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基因科技成果利益分享研究--以人体组织提供者私权保护为视角/法律科学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基因科技成果,必须对人体组织提供者的利益作出恰当配置,方能保证研发的有序规范进行,维系生物科技研发作为产业存在的持续性。本研究主要围绕人体组织利用及其衍生利益、人体组织衍生利益的私权构造、个人基因信息权益之本权归属、人类基因衍生科技成果之专利化及利益分享思路、人体组织提供者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的直接利益分享、其他主体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的间接利益分享等六方面展开。作者提出,在人格权和财产权之间构建统一的“信息权利”概念,涵摄以“信息”为客体、既包含财产利益、又包含人格利益的混合性权利;区分对基因衍生科技成果产出的“积极贡献”与“消极贡献”主体,分别构建直接和间接分享模式。作者主张参照“市场分摊理论”、根据人体组织和基因信息对专利权的“贡献率”确定其价值,两者“贡献率”可以采取“一般均等,容有差别”处理原则。 作者简介 郭明龙(1977~),山东沂南人,法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美国艾奥瓦大学(University of Iowa)法学院访问学者。 天津市法学会民法学分会副秘书长、天津市法学会应用法学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师范大学法律顾问、民商法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案例研究会研究员、天津法官学院兼职教授,天津市“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天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曾任法官数年。 研究方向为民法学,侧重侵权责任法、物权法、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法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人体组织利用及衍生利益 第一节 人体组织及其利用 第二节 人体组织衍生利益分析 小结 第二章 人体组织衍生利益的私权构造 第一节 人体组织衍生利益私权构造理论困境及探索 第二节 人体组织与个人基因信息权益之定性 小结 第三章 个人基因信息权益的本权归属 第一节 个人基因信息权益本权配置的各种观点及其评析 第二节 “人体组织提供者本权说”的证成与施用 小结 第四章 人类基因科技成果之专利化及利益分享方式 第一节 人类基因科技成果之专利化 第二节 人类基因科技成果的利益分享方式 小结 第五章 基因科技成果利益分享的国际实践 第一节 国际公约 第二节 国别实践 小结 第六章 人体组织提供者对基因科技成果的直接利益分享 第一节 人体组织提供者直接利益分享的根据:个人信息商品化 第二节 人体组织提供者直接分享的途径:告知后同意 第三节 人体组织提供者直接分享的后盾:侵权责任制度 小结 第七章 其他相关主体对基因科技成果的间接利益分享 第一节 特定族群对基因科技成果的间接利益分享 第二节 国家对基因科技成果的间接利益分享 第三节 对全人类的回馈:对基因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 小结 结论:制度如何提升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基因科技成果利益分享研究--以人体组织提供者私权保护为视角/法律科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明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2739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2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46 |
CIP核字 | 2019202029 |
中图分类号 | D9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7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