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为极少数
内容
内容推荐
一个没有领导,没有同事,没有压力,没有监督,没有进度要求,独自花费34年编辑完成了200多万字阿富汗语字典的老人;一个每天吃饭、睡觉、打麻将,后来却能写出科幻巨著的作家;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后来却成为高考数学的培训名师;一个40岁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外企高管,突然辞职奔赴国外读博深造……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一开始都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但在某一个瞬间,或许是因为对才华的自信,或许是因为不甘平庸,或许是因为深藏内心多年的梦想,或许是因为过腻了平淡如水的日子,“突然”决定要开启不一样的生活,后来真的实现了人生的突破。
作者简介
李栩然,长期活跃于知乎平台,在知乎拥有超过93,844个关注者,收获了266,527次赞同,65,401次感谢,相关回答被收藏177,1159次。
善于用真诚的文字和独特的角度,解答个人成长、职场打拼、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困惑,被粉丝公认为暖心的“学长”。
他出生在贫困村,毕业于希望小学,大学两度濒临退学,却在工作两年后即成为了一家大型央企zui年轻的中层,其经历激励了无数不甘平凡的年轻人。
目录
第一章 自我与动力
觉醒:自我驱动的人是不会焦虑的
上进:只有突破才叫上进
动力:我经常对自己吹牛皮
自律:围绕目标的自我约束
专注:做到勤奋的样子很容易
情绪:愤怒是可以利用的武器
立身:在30岁想明白、活清楚
第二章 方向与精进
思维:建立这三个思维,增加竞争优势
规划:业余时间怎样不失控
准备:多做这些能受益终身的事情
写作:写作的价值大,该如何开始和坚持
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正确方法
长板:磨炼我们的“撒手锏”
求索:永远给自己时间和空间
第三章 时间与平台
时间: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
资本:你的时间资本,正在被“诈骗”
复利:告别“不假思索的忙”
进阶:职场零差评生存指南
领导:从“怕”领导走向“用”领导
人际:为什么心机重的人,却比你过得好
斜杠:好的斜杠让你的优势相乘
思考:时间在变,但有些道理始终相通
第四章 视野与格局
观点:与观点不同者的正确相处之道
消费:被消费主义掏空的年轻人
财富:该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贫富差距
更新:保持思维更新,提升层次
自由:选择自己不做的权力
运气:如何成为一个运气好的人
蜕变:圈子也要不断的“断舍离”
格局:不断反思、领悟、整理才能形成自己的大格局
致谢
序言
真正的成长,都需要你孤独地翻山越岭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
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这几年,在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我一共写下了几百
篇文章,合计至少百万字。这些文字,有传播很广的,也
有从未公开发表的。它们都是我长期阅读和思考的成果。
同时,创作这些文章也让我的阅读和思考变得更加深入。
我很高兴,它们能以一本书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在这些文
字中,我很喜欢两个真实的小故事。这两个小故事,也足
以说明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我有一次回老家的时候。
我带着只有几岁的小侄女去山上玩。山上有很多蝴蝶
,我就给她讲了破茧成蝶的故事。没想到小侄女居然已经
知道蝴蝶是毛毛虫破茧而出后变的。小侄女问我:“毛毛
虫在茧里干什么呢?”我故意逗她:“它肯定是在睡懒觉
。”没想到,小侄女一脸严肃地说:“不,它一定是在里
面想事情。”我问:“它会想什么呢?”小侄女说:“它
一定在想怎么才能出来,在里面待着多闷、多难受啊。”
这句童真之言,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处
境。
每个人都有束缚自己的“茧”,未破之前,都过着虫
一样的人生。这个茧可能是贫寒的家庭条件,是日复一日
单调的生活,是父母无止境的争吵,是失败的婚姻,是毫
无起色的工作,是看起来永远也买不起的房子……
在这样的茧里,如果我们睡懒觉,可能并不觉得有多
难忍受,但一旦真正开始思考,就会感知到被束缚的痛苦
。它困住了我们,使我们动弹不得,于是生活里就有了无
数次的无可奈何、一声长叹、心有不甘、痛苦蜕变,而向
往的生活似乎永远在别处。
我们怎样才有可能在某一天破茧展翅,真正体会到天
大地大、任我飞翔的美妙感觉?答案或许在第二个故事中

几年前,我和朋友去爬一座山。石阶不算陡,但很长
。爬到一半,我们发现旁边有条小路,很多人挤成一团往
上走。我们随便打听了一句,才知道这是条近道,又陡又
窄,但确实近了不少。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石阶,我们也跟在了抄近道的人
背后。费劲地爬上山顶后,我意外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
,这虽然是条近道,但因为大家都知道,所以早就人满为
患,排着队爬上去比走石阶上去可能还慢一些;第二,近
道其实很崎岖,非常不好爬,费的力气大概也不比走石阶
上去少多少。
我后来想了想,大多数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听信的所
谓捷径、所谓快速成功的方法,大概就是这种一点也不比
老老实实走大路省力气的旁门左道。
那么,真正的捷径又在哪里呢?
