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定荒野(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自由法则
契约;词语:自然、野性和荒野;野生;世界在注视;回家
地方、区域和公用地
世界意指众多地方;理解公用地;透视生态区;探访“尼士南县”
棕色语法
歌舞依旧;库范缪特和人性;自然的书写;母豹
优良、荒芜和神圣
清除荒野;水坑;神社;真实自然
青山常运步
明王和观音;一句箴言;无家;比狼大,比鹿小;分解;水上行
远西原始森林
树木砍伐后;在树林中工作;四季常青;附记:水手草原,内华达山脉;乡巴佬
道之上,径之外
以行代寓;行之自由
和熊结婚的女人
故事;评论“和熊结婚的女人”;玛丽亚·约翰斯及故事的版本;阿卡迪亚;熊舞
生存和圣餐
生之终结;教化的或野生的;感恩
致谢
参考书目
序言
Gary Snyder,一个萦绕我们心头整整十年的英文名
字,一个让我们举家留学英伦,彻底改变我们生活轨迹的
人,一个博学睿智、平易近人,每隔数月就发邮件、寄资
料,及时帮我们解惑的国际知名学者。从威尔士山谷到长
沙岳麓山,每次研读他的英语散文集《禅定荒野》(The
Practice of the Wild),我们都会被作品中流露出的那
份对大自然、对人类的无限热爱深深地折服。记忆中,餐
桌旁的闲谈、山林中的渐悟、研讨会间的争辩,无数次的
碰撞让我们彼此走进了一个共同的天地,使我们感悟到他
笔尖的荒野自然所带来的那份惊艳与神秘。读着那一篇篇
清新隽永的散文,就好像随着作者一道进入北美的丛林,
抵达阿拉斯加的冰川,造访印第安人或爱斯基摩人的部落
,登陆日本的诹访之濑岛,踏上澳洲中部的沙漠。加里-斯
奈德游历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的中国、日本、印
度等,足迹遍及名山大川、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天寒地
冻的极地、文明世界尚未知晓的原始部落。这一切都生动
地呈现在斯奈德炽热而睿智的笔下,书中机智幽默的语言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以及耐人寻味的启示。这是一本融宗教
、哲学、生态、文化、神话、政治于一体的智慧之书。我
们怀着对作者的敬仰感激之情,对大自然的愧疚谦卑之心
,将自己过去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读书的点滴心得融入到本
书的翻译之中。这是一部迟来的译作,但当你阅读此书,
在斯奈德的指引下重新栖居,走向荒野,入住我们的新领
地时,你定会感受到那份亲临未知,偶然邂逅的惊喜。我
们将书名The Practice of the Wild译为《禅定荒野》,
而非国内学术界通译的《荒野实践》,是因为practice暗
指佛教中的“修行”,亦即日本道元禅师所说:“行即道
”。只有你自己亲身体验,阅读此书,才能忘却现代的焦
虑,回归到本真的状态,这就是斯奈德所述的“醉于野”
的精神境界。假如你已在“道之上”,不妨先看看我们的
译者序,再去神游“径之外”那充满野性的荒野世界。
下面我们先对本书作者及其散文作品进行简单介绍。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美国著名诗
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被誉为“
深层生态桂冠诗人”。他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旧金
山文艺复兴一垮掉派中迄今为止创作成就最为卓著的诗人
之一,曾先后出版了二十多本诗集、散文集和访谈录,并
荣获多个重要奖项,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博林根诗歌奖
、列文森奖、古根海姆基金奖及普利策诗歌奖,等等。
斯奈德在中国的名气,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寒山
英译诗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使得寒山成为美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垮掉派和六十年代嬉皮士反主流文化的
英雄偶像,斯奈德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的寒山”。早在
五十年代初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东方语言时,
斯奈德修读了华裔教授陈世骧的中文研讨课,这可能是他
第一次接触中国诗歌。在陈教授的建议下,他将二十四首
寒山诗译成英语作为该课程的学期作业。由于日本禅在西
方的影响日趋增大,他的寒山英译诗一面世就受到英美读
者的大力推崇,至今被视为翻译与文化传播的经典之作。
