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雨/中经典精选
内容
作者简介
胡里奥·亚马萨雷斯(Julio Liamazares,1955- ),西班牙诗人、小说家、记者,现居马德里。他是“新小说”的代表人物,作品以诗意的文字和对自然的关注为特色,小说代表作有《月夜狼影》《黄雨》《忘却的河流》等,均在文坛大放异彩,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如潮好评。他曾获得西班牙“国家文学奖”及其他多项大奖。
书评(媒体评论)
关于记忆和孤独的心碎冥想,关于物质和精神的
诗意记叙,亚马萨雷斯这本薄薄的小书将读者带到了
一个清冷而难忘的世界。
——《出版人周刊》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为世界失落的那部分写了一
部忧伤的传记和一曲流动的挽歌。
——法国《世界报》
《黄雨》让人想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只
是本书用充沛的诗情替代了后者巴洛克式的异想。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报》
后记
胡里奥·亚马萨雷斯是西班牙作家、记者,一九五五
年出生于西班牙莱昂省的贝加米安,但作家年幼时,这座
小村庄却在一次水库垮塌事件中被淹没,随后作家全家迁
往同省的萨维罗。村庄的毁灭以及对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
回忆,都为亚马萨雷斯后期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虽然亚马萨雷斯在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专业,但他热情
投身于文学创作,一九八五年,其小说处女作《月夜狼影
》问世后,大受欢迎;发表于一九八八年的《黄雨》更是
收获了如潮好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西班牙文坛大放
异彩,掀起了至今未退的阅读高潮。
亚马萨雷斯现居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涉猎的文学体裁
种类丰富,除了长、短篇小说,还包括诗歌、散文、电影
剧本等。其作品多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见长,对于
乡村生活饱含深情,曾两次获得西班牙“国家文学奖”及
其他多项大奖。
为了更好地理解《黄雨》中的场景原型,读者有必要
大致了解小说中几处主要地点间的关系:韦斯卡紧邻比利
牛斯山麓,是西班牙北部的阿拉贡自治大区最北的省份,
首府城市也叫韦斯卡。上加耶戈地区位于韦斯卡省北面,
小说中出现的小城萨维尼亚尼戈和小镇别斯卡斯都位于这
一地区,是哀涅野的居民迁徙离开后的主要目的地。而哀
涅野则是别斯卡斯的一座小村庄,地处偏远,海拔近一千
四百米,最后的居民已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搬离。小说
主人公多次提到的白蒲萨村以及埃斯比雷、奥利万、苏辛
等小村都分布于哀涅野附近的山间,人烟稀少。不过近年
来,这片地区以其优美的山村景色和颇具沧桑感的民宅废
墟,越来越受到远足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黄雨》采取了回忆叙事的手法,以主人公——哀涅
野的最后一位村民——在生命最后一夜的内心独白为开场
展开叙述,并以此为时间参照点,在“过去”和“现在”
之间穿插讲述了哀涅野从人烟稀少到彻底荒芜这段时期中
,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虽然小说反映的是比利
牛斯山区人口减少这一现实的社会话题,读来却毫不乏味
。一方面,主人公独居荒村数十年的经历已足以让人不寒
而栗,而作品中四处游荡的亡灵、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几
乎会让读者以为这是一个“鬼故事”,开卷便有欲罢不能
之感。另一方面,静心细读,主人公对于家园败落的惋惜
,对于亲朋好友相继离去的痛心,以及在孤独中缓缓走向
灭亡的绝望无不哀婉动人。这一切通过作者诗意的语言娓
