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突破(中国民营企业家非常管理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唐凯林写了一群民营企业家为做大做强所做的“突破”。

本书告诉你,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完成三大突破:其一是企业家自身的思维突破,完成自己的基因突变,以适应发展潮流;其二是企业内部制度的突破,也就是微观企业个体的管理制度突破;其三是民营企业外部生态环境的突破,这包括法律制度的完善、社会心理对企业家的态度等。

内容推荐

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完成三大突破:其一是企业家自身的思维突破,完成自己的基因突变,以适应发展潮流;其二是企业内部制度的突破,也就是微观企业个体的管理制度突破;其三是民营企业外部生态环境的突破,这包括法律制度的完善、社会心理对企业家的态度等。

目录

第一篇:非常竞争

 新传媒寡头江南春

关于并购/关于模式,关于融资,关于争议

对话现场:江南春:现在根本看不到巅峰

 牛根生的心术与钱术

管理人心之术,驾驭资本之术

对话现场:关于冒险与安全

作者点评:企业家的敌人学

第二篇:民营生态

 徐冠巨的新思维

一个企业的政治品牌,一个企业家的政治思维/

中国富豪的政治地位

对话现场:“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对政府一点意见都没有”

 徐立华的安全底线

与创业元老的安全距离/股权结构中的安全距离/

官、商之间的安全距离,内部的安全距离,徐立华的退路

对话现场:“什么叫妥协?”

作者点评:忙碌的蜘蛛

第三篇:破垄之剑

 2006:民营钢铁业生死坎

难产的“准生牌”,越提越高的门槛,巨额的资金缺口

对话现场:“我说这个话是狂话”

 正在崛起的“黑色"势力

联合:强烈的生存欲望/处境:很难出人头地/

分歧:模式之争/野心:5000亿帝国梦

对话现场:龚家龙:没有退路

作者点评:破垄的尴尬

第四篇:产业思维

 夏朝嘉的产业理想

产业之惑/多元化的支点/文人情愫

对话现场:多元化之舞

楼忠福的实用经营学.

一个人与两座城/一种模式与多元化投资/一个企业家与一个群体/

楼忠福新政

对话现场:楼忠福:“企业家再不真实就完蛋了”

作者点评:思维中的风险

第五篇:管理迷途

海南首富撕裂的10年

冼笃信的小买卖/冼笃信的大生意/冼笃信的财富泡沫/

冼笃信的“江湖义气”/冼笃信的野心

对话现场:反省书

作者点评:突破管理瓶颈

第六篇:并购双刃

3个四川富豪的财富纠葛

“2个小时的收购”?/“冤无头,债无主”?/肥肉还是鸡肋?/

资金链条还能坚挺多久?

对话现场:林凤:“我们是有钱没法投”,艾欣:他在乱说/

赵心利:事情已经过去了

作者点评:理性并购

第七篇:上市诱惑

中小企业板龙头股停牌内幕

谁在左右大族激光/上市一星期就停牌/

融资与控制权的矛盾/上市通道的尴尬/将永无宁日

对话现场:高云峰:“千万不要骂我们”

作者点评:难以跨越的鸿沟

第八篇:国际冲动

国产汽车的国际化道路

长安羞于启口的第一,奇瑞掩饰不住的自信,

尹家绪“只是老师不是老子”,尹同耀“不是疯狂就是死亡”,

复制低成本模式,走第三世界路线

对话现场:民营汽车老板的矛盾

作者点评:国际化之痒

第九篇:金融梦想

德隆系的财富隐私

并购迷雾——成功还是失败/套利模式——德隆应受到指责吗?

忍痛割爱——文化差异真有那么严重吗?

企业自治——和的背后是滚滚财源?

