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秘密间谍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近代很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我喜
爱的作家康拉德。
——老舍
对恐怖主义的杰出的小说式研究。(《秘密间谍
》)
——《纽约时报》
《秘密间谍》应被理解为康拉德希冀解决自己对
“事物的真相”探求的过程。有趣的是他所拣选的,
却是曾被戏称为“布尔丹乌龙事件”这起看似如此靠
近却又难以译码的新闻案例。而他处理的方式,不是
企图忠实仿制历史上的布尔丹事件,而是借由一个表
面形似的情节,暴露出小说不同人物对故事中爆炸案
缘由似是而非的各自表述,也就此暴露不同政治信仰
各自的执迷。
——台湾大学外文系副教授陈春燕
目录
《秘密间谍》无目录
精彩页
这天上午维洛克先生出门去了,名义上由小舅子看店。店里生意向来清淡,白天里更是门可罗雀,所以问题不大。维洛克其实不大在乎他这家做做样子的店铺,何况妻子会盯着小舅子。
这是间肮脏老旧的砖房,店面窄小,屋子本身也不大。伦敦大规模改建前,到处可见这种房子。店铺方方正正,前窗镶着几片小玻璃。白天店门紧闭,入夜后会拉开一道缝,谨慎中带点鬼祟。橱窗里陈列的商品如下:几张歌舞女郎清凉照;包装看起来像专利成药的不知名商品;糊上封口的黄色薄纸袋,上面标有“2”与“6”粗黑字体;几本法国旧漫画挂在绳子上,像在晾干;一个灰扑扑的蓝色瓷碗、一只黑木盒、几瓶不掉色墨水和橡皮图章;几本看似不可告人的书籍;一些明显年代久远、印刷品质低劣的小报,上面印着诸如《火炬》和《鸣锣》之类的煽动性刊名。窗子里那两盏煤气灯总是调得很暗,可能是为了省煤气,或者体贴顾客。
上门的顾客有些年纪很轻,这些人会先在窗外流连徘徊,再一溜烟钻进店里。还有一些则是有点年纪的男人,一般看来都不是有钱人。有些成年男人会把外套衣领拉高,遮住上唇的髭须,下半身的裤脚多半沾了泥。他们的长裤挺破旧,质料也不算高档,可想而知,两条裤管里的腿脚只怕也乏善可陈。他们两手深深插在外套口袋里,侧身闪进店里,仿佛担心触动铃铛。铃铛以弯曲的钢丝悬在门上,闪躲不易。虽说已经裂得无可救药,可是,每到夜晚,只需轻轻碰触,就会在顾客背后放肆无礼地大鸣大放。
内厅的维洛克听见当啷声,会匆匆地从上了漆的柜台后方那扇布满灰尘的玻璃门走出来。他的眼皮天生厚重下垂,仿佛已经和衣躺在床上发懒一整天。换作是别人,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外表对生意没好处,毕竟店铺经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店主是不是有足够的个人魅力与亲切感。可是维洛克很清楚这家店的本质,不会为自己的外表美观与否伤神。他把一些明显漫天开价的商品卖给来客,目光坚定,神态傲慢,像要吓阻某种恶意威胁。他卖的东西可能是看起来空无一物的小纸盒,或封得妥妥帖帖的黄色薄纸袋,或书名颇有看头的破旧平装书。偶尔会有个菜鸟客人买走发黄褪色的歌舞女郎照片,好像照片里的人儿依然生气勃勃、青春洋溢似的。
有时候当啷声唤来的是维洛克太太。她相当年轻,胸围丰满、臀部浑圆,身上的马甲勒得死紧。她把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像她丈夫一般坚定,站在堡垒似的柜台内侧,有种高深莫测的满不在乎。年纪较轻的男人发现交易对象是个女人,会突然手足无措,憋着一肚子气说他要买瓶墨水。市价6便士的墨水在这里要价1先令6便士。等他走到店外,就偷偷把墨水扔进水沟。
夜间访客通常把衣领高高竖起、帽檐低低下压,熟门熟路地跟温妮点点头,简单问候一声,掀起柜台末端的挡板走进客厅。客厅衔接走道和陡峭的楼梯,店铺是这栋屋子唯一的出入口。维洛克在这房子里销售暖昧商品、执行保护社会的任务,也扮演顾家好男人。他非常享受居家生活,说他是个好男人一点也不为过。他不需要向外追求心灵、精神或肉体层面的满足,只要待在家里,有妻子的体贴照料、岳母的恭敬尊重,他就觉得身心安泰。