娓道来,又让人不由掩卷沉思。
随着小说叙述的深入,读者似乎也和主人公一起,在
一场场“黄雨”中感受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湮灭,死亡的
临近;也感受着人性的孤独,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难
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小说的字里行间触及的这一话题,不
但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反,在科技、
自然与人性激烈碰撞的当今社会,似乎更值得世人关注。
小说虽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原文语言甚是精致,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时被文采斐然又饱含哲理的语句打动
。由于水平有限,翻译中难免存在疏漏,恳请各位读者不
吝指正。
目录
《黄雨/中经典精选》无目录
精彩页
他们赶到索雷波多岭时,大概会是黄昏时分了。厚重的黑影会像浪潮一样逼近山峦,血红的残阳即将落下,无力地照射着一簇簇荆豆和大片废墟瓦砾。在那场侵袭了包括牲畜在内、熟睡中的索雷波多岭上那家人的大火发生前,这片废墟上曾是他家那孤零零的老宅。
领队可能会停下脚步,打量这片废墟,打量这无边无垠、晦暗孤寂的景色。他会默默地划十字祈祷,等着其他人赶上来。那晚恐怕大伙儿都会来:帕诺家的何塞,莱西诺,楚阿诺鲁斯,烧炭工本尼托,阿尔内托和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巴萨家的拉蒙。他们都是在经年劳作中硬朗起来的汉子,英勇顽强,生来就看惯了这片大山的哀伤孤苦之气。可哪怕如此,哪怕那天晚上,他们全都会提枪携棍,胆怯不安的阴影还是会笼罩他们的双眼,拖住他们的脚步。他们大概会花上点儿时间观望一番那烧焦老宅的断壁残垣,接下来,就是远处的那个地方,已经有人用手指着那儿了。
远处山坡对面,哀涅野残存于岩石和梯田之间的屋顶和树木,都渐渐隐没在片片夜色中。这里朝东,夜幕总是早早降临。从山腰上看,哀涅野如同一个用破败不堪的石块拼凑成的大圆球一样悬挂在山上。只有在低处的房舍——它们被潮气侵蚀、河流拖拽,滚落而下——最后一丝阳光才勉强在玻璃和岩石间挤出一丝反光。除此之外,就是铺天盖地的寂静。听不到声响,看不到炊烟,路上没有一丝人影,甚至没有哪扇窗户后悬挂的帘子会轻轻飘摇。他们找不到任何生命迹象。不过,这群从索雷波多岭高处的荒地眺望哀涅野的人一定知道,在这里,在这漫天静寂的阴影中,我已经看见了他们,我会等着他们。
一行人重新上路,过了那片烧焦的废墟,山路开始往下,穿过橡木林和乱石堆,直通山谷。岩壁间的小路紧贴山腰,骤然收紧,如同一条拖曳着身子寻找水源的巨蟒。小路时而隐没在灌木杂草中,时而好长一段距离都彻底躲进厚厚的青苔和荆豆丛下。这些年来,除了我,没人走过这路。这群人将一言不发,一个紧跟一个缓缓前行。他们很快会听到河流低沉的咆哮。可能会有一只猫头鹰——说不定就是此刻飞过我窗前的这只——在橡树林中高声鸣叫。等到天全黑了,领队会摁亮手电筒,停下脚步,其余人立马一一效仿。似乎被同一片阴影吸引,众人的目光会齐齐盯住山沟中的丛林。然后,就在所有人的手都紧张地摸索着各自的武器时,迎着手电泛黄而鬼魅的灯光,他们将会看到杨树林中磨坊的轮廓。磨坊还没有倒塌,在腐烂的杂草和世人的遗忘中勉强矗立着。更远处,哀涅野忧郁的夜景与天色融为一体:哀涅野已近在眼前,一扇扇窗户后,一双双空洞的眼睛死死盯住他们。
一行人踩着老旧的木桥和紧实的泥土过河时,无不全神贯注,听着河水汩汩作响。恐怕那时候,会有人恨不得调头折返。不过来不及了:道路随同河流隐没在眼前的一堵堵矮墙后,大伙儿的手电将会照亮这片愁云惨雾的景色:墙和屋顶破败不堪,窗户落地,门框窗框通通散架,房屋整栋整栋倒塌,活像遍地牲畜跪倒在周围那些幸免于难、虎视眈眈的同类前。此刻,这一切统统透过窗户,落入我的眼帘。满眼的荒芜和遗忘之气已经让这里和真正的坟场相差无几。来者中恐怕有不少人还是第一次见识荨麻那可怕的威力,它们主宰了街道和院落,又开始攻占和亵渎每家每户的心灵和回忆。到那时,不止一人会暗自揣度:除了疯子,恐怕没人能在这么多年里独自忍受这般死寂和荒凉。
P1-3
导语
一部被选为学校教材且雄踞畅销榜30年的文学奇书!
诗般优美的小说献给逝去故乡的挽歌!
西班牙“新小说”的代表人物胡里奥·亚马萨雷斯里程碑式作品!
