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态决定孩子的成就
内容
试读章节

感恩能和成功有什么联系呢?感恩能带来成功吗?

一个8岁的孩子,非常懂事,学习勤奋努力,从不用家长操心,父母以其为荣。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晚饭,孩子一边吃着饭,一边偷偷地用眼睛瞄着爸爸,看爸爸的脸色不错,于是开口说道:“爸爸,马上就是教师节了,我想给数学老师买一件礼物。”爸爸一听,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给他买啥礼物?”

“老师教我们很辛苦的。”孩子小声说道。

“老师辛苦?他是挣工资的!我是给你交了学费的。不交学费试试看,老师会让你上课吗?”爸爸愤愤不平地说道。

孩子看了看爸爸的脸色,明显没了底气,小声说道:“可是我成绩一直很好,这总有老师的功劳吧!”

“有他啥功劳?你成绩好是因为你上课认真听讲,学习勤奋努力!老师还不是给全班学生一起上的课,又不是单独给你讲的。你学习成绩好,是因为你个人的努力。”爸爸反驳道。

孩子一听,低头无语了。

孩子想给老师送礼物,这是孩子懂得感恩的一种体现,家长应该珍惜和鼓励孩子的这种做法。当然,孩子没有经济能力,不必送一些贵重的礼物。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一些建议,让孩子送一些自制的卡片或自己动手做的其他礼物,来表达对老师的心意。总之,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许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感恩与孩子日后的成功有多大联系,事实上,感恩之心对孩子日后的成功非常重要。成功学家安东尼曾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

许多家长一听这话,可能立刻会摇头否认——我们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能力,什么钢琴、提琴、电子琴,跳舞、武术、跆拳道,奥数、英语、画画,能让孩子学的都学到了,不仅学到了,还学得非常好,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社会肯定需要这样的人才。有这“十八般武艺”,孩子自然会走向成功了。这和孩子感恩不感恩不沾边呀!

如果家长还没意识到感恩与成功的关系,我们不妨看看现在社会大量存在的“啃老族”,这些“啃老族”就是因为没有感恩之心而形成的“恶果”。

什么是“啃老族”呢?

有这样的一个谜语,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其谜底就是“啃老族”。

“啃老族”现象是指:有一些年轻人,自己不去工作,整天吃着父母用着父母的,靠父母来过日子,是这些人没有能力,没有本事,找不到工作,自己养活不起自己才“啃老”的吗?

经调查发现,目前“啃老族”的构成主要有六类人群: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居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四类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将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最后一类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专家普遍认为,是就业压力大催生了“啃老族”。有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并不愿意啃老,只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就业压力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感恩之心的缺失。

感恩之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孝敬父母,讲究孝道。人们常说养育之恩重于泰山,因为所有人中,父母对自己付出的最多。“啃老族”形成的普遍原因是嫌工作累,不爱干,所以回到父母身边,靠父母养活。当父母日渐老迈时,年轻力壮的子女不但不能让他们安享晚年,反而要继续“敲骨吸髓”,加速他们的衰老和死亡——在这样一幅残忍的图景面前,“工作不好找”的借口确实很苍白。

感恩之心直接表现为回报对亲人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它能激发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意志力,还能激发出人的工作动力和个人潜能。

古代一些事业有成的人,他们可能原来都很贫穷,但是都存有一颗孝心,一颗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这成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比如学习是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回报父母;做事兢兢业业,生活本本分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做了错事,会让父母担心,另外还会督促自己发展得更好,为家族增光。他们一生不懈地努力工作和做人,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负责的对象——父母。这就是责任心的激发。

P3-5

目录

第一章 予子千金,不如予其一颗感恩之心

 一、感恩是成功的第一步/003

 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从夹对第一口菜开始/007

 三、让孩子真正地会说“谢谢”/011

 四、家庭应该营造互相感激的氛围/015

第二章 奇迹总在乐观自信的孩子身上发生

 一、乐观的孩子更无畏/021

 二、如何培养一个“小乐天派”/025

 三、打击孩子就是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027

 四、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家长的赏识/031

第三章 让孩子拥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

 一、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039

 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042

 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047

 四、及时制止孩子的无理取闹/052

第四章 让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宽容

 一、孩子自私,家长有责/059

 二、会分享的孩子易成功/063

 三、让孩子的心胸开阔一些/073

 四、懂得宽容,让孩子受益一生/079

第五章 清除暗藏在孩子成功路上的陷阱

 一、给孩子的成功打好“地基”/089

 二、家长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093

 三、不要逼孩子说谎/099

 四、不要让坏情绪妨碍孩子/103

第六章 担得起责任的肩膀,才能担得起成就

 一、及早地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109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其划分“责任田”/113