他岳母身材矮胖,大大的脸庞肤色偏褐,说起话来总是咻咻喘气。她的黑色假发上戴着顶白帽子,双腿肿胀,行动不便。她自称有法国血统,也许真是如此。她丈夫生前是个平凡无奇的酒铺老板,丈夫过世后,她在沃克斯豪尔桥路附近的某处广场当起女房东,把附带家具的房间出租给男房客。那个广场有过繁华岁月,至今还属于豪宅林立的贝尔格菜维亚区。地点的优势有利于公寓招租,只是,房客未必来自上流社会。尽管如此,她女儿温妮仍旧帮忙打点里外。老太太自吹自擂的法国血统在温妮身上也有迹可循,清楚显现在她那头极为整齐有型的柔亮秀发。温妮的魅力不只如此,她韶华正盛、身材丰满、脸蛋清透水亮,还有一股让人摸不透的含蓄。她的矜持不至于吓得房客不敢跟她说话,往往房客聊得口沫横飞,她则是冷静中不失亲切。维洛克肯定也是这样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维洛克经常会租个房间住上一段时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他通常从欧洲大陆过来,就像流行感冒一样,差别在于,他来的时候报纸不会大肆宣扬。每次来访,作息无比规律:在床上吃早餐,而后舒舒服服地窝到日正当中,甚至更晚。只要一出门,他就好像迷了路,找不回他在贝尔格莱维亚这个临时住处。他总是晚出早归——凌晨三四点的大清早回来,十点钟起床时,会疲倦却不失礼节地跟送早餐来的温妮说说笑。他的嗓音沙哑,像是激动地连续说了几小时话;浮肿眼皮底下那双凸眼深情款款地乜斜着,床单直拉到下巴,滑顺的深色八字胡底下那两片厚唇说得出各种甜言蜜语。
温妮的妈妈觉得维洛克是个挺有教养的绅士。这位老太太以她多年来出入各式“生意场所”的经验,认定那些光顾高级酒吧的男客才是理想的绅士典范。维洛克几乎达到了这种标准:说真的,他就是那样的绅士。
“妈,我们当然会接收你那些家具。”温妮这么说。
P
导语
这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与康拉德的航海小说不同的政治小说,现在被认为是康拉德非常好的小说之一,《纽约时报》赞誉本书是“对恐怖主义非常杰出的小说式研究”,是“9·11”之后被美国媒体引述非常多的关于恐怖主义主题的小说之一。它还入选了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语经典小说,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语小说榜单以及美国侦探小说家协会有史以来百佳侦探小说榜单。
序言
事物的真相
《秘密间谍》是康拉德丰实的写作生涯中极不典型的
作品——这是他少数并非以欧洲之外地区为场景的小说。
波兰裔的康拉德出生于1857年,母亲、父亲在他年幼
时相继过世,他自17岁起,便开始在商船上工作:青春盛
年的大半时间,康拉德若非在海上度过,便是在海外的港
口城市工作。时值19世纪后半叶,他随着不同的欧洲商船
(尤以英国商船为主)远渡重洋,从澳洲、远东到南亚,
从中南美洲到非洲大陆,无数次的出海,恰恰勾勒出当时
欧洲帝国势力征服全球的轨迹。当他三十一二岁之际开始
尝试写作,这些海外经验便成了笔下最实在的素材。从最
为人熟知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HeartofDarkness)
到《吉姆爷》(LordJim)、《诺斯特罗莫》(Nostromo
)等重要长篇小说,乃至于他多数的创作,都以他在世界
角落的见闻为蓝本。
《秘密间谍》则是少见的例外。
《秘密间谍》将镜头拉回伦敦,内容上则环绕19世纪
末欧洲各类政治意识形态在思想及行动上的角力。
小说所设定的背景时间为1887年①,维多利亚女王登
基50周年,大英帝国盛景空前。但那也是英国内部纷争四
起的年代:财富分配不均,失业率居高不下,对爱尔兰的
高压统治也日益引发民怨。1887年11月,伦敦便曾发生大
规模的民众抗议活动,而政府采取的回应方式是以现代化
的警力强势镇压。
这个历史时空也彰显了当时社会上不同的政治理念尚
有机会相互争逐。例如,社会不公,使得社会主义、马克
思主义有一定的拥护者,甚至无政府主义组织在当时都是
合法的,也能在社会空间中维持一定能见度,出版书刊,
争取发言。而各式纷陈的政治选择,构织了《秘密间谍》
的内容肌理:小说中,我们看见不同的(男性)角色分别
有机会长篇大论,各自发抒在政治光谱上或左或右,或自
认比左更左的殊异立场。唯一例外的恐怕是主角维洛克,
而他的不愿表态,与他选择担任双面间谍,互为表里。
与《秘密间谍》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时间点,则是小说
情节的核心——格林尼治公园爆炸案——所参照的真实历
