而使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的样子。

旧时常用“爱妾换马”一词来形容中国古代男子风流倜傥。出自唐·朱揆《钗小志》:“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遇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彰有美妾可换,惟君所择。’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这个故事在唐·李冗的《独异志》中也有记载。

曹彰是三国时期曹操与卞氏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字子文,力大无穷,武艺精熟,而且风流倜傥,豪放不羁,家中姬妾成群。一次,他在街上偶然遇到了一匹名叫白鹊的骏马,非常喜欢。曹彰想买它,但马的主人却舍不得卖。于是曹彰对马主人说:“我后院有许多漂亮的姬妾,你可以随便挑选一个与马交换。”马主人听完他的话后,就在那些姬妾中挑选了一个。

唐代有一个名叫鲍生的人也曾用爱妾换马。

这一典故不仪表现了古代男子风流倜傥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被蹂躏的悲惨命运。

“爱屋及乌”的意思是喜爱一个人时就连停留在其房屋上的乌鸦也爱护,比喻喜爱一个人,就连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也喜欢。这一成语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

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人民生活困苦不安。西伯姬昌决定起兵伐纣,推翻纣王的统治,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的这一愿望直至他儿子周武王继位后才实现。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弟弟召公、周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众诸侯,经过多次战争,攻人殷都,商朝的残暴统治终于被推翻。然而,伐纣成功的武王心中却总是隐隐不安,认为天下还没有安定,也不知该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于是,他召见姜太公、召公、周公等人,问:“应该怎样处置商朝的士众呢?”姜太公说:“我同他屋上的乌鸦也要喜欢;如果不喜欢一个人,就连带讨厌他房屋的_。砖一瓦,将他的仆从、家吏夺过来,将敌对分子全部杀掉。大王认为怎么样?”武王认为这种做法不妥。这时召公_卜前说:“我听说:有罪的,要杀;无罪的,就让其保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佯?”武王认为这种做法也不妥。这时周公说道:“我看应该让他们各人回到各自的家中,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武王听到此言,心中豁然开朗,认为这种做法十分妥当,天下也可以安定下来。

后来周武王采用这种方法冶理商朝的遗民,他的天下果真安定了下来。“爱屋及乌”这~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

“暗度陈仓”的意思是正面迷惑敌人,当敌人被牵制而集结固守时,偷偷地从侧面迂回袭击,从而取得胜利。常引申为秘密行动,以谋成事。这一典故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由史实演化而来。

“暗度陈仓”这一典故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计演化而来,这一计由西汉大将军韩信所创,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人民纷纷起义反秦。起义群雄之一刘邦率领部队首先进入了关中,攻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然而兵强马壮的项羽进入关中后,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将其逼出关中。在项羽举行的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采用张良的计谋,烧毁了汉中通往关中的全部栈道,表示永不回关中。实际上,刘郏从未放弁击败顺羽,争夺天下的野心。

公元前206年,势力已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遣士兵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项羽的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意修复栈道的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的各个关口要塞严加防范,阻挡汉军的进攻。

然而,项羽的战略决策正是中了韩信“明修栈道”的计谋。正当项羽将全部注意力都投注在栈道这一线时,韩信却立即派大军绕道到另一军事要地陈仓,发动了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P8-11

序言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成语和典故,这些成语和典故成了汉语言文学领域最灿烂的结晶。如果说汉语是浩瀚的大海,成语和典故就是大海中美丽的贝壳。每一个成语和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意义深远的故事,就像贝壳中珍贵的珍珠,经过岁月的打磨,熠熠生辉。时至今日,大量的成语和典故还在人们的行文中被广泛使用,散发着永恒的韵味,艺术价值恒久不衰。

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广为人知,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是众所周知的,人们渐渐将其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或典故。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如爱屋及乌、沧海桑田等,也有二字、三字、五字等非四字成语。典故的模式跟成语差不多,只是在内容上更为广泛和深刻。

成语和典故能够让语言放出光彩,是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它是久远故事中的精灵,沉淀了那个故事中最直接的情感,当人们提到草木皆兵时,便会想到那个人小心翼翼、担心害怕的样子。相反,当人们看到大义灭亲、房谋杜断时,也会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正直与谋略,这就是成语和典故的魅力。当然也有些在后来的传承中,感染了人们的情绪,改变了最原始的意义,如百步穿杨、不为五斗米折腰等。

成语和典故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成语典故(全彩精华版)/国学四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国学四库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32574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36.3-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0
16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