对话现场:唐万里:我不是刻意低调

关押在武汉的两个重庆人·

牟其中说得太多,唐万新做得太多/他们栽同一跟头,都是金融惹的罪/

一意孤行救金新,德隆没钱请律师

对话现场:“对唐万新应该宽容”

新产业资本家汪力成

华立的底线/汪力成的资本心态/控股上市公司图谋

对话现场:“华立系没有问题”

作者点评:被误读的资本

第十篇:诉讼风险

豪门的离婚代价

高达900万元的离婚赔偿,“问题像是设了一个局”?

另一段豪门恩怨/有钱的婚姻是非多?

对话现场:“这样的悲剧不正常”,地产美女胡晓口的婚姻观

创业兄弟反目

10年兄弟要对薄公堂/不低于1亿零50万元的赔偿/

潘石屹走错了三步

对话现场:小股东代表姚军:走这一步情非得已

原告代表律师王晓滨:庭外和解进入僵局

作者点评:情与法的较量

第十一篇:模式生存

 新造钱运动

新格局:谁将是未来互联网行业老大?,

新混乱:谁会是最强势的竞争者?/

新泡沫:谁是下一轮造钱运动的祭品?

对话现场:马云反思互联网10年

作者点评:更聪明地赚钱

第十二篇:基因突变

 海南商人的17年

27亿元的惊天大案:海南派金融大鳄的命运轨迹/

危机命中注定?海南版资本故事的经典情节/

生存之道就是完成变异?解码海南商人的致富基因/未完的故事

对话现场:冯仑:“收获破碎的心”

作者点评:从企业家基因到企业基因

后 记

试读章节

    中国富豪的政治地位

在胡润“2005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发布之后的一段讨论热潮中,就有专家指出,“从某一方面说,浙江企业对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兴趣比广东的企业家要浓许多。”

这样的结论存在事实上的根据,因为上榜的50位企业家当中就有18位是浙江籍,比例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将政治比作“天”的南存辉所掌管的正泰集团则名列“2005中国慈善企业榜”的民营企业榜首。

也许单从地域概念上来评定浙江民营企业家对政治生活的偏爱有失偏颇,但如果从认识的深度上来分析浙江企业家的心态,我们就不难理解浙江民营企业家对政治生活的态度。

浙江是民营经济高度发达区域,20多年前发生在温州的“八大王悲剧”至今仍在当地企业家心里留有阴影,对此有人甚至开玩笑地说,“浙江的民营企业主阶层是吓大的”。

徐冠巨当年与父亲徐传化一起创业时也曾有过这样的惊吓。传化企业创业刚过了3个年头,当时中国就迎来了一场关于所有制问题的讨论,而这场理论探讨把起步不久的民营企业推上了争议的风口浪尖。当时的徐氏父子心中就有很多解不开的疑惑以及挥散不去的焦虑。如果当时徐氏父子创业地的镇政府没有把徐传化评选为劳动模范,并送来红花和一面锦旗,传化企业也许就在疑惑和焦虑中夭折了。

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政治话题,社会学家认为这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代大学生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也就是说60年代出生的人对政治有着特殊的热情和敏感。出生于1961年的徐冠巨没有上过大学,他当时的理想只是做一名工人,摆脱那种在生产队里浇大粪的无聊生活。但即便没有机会展现政治热情,徐冠巨也知道这“一朵红花,一面锦旗”意味着什么,镇政府的肯定也算是一种政治肯定。

在浙江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中,“政治肯定”是他们都想得到的东西。从创业过程上看,这是一种安全的信号和保证,从创业的结果来看,这是民营企业家从“有作用”到“有地位”的演进。

P25

序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设计了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他在桌上放置3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3山有明显差异。实验时,先让一个3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放置在他对面。实验者问幼童两个问题:一、“你看到的3座山是什么样子?”二、“布娃娃看见的3座山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3岁幼儿两题答案是一样的,即只会以自身视角去看两山关系(如大山后面两座小山),不会设身处地从布娃娃角度去说(即两座小山后有座大山)。这种“自我中心”的视角,是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

