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颜宿命(古籍中的女性)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用现代视角评析古籍中女性命运的文艺随笔,对古籍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红颜女子进行了全新的评价。语言幽默生动,分析深刻到位,读采妙趣横生。文章中有考证,也有评说,甚至还有颠覆。该书能增加读者对古籍尤其是古典文学的阅读探究兴趣。

内容推荐

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包括其他古籍,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 但在这个男人世界的不起眼的角落里,还是留下了一些女性的身影和声音 虽然她们大都站在被男人遮住了阳光的阴影中,脸色苍白,声音嘶哑,形象扭曲,即使美丽无比也只能是倾国倾城的红颜祸水鲁迅对此曾反讽说:“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是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阿Q正传》)然而,也正因为她们悲剧性的存在和社会性的宿命,才使古籍中的这个男人世界诞生了这么多令人津津乐道而又啼笑皆非的故事,产生了这么多符合当时标准却让后人难以苟同的英雄好汉和帝王将相。

本书是一本读书随笔,古籍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红颜女子进行了全新的评价。

目录

貂蝉的凤仪悲歌

孙尚香的误入情囊

杜十娘的明眸黯珠

林冲娘子的清平错觉

阎婆惜的风尘印记

(附:阎婆的血光晨楼)

潘金莲的情竿残酒

(附:王婆的罪恶杂趁)

孙二娘的十字凶坡

白秀英的勾栏剧目

玄女的破庙仙境

(附:宋江的梁山交椅)

潘巧云的情动无忌

扈三娘的心死无言

李师师的花枝清泪

李清照的秋雨黄昏

唐琬的惊鸿凄影

杨玉环的情天恨海

试读章节

2

作为庶出,孙尚香在同父异母哥哥孙权的眼里向来无足轻重,更谈不上骨肉情深。这从周瑜提出用孙尚香作诱饵孙权当即表示赞同可以看出,也可以从后来孙权对蒋钦、周泰下的命令“汝二人将这口剑去取吾妹并刘备的头来”中得到印证。虽然孙尚香是东吴老祖宗吴国太的“甚爱幼女”,但年迈的国太毕竟不能庇护其终身。因此她在东吴不管嫁谁,都很难消除这心中的阴影。从这个角度看,自封皇叔有雄才大略美誉敢与魏吴争天下,而且很有可能称皇成霸业的刘备,也许正是“志胜男儿”的孙尚香实现自己理想的难得的人选。

当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男婚女嫁父母有绝对的决定权,即使不愿意,也只得服从。因此吴国太看中了刘备,是根本不用同女儿商量并征求她本人意见的。

如果说此次婚事对刘备来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那么对孙尚香来说无疑是关系到一生命运的真正的终身大事。因此一旦知道母亲看中了刘备,孙尚香是全身心投入了,而且对婚事作了精心的准备和别出心裁的安排。

新婚之夜,刘备入洞房时“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傍”,吓得“魂不附体”。

刘备来东吴娶妻本来就“怏怏不安”,甘露寺相亲,廊下伏着持刀握斧杀气腾腾的杀手;此刻人洞房又遇见佩剑悬刀虎视眈眈的侍婢,也难怪刘备要大惊失色了。

孙尚香的“管家婆”对刘备解释说:“夫人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但这是新婚之夜,不是平常无以为乐之时,即使“好观”也绝对不是时候。闪着寒光的刀枪毕竟与喜气洋洋的婚事是格格不入的。然而孙尚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是为了向刘备显示自己平时不爱红妆爱武装的不凡,还是为了试试号称英雄的刘备的胆量,抑或是耍小孩子脾气跟新婚丈夫开一个玩笑?

刘备冒着风险来东吴是为了娶同床共眠的娇妻,不是来寻助其霸业的武将,因此对孙尚香的这种爱好是一点都不喜欢,用他的话说是“非夫人所观之事”。

孙尚香听说刘备见了刀枪“甚心寒”,笑了:“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其实刘备哪里是惧兵器,他不喜欢的是此时此刻摆弄兵器,他不喜欢的是妙龄妻子爱好兵器!

刘备真的娶了孙权之妹,让当初出此计策的周瑜恨得牙痒痒的,他给孙权写信说:“瑜所谋之事,不想反覆如此。既已弄假成真,又当就此用计。”将刘备“软困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好玩,以娱其耳目”。

此计无甚妙处,不料刘备偏偏中计了,他“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主公贪恋女色”,连跟去的赵云想见他都很难了。

霸业未成时不我待的刘备,竟会沉湎于灯红酒绿的温柔之乡乐不思归,实在让人想不到。是因为孙尚香的美貌聪慧把他深深吸引住了?

