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乱世的笑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喜剧文学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乱世的笑声》是以一九四零年代上海的喜剧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阵营的作家如何以喜剧性的文化实践作为对战争现实的反应,以此考察历史创伤与文学想象之间的复杂关系,挑战强调以悲剧/现实主义书写民族苦难的现代中国文学文化论述。 目录 序 第一部分 战争、城市与俏皮话 第一章 “这样的一幕喜剧”:笑声作为问题意识 第一节 悲剧文类批评与历史动力 第二节 怎样的一幕喜剧:笑声的规限 第三节 麻烦的笑声 第二章 毁灭与更生:笑声舞台的建立 第一节 “趣味”、“保存元气”与笑声的舞台 第二节 戏仿、抵抗与传媒:平襟亚的“故事新编” 第三节 战时日常与滑稽:徐卓呆的“狡智”创造 第三章 从“轻薄”到怪诞:张爱玲的俏皮话 第一节 “标准中国幽默”与城市的俏皮话 第二节 “轻薄”的笑声:超越讽刺 第三节 浮华与怪诞 第二部分 笑声舞台的文化政治 第四章 战时舞台喜剧论述 第一节 “磨炼”喜剧:崇高的笑声与战时伦理 第二节 “卖笑”的话剧:闹剧、趣剧与好莱坞 第三节 “多少有点壁垒森严”:张爱玲的跨界 第四节 麻烦的女人,麻烦的喜剧:李健吾与《女人与和平》 第五章 从抵抗到超越:笑声的多重文化功能 第一节 客厅作为战场:社会性别、中产阶级与救亡 第二节 乡土、野性与笑声:李健吾的《青春》 第三节 客厅笑话与城市风俗:杨绛的喜剧 结论·余声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乱世的笑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喜剧文学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俭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7191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8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60 |
| CIP核字 | 2019051832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