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
内容
作者简介
潘军,男,1957年11月28日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闲时习画,现居北京。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六卷)、《潘军作品》(三卷)、《潘军文集》(十卷)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哈尔滨话剧院、美国华盛顿特区黄河话剧团复演,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于米兰国际戏剧节公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多部作品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多次获得奖项。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存《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等。
后记
这本有点另类的随笔集或者画册,是我回故乡后所做
的最为快意的一件事。如“前记”所述,本书是先有绘画
,而后有文字。绘画引发了文字,文字又解读着绘画。但
图文之间不是,或不完全是依画配文,二者有各自的独立
性,却也若即若离。在我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这样的经
历尚属首次。我既没有过一段时间集中精力作出这样一批
画,也没有过一气写出三十多篇随笔。这一奇特的创作过
程,让我十分享受。
我说过,文学、影视、书画,是我个人的“三部曲”
,某种意义上,《泊心堂记》也可视作我的第一本画册,
尤为值得纪念。
本书收入的绘画和随笔,绝大部分是新作,其中少数
篇什曾于《作家》《时代文学》等刊发表。另外几篇图文
旧作,因根据体例的需要,故一并收入。
安徽文艺出版社前年出版了七卷本的《潘军小说典藏
》,现在是我们再度合作。作者与编者、出版者之间这种
舒心惬意的合作,当是一件韵事。朱寒冬社长对这本书一
直挂怀,姜婧婧、张妍妍两位责编以及其他相关的编辑也
为此付出了辛劳,老友盛志刚为本书的画作进行了精心的
拍照,在此,一并致谢!
潘军
2018年6月18日,于泊心堂
目录
前记
写莲说
附图:细雨 照影图 荷塘鱼戏
观鱼和羡鱼
附图:庄生晓梦迷蝴蝶 羡鱼图 观鱼图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词意图
附图:晏殊词意图 偶然值林叟
独立苍茫天地间——陈子昂诗意图
附图:陈子昂诗意图听山图
《东坡观砚》笔记
附图:东坡观砚 寒食醉卧 扁舟一棹归何处
存心要画《赤壁赋》
附图:赤壁赋 一蓑烟雨
空知返旧林——王维诗意图
附图:空知返旧林 胡风先生 天寒红叶稀
空山一声松子落
附图:空山松子落 霜林醉 陈寅恪先生
《湖心亭看雪》随记
附图:湖心亭看雪 石头记 幽居图
燕赵悲歌
附图:燕赵悲歌 万壑有声
惊天一曲《广陵散》
附图:广陵散 七贤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
附图:醉翁亭春山 访友图
五君子图
附图:五君子图 逆风
纵然一夜风吹去——司空曙诗意图
附图:司空曙诗意图 芦汀私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
附图:人面桃花之一 人面桃花之二 守得莲花结伴游
关于《重瞳》的一些话
附图:霸王别姬 李清照诗意
《天仙配》和《女驸马》
附图:天仙配·路遇 女驸马·洞房
故乡的《十五贯》
附图:十五贯
京剧杂谈
附图:乌盆记 拾玉镯 蒋干盗书 赵氏孤儿
从京剧《野猪林》说起
附图:野猪林之一 野猪林之二 野猪林之三
《三岔口》和叶盛章
附图:三岔口之一 三岔口之二 三岔口之三
闲话《白蛇传》
附图:白蛇传·断桥 白蛇传·游湖
青衣·程派·张火丁
附图:宇宙锋 锁麟囊 苏三起解
“大先生”和“我的朋友”
附图:大先生 “我的朋友”胡适之 寻碑图
黄宾虹的“山河情怀”
附图:黄宾虹先生 坐看云起 雨后家山 山雨欲来
画家漫说
附图:巨匠白石 缶老仙风 八大山人
古乡·朋友·文人画
附图:浣溪沙 古刹低语 落霞与孤鹜齐飞 万籁俱此寂
纪念海子
附图:纪念海子 雪霁·初晴
怀念与哀田——悼汪瀰
附图:怀念与哀思 落日故人情 无题
画牛随想
附:童年牧笛 立夏
鱼鹰曲
附图:鱼鹰曲 半山听雨
祥瑞图
附图:祥瑞图 负暄图 荷塘消夏图
我的读书
附图:蕉荫读书图 春风又绿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的绘画生涯
附图:兰亭叙 松下问童子 湖上清风 山河岁月
我毕生追求自由散漫
附图:击鼓骂曹 逍遥游 桃李春风一杯酒 留得枯荷听雨声
后记
精彩页
写莲说
中国画的分类是一门学问,画法上有工笔、写意,写意又分大小,还有兼工带写,还有没骨;颜色上有彩墨、青绿、浅绛,或者干脆就是水墨、白描。抛开这些。题材上又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三类之间又有互相的衬托,突出一类,其他两类不是作为背景,就是成为点缀。尤其是花鸟,大类中又有细分小类,同样是有所侧重,以花草为主,鸟虫便为点缀;以鸟虫为主,花草就是背景。有的画家一生就只画一小类(或者这类很突出),比如郑板桥的竹。安徽的肖龙士,也好像一生只画荷花和兰草。至少是主要画这两种。
我对花鸟没有研究,平时也几乎不作,但荷花是例外。
荷花,又称莲花、藕花、水芙蓉、君子花、凌波仙子(好像以此称水仙花的更多)、水宫仙子,皆是圣洁高雅。还有称作“玉环”——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唐中和年间,吴中人苏昌远,邂逅一素衣粉脸女子,赠其一枚玉环。不久,苏家庭院水池中荷花盛开,其中一朵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由此后人又称荷花为玉环。这传说《太平广记》中也有记载,但书里同时也有“玉环”和百合花的类似传说,如此种种,让人想起崔护的那首“人面桃花”。