然而,孙尚香即使再美貌聪慧和有吸引力,还是摆脱不了男人们设下的圈套。这次骗她的是她的丈夫刘备,而骗刘备的是诸葛亮藏在锦囊中的“妙计”。刘备听赵云说荆州危急,从鸳梦中惊醒,急着要赶回去,但骗孙尚香说是想去“祭祀宗祖”。谁知赵云根据“锦囊”提示对刘备说的话被孙尚香听到了,刘备瞒不过只得从实相告,可话说得很漂亮:“备欲不去,使荆州有失,被天下人耻笑;欲去,又舍不得夫人。”刚刚揭穿刘备谎言的孙尚香无疑被这花言巧语感动了,说:“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

其实,荆州此时什么事都没有。孙尚香又一次上当了。  孙权做事向来拖泥带水,刘备偕夫人出逃时,他偏偏又醉得不省人事,直到第二天才令陈武、潘璋追赶。谋士说有郡主在,陈潘两将即使追上“岂肯下手”。这下孙权急了,下狠心把所佩之剑交给蒋钦、周泰,让他们“去取吾妹并刘备的头来”。本来早就应该想到的事情偏偏要谋士提醒,而疏忽的代价是把宝贵的时间给耽误了。

也幸亏耽误了,否则真的杀了孙尚香,号称“大孝之人”的孙权在吴国太面前如何交待?总不至于像甘露寺伏刀斧手时把责任推给吕范、贾华一样,让蒋钦、周泰去承担责任吧?

孙权派出的前一批人马把刘备追上了,刘备眼看脱身无望,只得来求孙尚香:“昨闻吴侯将欲加害,故托荆州有难,以图归计。幸得夫人不弃,同至于此。今吴侯又令人在后追赶,周瑜又使人于前截住,非夫人莫解此祸。如夫人不允,备请死于车前,以报夫人之德。”

刘备是承认一个谎言又编造一番谎言,如孙尚香不答应,他真的会“报夫人之德”死于车前?

孙尚香即使再单纯,估计也不会相信这“报德献身”的鬼话。她说“今日之危,我当自解”的真正原因是“我兄既不以我为亲骨肉,我有何面目重相见”,是“妾已事君”,只得“相随”!

既然孙尚香选择的是跟随刘备,那么周瑜的妙计也只能以“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告终。

P15-18

序言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除《红楼梦》外,对女性大都采取贬低歧视的态度。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文学大师的妇女观是落后的,至少没能像他们在其他领域取得的成就那样站在了时代的前列。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这样漫长,原因众多,但对女性一以贯之的偏见和歧视,无疑是阻碍社会朝正常健康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待女性这个问题上,作为知识精英和社会良知代表的文学家尚且如此,你还能对那个时代和社会要求什么?这是中国女性的悲哀,也是中国文明史的悲哀。

有一个翻译《水浒传》的西方学者,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他敬佩武松的勇猛,但决不喜欢武松这个人。他说他无论如何弄不明白在“血溅鸳鸯楼”中,武松为什么要杀那两个无辜的丫环,凭什么杀她们?难道多喝了几杯酒就可以视无辜的年轻女性为草芥?如果说杀潘金莲是为了替武大报仇,杀“后槽”是为了铲除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隐患,那么杀两个手无寸铁既与武松无仇也不可能对武松构成任何威胁的年轻女性,只能说明武松不配当一个英雄。

我不知道长眠地下的施耐庵或罗贯中在听了这一番议论后将作何感想,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那两个丫环在作者眼里绝对是无足轻重的,她们的生存或者死亡大概不会比一匹战马或一棵柳树来得更重要些。作者大概也绝对想不到有人会对武松顺手杀了两个丫环因而配不配当英雄提出疑问。

东西方的妇女观存在着差异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东方的妇女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不能苛求先人,也不能要求施耐庵、罗贯中们登上曹雪芹的高度。时代的局限用在这里确实不是一个遁词或一块遮羞布,而是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

读中国古典文学,包括其他古籍,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但在这个男人世界的不起眼的角落里,还是留下了一些女性的身影和声音,虽然她们大都站在被男人遮住了阳光的阴影中,脸色苍白,声音嘶哑,形象扭曲,即使美丽无比也只能是倾国倾城的红颜祸水。鲁迅对此曾反讽说:“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是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阿Q正传》)然而,也正因为她们悲剧性的存在和社会性的宿命,才使古籍中的这个男人世界诞生了这么多令人津津乐道而又啼笑皆非的故事,产生了这么多符合当时标准却让后人难以苟同的英雄好汉和帝王将相。

