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季养生(春夏秋冬的健康祝福)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体只有适应四季生息变化的规律来养生,才能增强五脏六腑的适应能力,达到内外环境的统一。否则,违背这个规律,就会伤及内脏。减弱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人体抵抗力,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下一季节的身体健康,久而久之落下病根。

本书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四季变化和健康的关系,为您详细地阐释怎样在四时交替变化中科学养生,内容囊括古今中外的各类养生常识、趣闻轶事和一些养生心得。从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环境调摄、精神调养、疾病防治几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加以阐释,涉及了中西医保健学、卫生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社会科学等广泛内容,内容翔实而又简单明了、博大精深而又通俗易懂,资料权威而又深入浅出,是您日常生活保健的良师益友。

内容推荐

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周期运动是同步统一的。一年四季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筋骨脉络等机能活动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本书以四季为轴,遵循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紧扣春夏秋冬、节气时序的更迭,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科学权威的讲解,从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环境调摄、精神调养、疾病防治等几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加以阐释,融中华传统文化、中医精华与现代医学最新成果于一体。

相信你读完本书之后,定能充分领略到养生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内涵,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生命质量,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目录

总序 四季常变化。养生要合时

 一 何谓养生?

 二 四 季变化与人体健康

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四 不同人群的养生重点

男性

女性

老年

青少年

第一章 春季养生

 一 春季养生特点

 二 春季养生之饮食要点

雨水知时节,饮食有说法

春季养生宜少酸多甘

春季养生宜食粥

春天官多食葱

春季养肝为先

春季养生吃菠菜好处多

不同体质者春季食养原则

春季养生食谱

 三 春季养生之起居调摄

春季养生宜早睡早起

为什么要“春捂”?

怎样对付春困?

春天穿衣应注意什么?

春季如何护肤?

春季多梳头有利健康

 四 春季养生之环境调摄

春季如何绿化家居?

梅雨季节如何防湿?

春天怎样给家庭消毒?

春暖花开对健康的益处

 五 春季养生之运动锻炼

春季适宜进行哪些锻炼?

春季锻炼时要注意什么?

春季伸懒腰有利健康

踏青出游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六 春季养生之疾病预防

感冒和流感

精神病

皮肤病

甲肝

 七 春季养生之精神调养

人的情绪和健康的关系

春季调养情志应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戒怒呢?

第二章 夏季养生

 一 夏季养生特点

 二 夏季养生之饮食要点

夏季饮食注意养心

盛夏吃苦有益健康

夏季谨防容易中毒的食物

夏季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不同体质的人夏季食养原则

自制消暑饮品的技巧

夏季养生食谱

 三 夏季养生之起居调摄

夏季养生应注意睡眠调节

夏季如何着装?

夏季洗澡的讲究

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怎样护肤?

 四 夏季养生之环境调摄

夏季居室如何散热?

室内植物的养护

长期待在空调房会致病

夏季装修应注意什么?

 五 夏季养生之运动锻炼

夏季健身应注意哪些问题?

夏季健身可选择的项目

 六 夏季养生之疾病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

伤寒

急性胃肠炎

红眼病

 七 夏季养生之精神调养

夏季养生应如冰雪在心

夏季情志不节会致病

第三章 秋季养生

 一 秋季养生要点

衣着

饮食

起居

出行

 二 秋季养生之饮食要点

秋季以养肺为主

秋季养生的食养原则

秋季宜多吃粥

秋季养生适宜吃鱼

秋季宜多食莲藕

秋季食疗,百合是良品

秋季多食柚子保健康

不同体质者秋季食养原则

秋季养生食谱

 三 秋季养生之起居调摄

秋季养生如何调节睡眠?

为什么要秋冻?

秋季应节制房事

天高气爽防秋乏

 四 秋季养生之环境调摄

居室与健康

秋季怎样进行居室卫生清洁?

秋季要防燥

 五 秋季养生之运动锻炼

秋季锻炼要注意什么?

秋季适宜的锻炼方式

秋季旅游应注意什么?

 六 秋季养生之疾病预防

心血管疾病

呼吸道感染

胃肠道疾病

 七 秋季养生之精神调养

秋季为什么容易抑郁、悲伤?

秋天调养情志应注意什么?

第四章 冬季养生

 一 冬季养生特点

 二 冬季养生之饮食要点

冬季进补原则

冬季进补中药

冬季进补看体质

冬季饮食的“宜”和“忌”

冬季怎样利用羊肉补身?

冬季吃火锅的禁忌

冬季吃桂圆的学问

冬季食用香菇有什么益处?

冬季养生食谱

 三 冬季养生之起居调摄

冬季注意睡眠调节

冬季对付失眠有方法

冬季如何保暖?

冬季浴足好处多

冬季房事应注意什么?

寒冷冬季如何保护皮肤?

 四 冬季养生之环境调摄

冬季如何养盆栽花卉?