更早之前,我和一位同学爬过福建的一座山。这座山
是当地有名的景点,正常爬上去要三四个小时。不出意外
,到山顶的路肯定人满为患,行进缓慢。
为了能早一点爬上山看日出,同学直接带我去了后山
。这是他小时候自己漫山遍野到处跑发现的一条路线。
说是路线,实际根本就没有路。天没亮,我俩打着手
电,一人拎着一把砍刀就上山了,凭着同学的记忆,就那
么一路砍倒拦路的荆棘枯草往上走。有好几次实在找不到
上去的路,我们都以为走错了方向。直到最后翻越了好几
个小山头,我们才成功地从后山爬到了峰顶,顶着一身露
水,看到了日出。
我们花费的时间比走普通路线快了整整两个小时。
在大自然中爬山也好,在职场和社会中攀登也好,道
理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我想和每位读者分享的理念:真正
的捷径,往往都隐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而在你真正走通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都需要孤独地翻山越岭。
真正的成长,一直需要你不断地、孤独地翻山越岭。
这个理念,对我的成长非常重要。当然,如果你只是
“知道”了这样一个理念,很可能无法长期坚持下去。事
实是,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持之以恒地自我驱动,持
续成长,不断地通过总结、反思、实践,实现一次又一次
的自我突破。我们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极少数?很多时候
,我们都会努力学习不少与个人能力提升、职场进阶相关
的知识。这些知识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
具备更强的个体能力,有机会爬更高的山;也可以帮助我
们掌握更好的职场生存技巧,让我们的翻山越岭之路走得
更稳。但如果只有这些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带
来了一个极速变化的时代。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都
会不时产生彷徨之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走通这条山路
;过程中我们也难免疲惫,不知不觉在山川之中随波逐流
,美其名日活在当下,内心深处却依然迷茫。终身成长之
路上,我们不仅需要向脚下看,让自己在山间走得更快、
更稳,也需要向内看,寻找不断翻山越岭的内心动力;还
需要向外看,看清崇山峻岭中真正值得追寻的美景,廓清
炫人眼目的障碍;更需要向前看、向后看,感受另一种伟
大的力量——时问的力量。
这也正是本书四章内容的缘起:首先,我们需要关注
自我这个“点”,拥有持续的自驱力;其次,找到方向“
线路”
导语
知乎大V,获得618870次赞同、124532次感谢、526629次收藏,拥有矩阵粉丝百万,其公众号“栩先生”被有道云笔记和新榜评为职场技能领域“十大价值微信公众号之一”。
10位知乎大V联合推荐、陈章鱼、SeanYe、谢春霖、曾少贤、高太爷、贺嘉、白诗诗、公周、了不起的苏小姐、打不死的little强。乎大V联合推荐
你以为你整天抱怨只是因为工作不顺,你以为情绪失控只是因为那天心情不好,你以为爱情离你而去只是因为没钱,你以为买不起房只是因为房价太高,所有的自以为是里,都包含着人生失败的种子。事实上,当你对每一段人生进行总结反思,对每一个看起来自然而然却又难以理解的现象进行分解、剖析的时候,都能得出很多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人生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但你只有自觉、清醒地迈出改变的一步,才有可能迎来水到渠成的第二步。
精彩页
觉醒:自我驱动的人是不会焦虑的
2012年。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拎着一个厚重的包找到了商务印书馆外语辞书编辑室。接待他的是一位小编辑。小编辑问他:“您要出什么书?”老人说:“我想出一本词典。”“什么名字?”小编辑问。“《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老人回答。
“没听说过啊。”小编辑摇摇头。“大概有多少字呢?”她又问。“200多万。”老人仍然淡淡地回答道。小编辑这下有点震惊了,赶忙去找编辑室主任。
当商务印书馆外语辞书编辑室主任张文英赶到时,老人从包里拿出了厚厚一摞打印的文稿。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部体量巨大的“词典”,居然是在路边打印店里打印出来的。在认真翻看完“词典”后,张文英震惊了,应该说,整个商务印书馆都震惊了。
因为,这部词典根本不是什么打印的“路边货”,而是由国家层面决定、商务印书馆正式立项的“国家工程”。在商务印书馆的档案室里,他们找到了关于这部词典的记录:按照全国辞书工作会议的指示,组织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时间是1978年。
