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飞,男,汉族,1983年生于江苏南京,先后就读于江南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以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主攻方向。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资助,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图书 |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内容 | 作者简介 孟飞,男,汉族,1983年生于江苏南京,先后就读于江南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以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主攻方向。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资助,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再发现 第一节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史意义 第二节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政治史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目标和框架结构 第二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环境 第二节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 第三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第一节 麦克斯·阿德勒的新康德主义认识论 第二节 弗里德里希·阿德勒和鲍威尔对马赫哲学的全面继承 第三节 伦理社会主义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区别 第四节 折中主义——对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哲学观念的简评 第四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希法亭对边际学派的批判 第二节 《金融资本》对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的初步阐述 第三节 希法亭对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的进一步探索 第五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中派政治 第一节 伦纳中间偏右的政治理论 第二节 鲍威尔和麦克斯·阿德勒中间偏左的政治理论 第三节 希法亭的中派政治理论 第四节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中派政治理论的现实运用 结语 第三条道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遗产和现实影响 附录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家生平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被定义为中派理论和中派政治的范本,甚至直接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开拓者。时至今日,欧洲信奉“第三条道路”的左翼政党不断回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过,本书最后梳理了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折中路线的失误。 内容推荐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指以奥托·鲍威尔、麦克斯·阿德勒、鲁道夫·希法亭、卡尔·伦纳、弗里德里希·阿德勒为代表的奥地利社会主义倾向。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寻求通过政治参与获取政治权力,从而将其主要策略融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政策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孟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212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9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4 |
CIP核字 | 2017329091 |
中图分类号 | D75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