斯奈德对地球古老文化及中西诗歌传统研究颇深,其创作
作品融入了中国的儒释道、日本神道教、印度神舞、印第
安神话与信仰,以及中国古典诗歌、日本能剧与俳句、西
方诗歌传统等诸多因子。年轻时的斯奈德便与禅宗结下了
不解之缘,曾前往日本研习禅宗达十年之久;参禅悟道后
,他于一九六九年返回美国,一直坚持打坐禅修、身躬力
行。这位现代隐逸诗人将东方习来的禅宗文化加以参悟,
内化成自身的禅宗观,以此观照人生、社会和世界。禅宗
文化是他思考与写作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
我国在斯奈德诗歌作品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相比之
下,对其散文的研究非常有限,更不用说对整本散文集进
行系统的研究了。实际上,散文在斯奈德作品及其思想中
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九九。年和一九九五年,斯奈
德分别出版了两部重要的散文集《禅定荒野》和《天地一
隅》,隐约暗示他越来越倚重以散文的方式来唤起人们重
审人与自然关系的倾向。
……
“世界”除了人类很少的一点干涉外,本质上还是一
个野性的荒野。正是我们生命中天性(野性)的一面支配着
我们的呼吸与消化,所以当我们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时,便
会发现原来它也是深邃智慧的来源。
荒野常被“文明”的思想家视为野蛮和混乱而加以排
斥,可实际上荒野既合乎规则又随性自在,呈现出十分真
实的面目。荒野作为文明不曾涉足之地,濒临灭绝的物种
能在此寻获栖息之所,心神疲惫的现代人能在此追寻自然
与精神的家园。荒野有种神圣的价值,能在人与自然之间
建构一种新颖、本真的对话,使人类对天然淳朴怀有敬畏
谦逊之心。
《禅定荒野》是我们合作翻译的成果:“前言”、《
自由法则》、《棕色语法》、《青山常运步》、《远西原
始森林》、《和熊结婚的女人》、“致谢”均由陈登翻译
;而《地方、区域和公用地》、《优良、荒芜和神圣》、
《道之上,径之外》、《生存和圣餐》则由谭琼琳翻译。
另外,各篇的注释、查证和统稿由谭琼琳负责。翻译此书
时,我们两人分工协作,做到相互审阅、共同协商、互为
修改,以求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和传达原意,且力求译作在
行文风格上大体一致。译文几易其稿,字斟句酌,尽管如
此,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衷心希望此书的读者能
提出宝贵的批评与建议,以便再版时进一步完善。
最真挚地感谢斯奈德本人在过去十年里的支持与帮助
,尤其我们二〇〇九年回国后每年仍不断收到他本人从美
国邮寄来的亲笔签名的著作和相关评论的文章。同时,感
谢国际知名学者墨菲(PatrickD.Murphy)教授的关心和解
惑。此外,我们还特别感谢几位研究生帮助校对译稿并参
与讨论,他们是仇艳、谢之昀、廖中慧、张子茉、张新宇
、邓瑛瑛、廖志华、孙彦娜、毛琴、周宁。为了确保译文
质量,周丹编辑和黄越编辑对照原文认真细致地进行校核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他们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让我们肃然起敬,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陈登、谭琼琳
二〇一三年三月于长沙岳麓山
cdchen@hotmail.co.uk
joantan@hotmail.co.uk
导语
《达摩流浪者》即以斯奈德为原型创作而成。本书便是接近这位“达摩流浪者”很好的一个途径。
书中不但叙述了斯奈德早年从事伐木工作、赴日参禅的人生经历与感悟,也全面展示了他对印第安土著文化、东方禅宗文化中有关自然荒野的内容思想的理解。从《瓦尔登湖》到《沙郡年记》美国一直有自然文学的书写传统,这种传统同时强调一种“荒野实践”的态度。《禅定荒野》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斯奈德深入土著村庄、雪山林地,甚至前往日本参加临济宗的佛教修行,而后才得到了关于荒野文化的理解。而本书的英文名字就叫作the Practice of the Wild,直译即为“荒野实践”,由此也可见斯奈德在书写背后的修行之一斑。
斯奈德对于中国文化也颇有研究,早年他就翻译了二十多首我国唐代诗人寒山的诗歌,并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他的思考同样带有鲜明的东方气质,受到佛教实践与辩证思想的影响,因此易于为中国读者所接收,引起共鸣。
精彩页
自由法则
