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发生了重要转型,社会剧变中的中国人寻找精神依赖和文化根基的迫切心理,以及生态文学这一题材本身所具有的的丰富内涵,使得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呈现出一种异常迅猛的发展态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历经政治、经济与文化诸多因素影响,绵延成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蔚为大观的文学现象。本书立足于当下本土生态文学创作的实绩,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当代的生态文学进行整体性的审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龙其林,1981年10月生于湖南祁东。2004年、2007年分别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剐主任。学术方向为转型期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著有《大众狂欢——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透视》等著作,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与批评文章百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文学年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全文转载。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转型与对话:生态经典的跨文化传播 第一节 传播与对话:生态话语与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生态东渐”与中国文学的生态自觉 第三节 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和创新点 第二章 异域与传统:中国生态文学的伦理嬗变 第一节 中国散文的生态伦理 第二节 向伦理范畴持续挺进 第三节 超越写实主义的藩篱 第三章 视角与姿态:宗教、动物及神话母题的重构 第一节 生态时代的宗教母题 第二节 生态隐喻与动物母题 第三节 神话母题的自然逻辑 第四章 生态理念与身份定位:生态文学的多重书写 第一节 时间转译与文化政治 第二节 神秘策略与文化记忆 第三节 生态现实与艺术抉择 第五章 形象的再造:新世纪中国生态文学及批评的建设 第一节 新世纪生态小说的价值追问与自然意识 第二节 生态灾难与新世纪当代文学的类型书写 第三节 中国生态文学研究的理论借用与适用问题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一 “我为什么不断寻找这座山、不断写作这座山 ——著名生态诗人华海访谈 附录二 “净化我们跟环境污染一样的心灵污染 ——著名生态诗人侯良学访谈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龙其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034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7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8 |
CIP核字 | 2019034773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