冬季养生注意空气质量

 五 冬季养生之运动锻炼

冬季健身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冬季长跑要注意什么?

冬季锻炼的营养问题

 六 冬季养生之疾病预防

中风

冻疮

心肌梗死

 七冬季养生之精神调养

情绪低落为什么最容易在冬季发生?

冬季精神调养应注意什么?

试读章节

为什么冬季好发心肌梗死

当气温从17℃下降至O℃以下时,心肌梗死病死率就会从4.9上升到6.9。我国也有报道,寒冬季节,尤其是12月份至次年2月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绵绵和大风天气,急性心梗发病率更是显著增高。

冬季发病率高,是因为寒冷的刺激,使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肢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冠状动脉的供血若跟不上心脏耗氧的需求,心肌就容易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浓度的增加,可使冠状动脉痉挛的阈值降低,这样冠状动脉就容易发生痉挛。如果冠状动脉痉挛持续较久达到半小时以上的话,由这支冠状动脉供血的那片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坏死,也就是说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另外,冬季因为气候的关系人们室外活动减少,冬季又是进补的季节,加上冬季节日较集中,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人们往往吃得多而动得少,血脂水平达到四季中最高水平,血液的黏度最大。节日往往容易使人过度疲劳,这是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诱因,另外,当室温降至10℃以下时,人会感到沉闷、情绪低落也易诱发心绞痛,严重者发生心肌梗死。

冬季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四个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6倍,糖尿病患者为2倍,高血脂症病人为3.8倍,吸烟者为2.3倍,猝死率远远高出正常人的10倍,如上述四项均发生在一人身上则为正常人的16倍。

(2)要注意调节情绪、放松心情,情绪易激动的人群应注意控制情绪,学会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凡事要泰然处之,保持怡然恬静的心理。冠心病患者和罹患过心肌梗死的人还应注意定期复查。

(3)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非常大,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4)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这对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水温太低对于不能适应的人来说容易着凉感冒。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密闭闷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患者更应当注意。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必须在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洗澡。

(5)要当心气候变化。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患者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到恶劣的气候,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进行保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冬季室温应该不低于18℃,对于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应再提高2~3℃为宜。在寒潮来临时,要及时增加帽、衣、被褥,并减少外出,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饮食上要适当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40岁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易患因素的人,在寒冬时节更应提高警惕,以免发生危险。

饮食方面要注意

(1)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料,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肌耗氧,由此可加重或诱发心肌梗死。特别是高脂饮食会增高血脂和血液黏稠度,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容易凝血,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2)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白酒、辣椒、咖啡等,这些都会对心肌产生很严重的不良刺激。

(3)少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葱、蒜及容易升高血糖的甜食。  (4)切忌暴饮暴食,人体在吃得过饱时,由于胃部膨胀易发生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收缩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可使病人肠道出血。过饱进餐后,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非常容易诱发冠状动脉阻塞。P228-229

序言

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影响而得之不易。其中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缺乏一定的养生知识,没有遵循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因为一些不健康、不得当的习惯和行为损害了健康。

5000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保健养生学说。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确立了“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养生原则。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它告诉人们要遵循大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随着天气的寒暑冷热来安排日常生活起居。可见中医四时养生以“天人相应观”作为立论根据,而现代时间医学的实验研究基本证明了中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正确性,从而也肯定了四时养生的科学性。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明确指出:在影响人的健康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而60%取决于自己。所以,能否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我们应学会趋利避害。人的体质既有先天遗传因素,更是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后天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因素是季节,四季温凉寒热变化时时影响着人的体质。这是自然界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使人体产生的周期性反应。

地球一年365天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于是一年之中出现明显的四季变化:春温、夏热、秋爽、冬寒,这也直接影响万物的枯荣生死,春夏秋冬,四时交替,暮去朝来,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世界万物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停地运动着,各种生物也随着季节、昼夜的循环交替显现节律周期,这个定时节律称为“生物钟”。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周期变动是同步统一的。一年四季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皮肉筋骨脉络等机能活动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人体只有适应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养生,才能增强五脏六腑的适应能力,达到内外环境的统一。否则,违背这个规律,就会伤及内脏,减弱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人体抵抗力,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下一季节的身体健康,久而久之落下病根。《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这就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阴阳互根之规律提出的。四季养生就是按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也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顺其气而善天和”,这是祖国医学中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更是摄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本书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四季变化和健康的关系,为您详细地阐释怎样在四时交替变化中科学养生,内容囊括古今中外的各类养生常识、趣闻轶事和一些养生心得。从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环境调摄、精神调养、疾病防治几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加以阐释,涉及了中西医保健学、卫生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社会科学等广泛内容,内容翔实而又简单明了、博大精深而又通俗易懂,资料权威而又深入浅出,是您日常生活保健的良师益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季养生(春夏秋冬的健康祝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帮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35906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40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