史事件。
1894年2月15日,格林尼治公园皇家天文台附近,法
国籍无政府主义者布尔丹(MartialBourdin)手持的炸药
突然爆裂,没有伤及无辜,却炸死了自己。康拉德在1920
年《秘密间谍》重印本的自序中,自陈小说的灵感确是
1894年的爆炸案。其时,英国大众传媒颇有煽情八卦风气
,各报对爆炸案投注了高度关切,甚至在毫无证据的情况
下推敲出阴谋论,直指这是锁定天文台的恐怖主义行动,
只不过布尔丹的行动有所闪失,误炸了自己。简言之,这
在当时是起爆炸性新闻事件,但事件的来龙去脉,事实上
至今无解。
1894年对康拉德本人恰巧是个关键的时间坐标。那年
1月,他决定取消与一家商船的工作合约,也就此终结了他
将近20年的海上生涯;2月10日,他的舅舅过世(舅舅是康
拉德成为孤儿后的监护人,亦是主导他选择船员工作的重
要人物);这年,也是康拉德第一本小说被出版社接受的
时间。换言之,这正是他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他对写作开
始认真实践。
《秘密间谍》撰写于1906年与1907年间,正式出版于
1907年。当时,前述几部后来堪称他代表作的小说皆已问
世,虽然康拉德尚未得到足够的肯定,但他曾透露,1906
年前后,他对于“事物的真相”极度敏感,却总受到外在
世界平庸、肤浅价值的干扰,深感孤立。那是个他称为他
“站定不动”、亟思改变的阶段。
假使康拉德此刻正在寻索下一部小说题材,回望的是
1894年(以及穿过1894年上溯的19世纪80年代末期),这
个动作,除了让他得以反思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的社会现
况,更是他对自身创作志业初始点的一次回顾。
也因此,《秘密间谍》应被理解为康拉德希冀解决自
己对“事物的真相”探求的过程。有趣的是他所拣选的,
却是曾被戏称为“布尔丹乌龙事件”这起看似如此靠近却
又难以译码的新闻案例。而他处理的方式,不是试图忠实
仿制历史上的布尔丹事件,而是借由一个表面形似的情节
,暴露出小说不同人物对故事中爆炸案缘由似是而非的各
自表述,也就此暴露不同政治信仰各自的执迷。
这其中,有主张历史是由生产、经济活动所推动的唯
物主义者(“假释使徒”米凯利斯);有坚信无产阶级革
命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者(自称为“恐怖分子”的扬特)
;也有打着客观科学名号,以假医学分析“中产阶级堕落
劣行”者(绰号“医生”的奥斯朋);还有身上随时携带
炸药,随时准备以身试法,以行动摧毁社会教条规范者(
人称“教授”的炸药制造者)。此外。更有维洛克背后的
会丰——逼迫他制造惊天动地事件以唤醒中产阶级的俄罗
斯官员(弗拉迪米尔);以及同情小偷却无法怜悯无政府
主义者的伦敦警探(西特),对法律有一定的信心,却需
要收买维洛克这样政治态度模糊的人,为他提供国际情报

康拉德在《秘密间谍》中毫不避讳地对这些政治论述
者的盲昧提出批判,而他批判的方式是从人物造型下手。
康拉德从不害怕动用刻板印象,因为他有能力将刻板印象
予以复杂化。而在《秘密间谍》中,他刻意采用19世纪末
流行的面相学(奥斯朋即是这种伪科学的信奉者),让角
色的外观透露他们的心性。因此,读者应留意小说中每位
人物的外表形貌甚至衣着打扮:维洛克、米凯利斯都被塑
造成臃肿、苍白的胖子,符合他们不事生产、寄生社会的
个性;西特则本有坚毅信念,但脸上肥肉让他的矛盾性格
露了馅。
维洛克的小舅子,智能不足的史蒂维,是小说中难得
面容清秀的男性,也的确不时展现对他人真诚的情感。然
而姐夫的私心,终究导致了弱势者史蒂维的悲剧。而如果
小说表面上的微言大义多半聚焦于维洛克和革命分子这些
欠缺自觉的男性人物,小说底蕴却是不断将重心拉往两位
女性人物。康拉德曾说过,维洛克的岳母,温妮的母亲,
是小说中唯一有道德自省力者。他也曾指出,这部小说事
实上是部温妮的个人历史。
后者这样的说法,或有夸大之嫌,但若从小说篇幅编
排来看,后半部确实将视角转往温妮,渐次铺陈出她下嫁
其貌不扬的维洛克背后的妥协(也因此,除了维洛克的双
面政治奉承值得注意,温妮的表面顺从与内心算计,也有
某种双面性)。而小说后半部的情节高潮以及结尾,更是
全力锁定温妮的心理转折。
《秘密间谍》事实上还有另一个主角:伦敦。如上所
述,这是康拉德难得以伦敦为主场的故事,然他笔下的英
国首都,不是繁华升平,而是拥挤(大伦敦地区有400万人
