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美国文学新闻史(一种现代叙事形式的兴起) |
| 内容 | 内容推荐 19世纪后半期,先后经历了南北战争和金融震荡的美国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危机。新闻写作者们开始发现,主流的客观性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不确定当下的认知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叙事性文学新闻写作应运而生,并在1960年代的“新新闻主义”时期到达创作的巅峰。本书并非对美国文学新闻的全景呈现,而是关于这种新闻文体的不懈探索史和批评史。斯蒂芬·克莱恩的纽约城市速写、欧内斯特·海明威的非虚构作品、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这些叙事性文学新闻作品都在尊重他者、抵制封闭式叙事结局、弥合主客体认识鸿沟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导言 文学新闻,介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叙事形式 前言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定位现代叙事性文学新闻 第二章 叙事性文学新闻对客观性新闻的抵制 第三章 追溯现代美国文学新闻的起源 第四章 叙事性文学新闻、煽情新闻及黑幕揭秘新闻 第五章 从1910年到“新”新闻时期的叙事性文学新闻 第六章 美国文学新闻的批评边缘化 结语 附录 文学新闻/非虚构的学术研究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导语 本书探讨了文学新闻写作与新闻客观性的关系,认为文学新闻是写作者在接近得到事实的基础上,用更人性化、艺术化的方法将它描写出来,让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故事中的自己。本书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和文学主题的研究及分析交织在一起。历史研究与文学理论研究相结合最终使文体的理论研究在新闻史中找到落脚点。强大的综合性给全书带来广阔深厚的学术价值,同时行文优雅思辨,使专著即被广泛选为新闻学院本硕学生的教材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曾获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历史奖。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美国文学新闻史(一种现代叙事形式的兴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约翰·C.哈索克 |
| 译者 | 译者:李梅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3956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9 |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14 |
| CIP核字 | 2018220492 |
| 中图分类号 | G219.71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29 |
| 宽 | 160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