这意味着,到2012年为止,这部词典编了整整34年。
编这部词典的老人叫车洪才,他当年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才42岁,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工作,正当盛年。要编的这部词典,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非常冷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习这种语言的不到100人,目前长期使用的也就30多人。但车洪才不只是要为这不到100人编词典,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编写这部词典。
当时和车洪才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从河北文化馆抽调来的他的学生宋强民。他们乐观预计这部词典大概需要编个两三年。没想到,中间因为工作调动、人员调整等各种原因,编纂工作不断搁浅。其间,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商务印书馆也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没有人记得当年曾有这么一个编纂词典的计划。
唯一没有忘的,就是车洪才。
已经退休的他,选择继续编纂词典。等到词典真正编完,车洪才已年近八旬,而他的助手和学生宋强民则在2000年就去世了。
2012年4月,去商务印书馆的那天,是车洪才30多年来头一次去。他洗好了头,穿上一件棕色的皮夹克,就像是去交一份昨天才布置、今天就完成的工作一样。但没有人知道,这一天,他已经等了30多年。
当年,这个故事曾经让我热泪盈眶。
后来,每当我没有动力,缺乏意志的时候,我都会去看一遍车洪才的故事。
34年前,国家曾经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但后来,国家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任务,唯有他自己一直没有忘记。没有领导,没有同事,没有压力,没有监督,没有进度要求,也没有最后期限,没有别的原因,也不需要任何理由,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
这就是自我驱动的力量,也是内心责任和渴望的力量。
这种动力,用一句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老子说出去的话,砸在地上都得有声响。
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拥有这种动力的人,很多时候即使不把话说出来,藏在心底,很多年后,你也会发现他居然真的做到了他当年想要做的事情。这种人,就是传说中的“狠人”啊。这种狠,不是说话做事凶神恶煞,而是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的话),无论如何,也要做到。
什么是自我驱动,说白了,就是有一种自己跟自己较狠劲的精神。
与“狠人”相对的是“□人”。这种人,既没有言出必诺的责任心,也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更缺乏败而后战、颓而后振、坚持到底的意志。在他们的思维体系里,最缺乏的,就是自我激发、自我负责、自我驱动的模块。所以,这些人会在事前热衷于“想象美好”“定大目标”,在事中热衷于“找理由”“摆困难”,在事后热衷于“自我安慰”“忘掉不愉快”。
这么多年的社会现实教育了我:晚上烧烤摊前,几杯啤酒下肚,什么牛都敢吹,恨不得飞机都敢自己造,动不动就“信不信,老子哪天就×××”,或者“这事我早就想过,改天我就×××”,又或者“你别看我现在×××,其实我很×××”之类的人,基本上,统统不要信。
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是不管话说不说,自己都先去把事干了的人。真正敢于对自己发狠的人,话都不用多说。想了不敢做,说了做不到的人,都是□人。(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为极少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栩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10724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9-11-01
首版时间 2019-11-01
印刷时间 201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396
CIP核字 2019202542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