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涛声回响六百年--钓鱼岛之歌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秋铧,出生于湖北仙桃市,现居天津,先后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进修、南开大学作家班读书。1968年开始发表文章;1979年春,在著名作家魏巍的引导下从事文学创作,发表了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园中情》、《抗日名将张自忠》、《太阳半张脸》,中篇小说集《烟雨南运河》,长篇传记文学《走向和平》,心理文化随笔《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等;长篇史诗《啊,钓鱼岛》即将付梓。荆楚文化的滋养和燕赵文化的熏陶,使他的作品朴实清新,可读性强,大气磅礴而又不失婉约,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 目录 引文 序曲 第一章 讨海兄弟 第二章 银鳞满舱 第三章 沧海劫难 第四章 娘娘挂灯 第五章 海岛祭祀 第六章 钓鱼命岛 第七章 向导官船 第八章 东海明星 尾声 副歌 后记 导语     创作是一次精神远行,更无疑是一次灵魂历险,作者形容自己的创作是“在艰辛放逐的路上,匍匐前行了一千六百个日夜。”数度的寒暑风雨伴随着他的青灯黄卷,他把岁月远久的渔歌,变成了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以特有的意蕴、节奏和韵律,述说着对大海、对家国拥抱的热情。《涛声回响六百年》固然释放的是几分晚景夕晖,但更是经过生命煎熬和疼痛的情感升华。 内容推荐     明朝年间。开渔节,东海渔民祭天祭海,欢天喜地地出海捕鱼,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料突遇狂风暴雨,黑浪排空。渔民们拼死抗争,仍损失惨重,血淌大海……在这天昏海黑的大海难中,仿佛有一条“大鱼”,在亲切地召唤着、引领着垂死的渔民们追随前行。死里逃生的人们爬上这条“大鱼”的脊背,发现是一座小岛。人们在岛上修复船只,用草结在海里钓鱼,补充体力。行将离开时,二百来位男子汉泪洒小岛,感谢小岛的救命之恩,并代表朝廷为小岛赐名“钓鱼岛”…… 《涛声回响六百年——钓鱼岛之歌》以叙事长诗的形式,讲述了明朝年间鱼岛被发现的过程,通味了自古以来我国渔民前往钓鱼岛捕鱼的历史,为钓鱼岛作为我国固有领土的既有事实做诗赞。诗作以澎湃的激情,多彩而灵动的格调,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理想、灾难与憧憬,完美地融合在一个英勇悲壮的故事之中。气韵生动,隽永沉郁,让我们触摸到了诗歌本体的浪漫、空灵和真挚朴实的质感。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涛声回响六百年--钓鱼岛之歌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秋铧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9734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0 |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88 | 
| CIP核字 | 2017248030 | 
| 中图分类号 | I22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