 三、防止孩子逃避责任有方法/117

第七章 飞机推不上天

 ——给孩子安上自己的“发动机”

 一、从小处培养孩子的上进心/123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128

 三、热忱能推动孩子的成功/133

 四、家长要学会激发孩子的热忱/138

第八章 你想让孩子取得正成功还是负成功

 一、克服孩子的冷漠心理/147

 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152

 三、教孩子学会与人为善/155

第九章 “我最棒”与“你真行”的天壤之别

 一、让孩子学会谦虚/161

 二、不要夸错了孩子/165

第十章 改变人生,从如何面对坏玩具开始

 一、从坏玩具开始教育孩子/171

 二、让孩子学会积极主动/175

第十一章 学会合作。使孩子的成功如虎添翼

 一、让孩子学会求人帮忙/181

 二、教孩子学会合作/186

第十二章 从小不娇气,长大才成器

 ——让孩子懂得吃苦的意义

 一、娇气的孩子难成器/191

 二、吃对苦,才能做对事/196

第十三章 “瓷娃娃”难有大成就

 ——帮助孩子摆脱脆弱心态

 一、坚韧的心态才有利于成功/205

 二、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209

 三、将“瓷娃娃”变成“铁娃娃”/213

第十四章 遇事不怕事,才能成大事

 ——培养孩子沉着冷静的心态

 一、教孩子遇到事情沉着冷静/219

 二、如何让孩子临“危”不惧/225

第十五章 发怨气不如争口气

 ——克服孩子爱抱怨的心理

 一、不要让孩子有“怨妇”心态/233

 二、引导孩子认真对待所受的不公平待遇/239

序言

同样的牙牙学语,同样的蹒跚学步,同样的在家长殷切的希望中走进学校的大门。然而,当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有的功成名就,有的碌碌无为,有的做出许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有的却成了社会的“害虫”。

原因在哪里呢?

美国心理学家曾追踪研究了15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经过30年之后,这1500名超常儿童中有的成为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

为什么有同样基础的孩子,心态会不同呢?责任在于家长。

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日后能有所成就,可是有些父母的错误做法却使孩子离成功越来越远:

为了孩子日后有出息,有些家长总是想办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吃的用的全是最好的——可是慷慨的家长,却培养了不能吃苦的孩子。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非常无私,什么都留给孩子——可是,家长的无私,成就了孩子的自私。

有的家长细心地呵护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吓着——可是,这样的家长往往会造就了碰不得的“瓷娃娃”。

有的家长决定严加管教孩子,督促孩子学习——可是,飞机能被推上天吗?孩子在家长的推动下才有进步,若没有推动就退步,这样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动力装置,能“飞黄腾达”吗?

为了孩子不吃亏,鼓动孩子寸土必争,寸仇必报——可是结果,孩子因为与一个同学生气就不去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因为老师批评自己了上课就不爱听讲,不再认真学习那个老师教的科目,吃亏的是谁呢?

为了孩子日后能有所成就,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心态。有的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想:我们注意培养孩子的心态了呀!为了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我们把他送到了“吃苦夏令营”“吃苦培训班”——你可知道,孩子的吃苦精神决不是在这样的速成班能培训出来的?

为了孩子能够学会分享,我们会强迫孩子把他心爱的玩具贡献出来——你可知道,你没有把分享的快乐根植到孩子内心,这种被强迫的痛苦的分享经历,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分享精神?

为了孩子能自信,我们天天夸他“你真棒”——你可知道,你夸错了孩子,会让孩子形成骄纵和霸道的心态而止步不前?

本书从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心态入手分析,指出孩子要想日后有所成就,应该具备感恩、谦虚、积极、乐观、自信、宽容、体谅、分享、合作、善良、热忱、坚韧、冷静、诚实、肯吃苦、不抱怨、不任性、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等心态,并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出孩子的相应心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好成绩不如好心态,好心态才有好未来。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育子的关键之处,争取使孩子在日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内容推荐

美国心理学家曾追踪研究了15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经过30年后,发现这1500名超常儿童中有的成为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心理学家分析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发现这些超常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心态的形成。心态决定了孩子日后成就的高低!而这些孩子形成的心态之所以有所不同,责任就在他们的父母。

成功学家安东尼曾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而痛苦不堪。”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大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一个人死去的时候,若能把热忱传给子女,他便等于留给他们无价的资产。”

编辑推荐

本书从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心态入手分析,指出孩子要想日后有所成就,应该具备感恩、谦虚、积极、乐观、自信、宽容、体谅、分享、合作、善良、热忱、坚韧、冷静、诚实、肯吃苦、不抱怨、不任性、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等心态,并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出孩子的相应心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好成绩不如好心态,好心态才有好未来。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育子的关键之处,争取使孩子在日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态决定孩子的成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玉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22940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