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经方医学(第1卷) |
内容 | 内容推荐 著者江部洋一郎、横田静夫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和处方等内容并非如后世注解的那般抽象,而是以具体的现象为基础,归纳编排成书。他从临床实际出发,将隐藏在《伤寒论》简洁条文之中及处方背后的关于生理、病理和药理的体系归纳总结,创为“经方理论”。《经方医学》即其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处方进行的解析,关于人体构造、生理机能的见解散见于各章,不仅是处方解析的导论,也是本书的主题。第一卷总论部分讲述了人体构造及生理学,为明了各论部分处方解析的基础。然后专题论述了桂枝汤等处方,附有明白易懂的图示。 目录 绪论 经方医学的出发点 《伤寒论》的成书 《伤寒论》和《内经》的关系 《伤寒杂病论》的历史沿革 有关药物用量问题 适合经方的本草书籍 有关方证相对 总论 人体的构造与机能 寒症所揭示的经方中的人体生理构造 关于气 气的构成 气的运行 人体构造概述 体表外壳构造 皮部 肌部 腠理 膜 胸、膈、心下的功能 脏腑的生理功能 胃与脾 守护胃气的功能 肺 胆和肝 小肠 ◆表里、阴阳、内外的概念 气的运行 体表外壳中的卫气 卫气的分类 卫气的循行 1.后通卫气 2.前通卫气 3.脉外卫气及脉中之血 ◆肺调节血行的机能 ◆肺的肃降路线 ◆表水及里水的排出途径 4.肌中卫气 ◆行于头面部的胃气直达路 ◆所谓三焦 小柴胡汤证的病理 气的病理 恶风、恶寒 发热 邪正斗争 汗 ◆关于经方中邪的传变 脉的迟数 ◆决定迟数脉的因素——休克症状 脉的浮沉 气虚和阳虚——质和量的不同 狭义之气(热的生成 腹诊 经方式腹诊 腹诊的方法 基于腹诊的治则治法 1.胸、膈、心下的升降异常 2.肺的宣散、肃降的异常 3.心下的抵抗、压痛 4.季肋部的抵抗、压痛 5.腹直肌的紧张、压痛 6.腹部的抵抗、压痛 7.腹部(动)悸 8.背部的抵抗、压痛 处方解析 桂枝汤 感受风邪的桂枝汤证 阳浮阴弱 自汗 恶风、恶寒 发热 ◆关于风邪传变 ◆关于胃气上升 脉浮缓 未感受风邪的桂枝汤证 营卫不和 无汗的桂枝汤证 上冲 奔豚 ◆心下与气的升降出入 ◆关于脉的浮沉 无汗而小便反少 桂枝汤的条文解析 鼻鸣干呕 ◆关于胃气到头面部的直达路 头项强痛 ◆有关胃中痰热 ◆有关身疼痛 ◆《伤寒论》与脏腑辨证 ◆太阳病与霍乱病的不同 ◆有关温病学说 ◆有关太阴病与少阴病 对桂枝汤的补充说明及总结 脉 自汗 中风 恶风、恶寒 发热 ◆关于邪正斗争鼓舞胃气 桂枝汤的构成 桂枝 ◆关于麻痹、疼痛、肿胀 芍药 大枣 生姜 ◆经方对补肾的认识 甘草 甘草的守护胃气作用 亡阳——四逆汤类 伏阳——干姜附子汤类 四逆汤类方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茯苓四逆汤 茯苓 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猪胆汁 干姜附子汤类方 干姜附子汤 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 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广义的伤寒、狭义的伤寒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后记 关于中医学与经方医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经方医学(第1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江部洋一郎//横田静夫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3674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9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62 |
CIP核字 | 2010206834 |
中图分类号 | R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7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7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