以我的观察,善于换位思考者,大都是棋艺类的赢家。我曾与一位做企业的朋友下五子棋,他几乎局局都可以赢。我细思成败,发现他与我不同处在于,当我步步为营与其缠斗时,他往往抽身而出,跃步在二三格之外,任我嘲笑其“浪费”,也从容谈定。往往交手几招之后,那个留白便是生机,可以造就“活三”(五子棋胜利关键)。那留白是他纵览全局后,建的“势”,设的“套”。

民营企业家最怕浪费,因为每一分钟都是钱,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在事业的棋局,他们的棋子密密麻麻地堆成一团,放棋子(资金、资源)时,既不看局势,也顾不上未来,只想堵死对手,快一点儿赢。当他们自鸣于一次次小便宜时,江山早已变了颜色。

能看到二三步之外的“势”,多少该有些“不惑”的年纪和“有惑”的伤痛。当人们被失败教育之后,才会渐渐明白,自己要付出什么才可以得到什么。在战略制定的指导手册里,有迈克·波特的五力分析,有波士顿矩阵的资源分配,有价值链、资金链的阐释,却没有为“人才链”的讲解。也许因为人千变万化,无法规纳。但战略的成败,关键是谁在用。

在企业失败的记录里,人才链总是断在资金链前面。如果领导者身边有一人肯讲真话、肯坚持己见,那么德隆、科隆就不会沦为“一个人的战争”,而终至四面楚歌。

唐凯林写了一群民营企业家为做大做强所做的“突破”,我想民营企业家最大的突破,还是心理突破吧。因为在自我实现的高峰上,他们最容易产生“无人可约束”的幻觉,以至于思维常常“返老还童”。

你的布娃娃看见了什么?

《英才》杂志社长宋立新

2006年8月

后记

这不是一本有“预谋”的书,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后期的人物系统归类过程中我碰到了麻烦。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的所有工作就是不断地接触活跃在市场前沿的民营企业家,然后再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他们的欣喜和担忧描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

但我不希望只是简单地将我采访过的人物文章进行罗列,在我的头脑里,我认为该书应该有一个不错的结构,而这样的结构由不同的话题来进行搭建,然后再根据企业或企业家的不同特征进行归类。因此在这里要感谢奥商传媒在本书的体例构建中所作出的专业化贡献。

记得在与中国商业出版社陈鹰翔编辑第一次见面商讨该书出版事宜时,陈老师问我这本书能否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读懂?我告诉他这正是该书的最大特点。对此,我要在这里特别地提到《英才》杂志的宋立新社长,正是因为她对“通俗商业”的坚持,以及对“观点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个性细节化”的写作要求,使得该书具备了这样的气质,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

本书的完成,首先得感谢《英才》杂志社,是她给了我施展的平台,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书中所记录的商界风云人物;总编辑姜苏鹏一直是我所有文章的编辑,这些文章成型的前期和后期都倾注了她大量的智慧和心血,该书的大部分文章至今还保留着她编辑的痕迹,在此也表示特别的感谢。

接下来要感谢的是我的同事,他们分别是张小平、郭健、梁冬梅、王颖、戴璐、朱雪尘、肖鸿扬、吴仕逵、梁海松、贺轶、王春英,因为我的所有工作离不开他们的支持。特别是张小平、郭健、梁冬梅和戴璐,对徐立华的采访是与张小平一起完成的;郭健则在民营钢铁专题的采访中完成了对建龙的采访;梁冬梅与戴璐则承担了大量有价值的工作,为我的采访提供了大量便利,在此表示感谢。

当然,我还要感谢介绍我专访的民营企业家:冼笃信、艾欣、冯仑、周福仁、江南春、夏朝嘉、楼忠福、牛根生、徐冠巨、马云、汪力成、龚家龙、唐万里、尹同耀、徐立华、高云峰。正是他们的成全,让我有了一个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去分享他们的故事,去了解他们的困惑。所以在这里我要忠心地感谢并由衷地祝福他们,祝福他们的事业在理性规范中不断突破,实现自己更大的抱负。

唐凯林

2006年8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突破(中国民营企业家非常管理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凯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57080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