我对画荷的喜爱,应与八大山人有关。荷花是八大山人常作的画题,也是他挚爱的画题,墨荷(他鲜有着色的荷花)的创作是其艺术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大山人笔下的墨荷形象单纯,很抽象,笔墨简练而趣味无穷,叶上不画脉,梗上不点刺,整个画面看上去疏朗而空灵,有诗性,有禅意,更有一股仙气。看他的荷,感觉不是画,而是写。中国画,或者水墨画的高妙,就在于这个写——写意,不是画意、描意,要求的是“以书入画”。李苦禅有句话很经典:书到高时是画,画到高时是书。我深以为然。我喜欢画荷的另一个原因,是觉得大笔泼墨写意很过瘾。可以表现荷的风姿绰约,于是就试着画起来,结果不堪入目。越是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做好,就那么看似随意的几笔,欲出惊人效果不是一般人就能做到的。
当年北京的齐白石学上海的吴昌硕画花鸟,无论是构图、用笔,乃至题款用印,无一不是模仿。于是吴昌硕就表示不屑,说“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竞得大名”。而齐白石索性就承认,自己愿意成为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缶老(吴昌硕)门下走狗,这话听起来无比虔诚,但老先生随即又治了一方印“老夫也在皮毛类”,就是反唇相讥了。结果后来居上,齐白石同样也来了一个“衰年变法”,不能说是一举将吴昌硕击溃,但至少形成了分庭抗礼。如果说吴昌硕的笔墨有金石气,那么,齐白石的笔墨就是带有一点学来的金石气,但更具有人世问的烟火气。仅此一点,石翁就胜缶老一筹。
还有人说,张大千是“荷王”。对此我很不以为然。当然我也是历来不喜欢张大千的。一大把年纪还不断地作自画像,以为自己乃仙风道骨的美男子呢,仅此一点就招人烦。不明白徐悲鸿为什么说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干的画,除了几张泼彩可以看,其余都俗气。他笔下的荷很浪,像旧时的青楼女子。当年傅雷就有批评:
大千是另一路投机分子,一生最大本领是造假石涛,那却是顶尖儿的第一流高手。他自己创作时充其量只能窃取道济的一鳞半爪,或者从陈白阳、徐青藤、八大(尤其八大)那儿搬一些花卉来迷人唬人。往往俗不可耐,趣味低级,仕女尤其如此。
话虽犀利,但我认为很中肯。我觉得最好的大写意的荷,依然出自齐白石之手。我看过很多画家的写意荷花,都无法跟齐白石相比。笔墨淋漓,趣味天然。这是才情,更是天赋,奈何不得。
1-4
导语
本书系一部随笔集,收录了著名作家潘军的文化随笔,并配以自己的画作。书稿中所收作品对古今文学家、艺术家的生平经历等进行了诗意地详述,并介绍了画作的源起、内容等,融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既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各类文史知识,又能够陶冶情操、带来美的感受。
序言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我的本命年,时间不经意地过
去了一个甲子。年前我便做出决定:离开京城回故乡。因
为做影视,我在北京居住了十几年,却从未觉得这个大而
不当的城市多么亲切,反倒日益感受到诸多的不便,至于
交通的拥堵、空气的糟糕就不说了。沈从文说,一个士兵
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句话后来被黄永玉书写
,立碑于沈先生故乡湖南凤凰。我不是士兵,北京于我也
算不得战场,但现在我需要回到故乡。
我的故乡安庆,是座历史上有些名气的江城,民国时
期曾为安徽省省会,如今不过是个四线的城市,落寞而萧
条,但正合我意。我早已厌倦都市的喧嚣与繁华。随后,
便在长江边上的碧桂园购置了一处房产,按照自己的设计
,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装修。其中三楼是我的工作区域,
有书房和画室。还有一间敞亮的阳光房兼茶室,抬眼望过
去,大江一横,水天一色,江南峰峦一带,过往帆樯几点
——颇有几分张陶庵《湖心亭看雪》的意思。这几年我虽
过得逍遥自在,却也无聊,心不安静,既不想写也不想拍
,想今后的时光专事书画。其实在写小说之前我就是学画
的,遗憾的是这几十年里专心用于作画的时间极少,往往
作为一种间歇的自我调剂。以前我说过这样的话:六十之
前舞文,之后弄墨。现在我可以践约了。于是就取一斋号
:泊心堂。
《泊心堂记》便是这样的由来。之前在微信上曾以《
回故乡记》发布过绘画习作,新年伊始,我希望有个改变
。每天早上,我会去我的泊心堂,沏一杯茶,执一管笔,
似乎是很随机地点点染染写写画画,如有比较满意的,就
晒到朋友圈里,供大家一乐。有一天我忽然自问:今天你
怎么想起来画这个呢?这是个问题,可我一时还回答不了
,我觉得我应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就有了这本书的
构想。
是为记。
2018年1月7日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绘画随笔集,以作者潘军在安庆的住所泊心堂命名,收录了他在其中绘画赏画的心得与感悟,先有绘画,而后有文字,绘画引发了文字,文字又解读着绘画,包括《写莲说》《观鱼和羡鱼》等三十余篇。文图相得益彰,引人入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绘画:潘军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65870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53
CIP核字 201903124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60
187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