契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六月的下午,我穿过一片松脆的金黄草地,来到一座小木屋前。这座小木屋坐落在北加州南尤巴河排水区附近的一个牧场后面,简洁雅致,却未曾漆过,窗户上没有玻璃,连门也没有。小木屋被一棵大黑橡树遮盖着,看起来像一座废弃的建筑,我朋友径直走了进去。他是一名学生,在大学攻读加州印第安文学和印第安人的部族语言。屋内靠里的一边摆着一张原木桌子,旁边坐着一位印第安老人,头发灰白,身体硬朗,手里端着一杯咖啡。他认出了我们,便向我朋友问好,还请我们喝速溶咖啡与罐装牛奶。老人说,他身体很好,再也不想回到退伍军人医院去了,哪怕以后病了,也要待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他喜欢待在家里。我们和他聊了一会儿内华达山脉北边西坡地区,也就是印第安民族康考与尼士南人领地的风土人情。聊到最后,我朋友透露给他一个好消息:“路易,我又找到了一个说尼士南语的人啦。”那时会说尼士南语的人很可能只有三个还健在,路易就是其中一个。“是谁呀?”路易问道。朋友说出了她的名字。“她就住在奥罗维尔后面。改天我可以带她来,你们俩可以聊一聊。”“我很早就认识她了,她不会来这儿。我不想见她。再说,她家和我家一直就合不来。”路易说道。
这让我大吃一惊,居然有人为了坚持个人的价值观而宁愿让本部族的文化灭绝。对心存善意、富有同情心的白人来说,这种反应简直不可理喻。在路易他们部族的世界里,尽管人烟稀少,可橡子、鹿、鲑鱼、扑动型羽毛等物产十分丰富,所以人们坚守如此纯粹的信念,对家庭或宗族的事务如此力求完美,这种近乎奢华的追求是可以理解的。路易和那位尼士南族人彼此都觉得有比闲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觉得,路易认为这关乎他们的尊严、自信和生活方式——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他都会一直坚持到最后。
郊狼和地松鼠没有破坏彼此之间的“契约”:它们一个是捕食者,一个是猎物。在野外,一只幼小的黑尾野兔或许能随心所欲地穿过草地,无须提防天敌,但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绝不会有第二次。刀子越锋利,划出的线就越清晰。我们会感激那种创造生命和世界的神奇力量,它塑造出了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牙齿、指甲、乳头和眉毛。我们也明白,无论是对同伴,还是对所有的生物,我们在生活中要力求避免无谓的伤害,千万不要自私自利,也不要剥削他人。世界如果按照现在的样子继续下去,将会充满痛苦。
这就是荒野给予我们的教诲。能够传授这些教诲的学校(荒野),以及驯鹿和麋鹿、大象和犀牛、逆戟鲸和海象的生存空间,正在一天天缩小。从古至今,与我们相伴的生物正濒临灭绝,它们赖以生成的环境——也是人类远古时期的栖息地——在不断扩张的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危机的情况下全面崩溃了。我们当中的男孩和女孩,有谁知道这个恶魔隐秘的心藏在何处,请告诉我们,到底要把箭射向哪里才会让它放慢扩张的速度。如果这颗隐秘的心依然无人知晓,我们的努力就难有成效,但我仍将为保护荒野而奋斗不息。
“野性与自由”,这一蕴含着美国梦的词语给人展示出这样的画面:一匹长鬃马在草原上奔驰;一队排成v字形的加拿大雁在高空中鸣叫;一只松鼠在橡树上一边跳来跳去,一边吱吱地叫着。它听起来同样像是为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做的广告。尽管这两个词的政治意蕴深刻、敏感,但早已成为消费者的装饰品。我想探究“野性”的含义,探究其如何与“自由”相关联,以及人们理解其意蕴后会去做什么。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得置身于最简朴的生存环境之中,经历痛苦不堪、迁徙不定、露宿野外、不如人意的生活;然后,面对野性赋予的这种变化无常和自由自在,还要心怀感激。因为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世界中是没有自由的。一旦有了那种自由,我们就能改善营地、教育孩子、赶走暴君。世界是自然的,归根结底,必然是野性的。(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定荒野(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加里·斯奈德
译者 译者:谭琼琳//陈登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14241
开本 32开
页数 218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0
CIP核字 2018269891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08
143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