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维多利亚文学与基督教传统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静波,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文化研究。2014—2018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与基督教传统研究”;2012—2015年,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勃朗特姐妹的宗教人格和宗教体验”,出版专著《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在《基督教学术》《湖北社会科学》《名作欣赏》以及《文学与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议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与基督教传统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维多利亚时期宗教历程的建构 第三节 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与基督教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 非国教教派:从卫斯理到布莱克 第一节 传统的非国教教派 第二节 非国教教派之福音主义教派 第三节 循道宗 第四节 非国教教派院校 第五节 布莱克——叛逆的异教诗人 第二章 唯一神教教派:从普利斯特莱到盖斯凯尔夫人 第一节 反三一论(Anti-trinitarianism) 第二节 贵格会(society of Friends) 第三节 大同社会(A Common Good) 第四节 “新”唯一神教派主义 第五节 早期的女权主义者 第六节 特罗洛普的《伯特伦》——时代信仰的记录 第三章 牛津运动:从华兹华斯到霍普金斯 第一节 牛津运动的开端 第二节 牛津运动的信仰和观点 第三节 牛津运动的诗歌 第四节 牛津运动的仪式主义 第五节 夏洛特·玛丽·杨格的牛津运动诗学 第四章 福音主义:从勃朗特到艾略特 第一节 福音派教徒 第二节 福音教派的文化参与 第三节 解读上帝启示之人 第四节 布道传教、奋兴运动与宗教皈依 第五节 堕落妇女与审判 第六节 “情感的学问”——乔治·艾略特的人文宗教 第五章 宗教世俗化:从狄更斯到哈代 第一节 唯物主义 第二节 无所不在的神学和社会福音的崛起 第三节 城市的先知 第四节 宗教、现代化与公共领域 第五节 自由思想、亵渎上帝和宗教重生 第六节 托马斯·哈代的伪福音书 第六章 天主教义与神秘主义:从于斯曼到切斯特顿 第一节 天主教义与艺术创作 第二节 自然之书与神圣宇宙 第三节 神秘主义与宗教思想 第四节 奥斯卡·王尔德的宗教审美观 第七章 基督教传统下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特性 中英文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专著的研究对象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与基督教传统研究”。从宗教角度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的研究由来已久,但19世纪研究的主导倾向是考察文学中的宗教因素是否符合维多利亚的道德规范,而20世纪的研究则主要考察那一时代文学中的宗教因素如何压抑了人性。但事实上,维多利亚时期的基督教传统对当时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入而复杂的,可以说,那一时代英国文学的繁荣与经典化,都与基督教传统的渗透密切相关。而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考察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的经典特性,正是本专著的目标。研究专著共分为七章,逐一阐释维多利亚时期各个基督教教派对于作家和文学作品思潮的影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维多利亚文学与基督教传统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静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556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8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04 |
CIP核字 | 2019238361 |
中图分类号 | I561.064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