)、失序(都市规划糟糕到门牌号码漫无章法),个人独
特性被压抑,却也没有任何能带来正面意义的集体性。康
拉德在回想创作始末(即他那段“站定不动”的阶段)时
曾提到,他在构思小说的过程中,突然之间,一个巨大的
城市的影像浮现在脑海:“一个人口甚至超过一些大洲、
大陆的恐怖城市……那里,有足够空间包纳任何故事,有
足够深度接收各种激情,有足够多样性容许各式场景,也
有足够的黑暗埋葬500万条生命。”①
《秘密间谍》除了在严肃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亦
是当代英国大众传媒热衷的题材。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自1967年以来,已四度将小说改编为影集。而英国媒体
也总爱顺势将BBC每次的改编串联至不同年代的国际政局危
机时刻,主要原因自是书中的恐怖主义元素——媒体总喜
欢标举《秘密间谍》如何遥遥预示了后世人的生活日常。
《秘密间谍》确实是欧美小说中最早开始探讨恐怖主
义的作品之一,不过《秘密间谍》首先在回应的仍是维多
利亚时期英国的景况。炸药发明于1866年,随后不久便开
始被用在政治运动中,光是19世纪80年代的伦敦便出现过
十数起炸药攻击。其次,小说中所提出的恐怖主义信念具
有某种特殊性,倒未必能与我们这个时代多以伊斯兰圣战
或反美、反西方为诉求的恐攻直接类比。《秘密间谍》中
的恐怖主义传声筒,是俄罗斯驻英外交官弗拉迪米尔,是
他建议维洛克将攻击目标锁定在格林尼治天文台,以制造
一种纯然的攻击、毫无理由的亵渎。他以为,科学正是当
时几乎带有宗教地位的流行物件,攻击科学,便能达到前
述的纯粹性,至于天文台(那里有个标示格林尼治标准时
间的时钟),便是当时科学神物化的象征。
这是十分精准的观察。19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
开始倡议将时间标准化;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
会议,更是确认了国际时区制度,以英国自18世纪中叶便
建立的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作为基准。
时间的标准化,意味着生活秩序的标准化、工作节奏
的统一,最终得利者,是那些需要工人按表操课、付出高
效能劳力的资本家。于是,攻击天文台,表面上是在打击
科学,骨子里是在控诉资本制度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面性掌
控。
康拉德小说高妙之处便在于,这样一个犀利的观点,
却是由一个动机猥琐的小人来提陈。小说家对于政治现实
的论断、对人性的好恶,也因之难以黑白分明。《秘密间
谍》一方面说了一个戏剧张力十足的故事,另一方面也抛
给读者一道关于作者道德暖昧性的难解之题。
台大外文系副教授陈春燕
内容推荐
维洛克平时是个商人,拥有一家销售情趣用品、避孕药和各种小玩意的商店。他和妻子温妮、岳母以及低能的小舅子史蒂维一起生活,温妮如同照顾儿子般地照顾着弟弟。维洛克虽然受雇于外国驻伦敦使馆当间谍,却有一群无政府主义者的朋友奥斯朋、米凯利斯和“教授”。维洛克应雇主——外国驻伦敦使馆第一秘书弗拉迪米尔的要求,如果要证明自己是个优秀间谍,必须炸毁格林威治天文台。后来格林威治公园果然发生了爆炸案,有一人遇害,于是警方开始调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秘密间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约瑟夫·康拉德
译者 译者:陈锦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85589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98
CIP核字 2019013994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09
144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3: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