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清代医家陈修园主要著作之一。
《伤寒论浅注》是清代医家陈修园在精研《伤寒论》的基础上,别创体例,采择浅显文字,用小字条贯于《伤寒论》原文之中,使之一气呵成,以畅达经义,综合评论。同时又于每一节之后,扼要标明其法 之所在,使学者乐于习诵,故特加意于一“浅”字。
全书反映了陈氏“反对错简,维护旧论”的学术思想,师古而不泥古,是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图书 | 伤寒论浅注/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清代医家陈修园主要著作之一。 《伤寒论浅注》是清代医家陈修园在精研《伤寒论》的基础上,别创体例,采择浅显文字,用小字条贯于《伤寒论》原文之中,使之一气呵成,以畅达经义,综合评论。同时又于每一节之后,扼要标明其法 之所在,使学者乐于习诵,故特加意于一“浅”字。 全书反映了陈氏“反对错简,维护旧论”的学术思想,师古而不泥古,是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作者简介 陈修园(1753年—1823年),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修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爱好医学的祖父抚养。他幼年便熟读经史,兼研岐黄。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岁便开始在乡里悬壶济世。后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研习经史之余,深研古代医学典籍,颇有见解,著有《伤寒论浅注》传世。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后会试不第,留寓京师。朝中大臣伊用侯患中风症,四肢瘫痪,不省人事,十余日汤水不进,群医束手,皆云不治。修园力排众议,投以大剂而愈,于是名震燕京,求诊者络绎不绝。嘉庆六年(1801年),再入京会试不第,参加大挑,成绩甲等,委任为河北威县知县,公余为民治病。时值盛夏,温疟流行,念祖用浅显韵语编成《时方歌括》,教医生按法施治,活人无数。修园是清代尊经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推崇仲景《伤寒论》,辞官后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了大批医学生。其著作浅显易懂,文字清晰通达,问世后广为流传,深受读者欢迎。 目录 卷一 辨太阳病脉证篇 计四十一节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篇 计八十一节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篇 计五十九节 卷四 辨阳明病脉证篇 计八十节。张本第七十八、七十九节,今照古本两节合为一节 卷五 辨少阳病脉证篇 计十节 辨太阴病脉证篇 计八节 辨少阴病脉证篇 计四十五节 卷六 辨厥阴病脉证篇 计五十五节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计十一节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 计七节 辨痓湿暍脉证 此篇王叔和从《金匮》采入,以补论中所未备,后学者须当知所分别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伤寒论浅注/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修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5594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4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6 |
CIP核字 | 2019152130 |
中图分类号 | R22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35 |
宽 | 16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