后记

那次,在西安开会,会后去了一趟兴平县马嵬镇的杨贵妃墓园。因是下午,几乎没有游人,杨贵妃的墓前静悄悄的。

我知道这墓连衣冠冢都称不上,想当年唐明皇要改葬杨贵妃也只找到了一个香囊,因此这墓无非是后人空垒的一个土堆。现在用水泥一包,更失了该有的古韵和意蕴。墓后不远处那据说是汉白玉雕的杨贵妃塑像也不怎么样,至少在我看来是缺乏灵气。但墓园管理人员告诉我,这里就是当年马嵬驿的原址。因为无从考证,所以也无法验证她这话的可信度。如果这里真是当年马嵬驿的原址,那杨贵妃短暂一生的最后时光就在这里度过并永久定格;如果这里真是当年马嵬驿的原址,这墓即使纯粹是个土堆还是值得在它面前默默地站一会。

时光跨越千年,一切都消失和改变了,就连马嵬坡也成了几乎没坡的热闹小镇。也许,只有墓园上面的这方天还是原来俯视驿站兵变的那方天。我抬头仰望,无云的天空高远深邃,偶尔有一只鸟飞过,不知是雁是莺还是雀。

《红颜宿命》是一本读书随笔。最初一组“水浒中的女性”是为报纸读书版写的专栏文章,刊发后反响还不错。一个当时还素不相识后来成为朋友的出版社编辑打电话到报社,询问作者是谁。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用现代视角和当代语言论述古籍的书在读者中有市场。于是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当他知道我订阅《红楼梦学刊》多年,并收藏包括脂评本在内的多种版本,对《红楼梦》很感兴趣后,建议我写一本《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女性》。

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题,但细细一想,又觉得不妥。首先,《红楼梦》中的女性虽然个个都能展开来说一通,但《红楼梦》中的女性哪一个没被深入地论述探讨过呢?浅陋如我者即使花了大力气也难写出哪能怕是一点点新意和创见。心存敬畏,只能三缄其口。其次,《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书中的女性留下较深印象的只是一些妖精。虽然这些妖精也有七情六欲,但论说起来似乎总缺乏人间的情趣和感慨。再次,《三国演义》中展开来写的女性不多,能评说一番的更少。剩下的只有《水浒》了,但光谈《水浒》中的女性毕竟单调。于是索性推而广之,不管是文学名著还是史书传记,也不管是虚构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只要是涉猎到的古籍中,有自己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或与已有的定论看法不完全相同的红颜薄命女子,便作为论说的对象。

范围大致确定了,但一拖就是五六年,连当初的那位编辑都不当编辑了。工作忙是一个原因,找资料也是一个很费工夫的过程,而且业余时间写东西总是断断续续,就是情绪的衔接都会成行文的障碍。有时资料找齐了,但翻来覆去看了就是找不到落笔的视角和可说的观点,只好放弃。有时要写的人物确定了,也开始动笔了,但某一点读不通说不清,便搁笔再去找更多的资料。比如宋徽宗去找李师师,《水浒》中说是从地道中去的。读到这里我总觉得有疑问,这怎么可能?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查了许多资料,最后终于明白这地道是潜道的意思,也就是说宋徽宗是通过一条别人不能涉足的隐蔽小道去找李师师的。再比如,史书上说杨贵妃死后一年多,唐明皇派人去改葬,但“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香囊,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的《唐杨贵妃》一书说是“唐代妇女的佩饰,以布帛缝为小袋,内装香料”。连肌肤都腐蚀了,布帛小袋还能完好?这违背常理的事情怎么会出现在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直到在法门寺看到了实物,我才知道唐代宫廷中的香囊原来是金属的,怪不得会“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了。

读古籍,越是深入越会觉得古今相通。有段日子我感到笔下的人物几乎就在我面前,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她的音容笑貌和凄凉背影。虽然通过古籍描述传达给我的这些印象,也许跟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我还是相信根据我所理解而产生的立体感觉。

读古籍,越是深入越会觉得气象万千。像写杨贵妃的这篇文章,来了兴致,竟越写越长,再展开来几乎可以单独成一本书了,但为了与全书的体例大致相符,只得打住。留下的内容,等以后有可能再另写一本书吧。

感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对本书出版的资助,感谢宁波晚报和宁波出版社领导的支持,感谢著名画家陈亚非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了精彩的插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颜宿命(古籍中的女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35655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4
15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