一个人,守住一个村子;一个人,对抗一个时代。
序言
写于《黄雨》问世二十五周年
自一九八八年《黄雨》问世已过去二十五年。《黄雨
》是我的第二部小说,也是目前为止读者和译版最多的小
说,这虽不能表示它比别的作品更胜一筹,但也的确证明
:如果作家写作的目的在于使人阅读,那么在鄙人所有拙
作中,《黄雨》无疑最为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除此之外,小说刚现身各大书店,几乎立即引起了让
我颇为自得的、文学之外的影响。这让我很是意外,毕竟
,我在创作时如何料想得到作品会给民众带来怎样的影响
呢,何况,这些影响绵延至今,是读者对《黄雨》的认可
度远远超过对普通小说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人们络绎不绝地造访哀涅野——故事的原型
地,虽然已沦为废墟,但依然存在(该地位于韦斯卡省的索
雷波多地区,景色优美,人烟稀少,条件艰苦);给姑娘们
起上与这个地方相同的名字;在每年十月的第一个周六①
成群结队地重走书中主角当年从偏远的哀涅野下山的道路
;甚至有读者将《黄雨》视为俗世的《圣经》,因为它前
所未有地使这片原野如失落的天堂般重获新生。凡此种种
无不表明——至少就我写作的初衷而言——部分读者对于
《黄雨》的解读已经超越小说的范畴。在我眼里,《黄雨
》原本只是一本普通小说,与其他小说相比无谓优劣。当
然,倒也不至于成为最肤浅的那本。在出版初期,我以为
它会读者寥寥,受到冷遇,还把这一想法告诉过我当时的
编辑,已故的马里奥·拉科鲁兹。在我的第一部小说《月
夜狼影》出人意料地大获成功后,他满心期待这第二部,
坚信它的成绩足以比肩我的小说处女作。
《黄雨》的成绩没有“比肩”《月夜狼影》,而是远
远超过了后者。我异常惊讶(马里奥·拉科鲁兹同样惊讶,
后来他坦言,他从未奢望这样一部作品会大受欢迎。归根
结底,这无非是一个幽居荒村者临终前的内心独白)。小说
在短短几月内数次再版,跻身畅销书行列,斩获无数好评(
当然,也不乏差评)和包括当年“西班牙图书金书奖”在内
的若干不期而至的奖项,并开始在国外出版,且延续至今
。然而,撇开辉煌的销量和如潮的好评,最让我惊讶的莫
过于小说从一开始就在民众中形成的冲击力,且这种冲击
力的社会意义远超文学意义——相信我这样说不会削弱小
说的地位(即使削弱也无妨,毕竟我是作者,我有资格说这
话)。这与西班牙乡村人口减少这一恰好产生于《黄雨》描
述的年代的现象相切合。就这个话题而言,《黄雨》亦可
算作以文学笔调对此进行探讨的先驱之作。如同《月夜狼
影》,我在《黄雨》中再次不经意地涉及了这样一种话题
:除了我,还有成千上万有过相关经历的读者也对此颇为
关注,但他们却从未在别处读到过同类题材的作品。
《月夜狼影》是除了佛朗哥时期的寥寥几例之外(还显
而易见都是站在佛朗哥的立场),西班牙的第一本游击队题
材小说。我得承认,《黄雨》的成就一部分归功于它诞生
得恰逢其时。对此我不但不曾有丝毫料想,而且恰恰相反
,我以为在八十年代这种对现代化生活满怀憧憬的时期,
一部关于死亡和乡村人口减少的作品恐怕跟我的写作风格
一样,相当不合时宜。所幸,这一点并不会削弱我的自豪
之情。除了西班牙国内外不计其数的读者,小说还让我结
识了大量朋友。他们当街向我倾诉小说如何让他们深受震
撼(不少人还夸耀自己已经送出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给亲朋
好友)。更有像胡里奥·加文和恩里克·萨图埃一样深爱着
比利牛斯山的索雷波多这片土地上的阿拉贡人(胡里奥致力
于挽救当地财产,保护被居民们遗弃的废墟;恩里克则和
哀涅野地区颇有渊源,那是他母家的故里。同时他也在开
展关于此地的调研,最新的一篇专著恰好名为《哀涅野,
泛黄的记忆》),他们把我视作老乡,将我除了这本小说之
外跟这一地区毫无交集的事实抛之脑后。哥伦比亚诺贝尔
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写作是为了交友”
,如果此言属实,那《黄雨》同样也出色地实现了这一目
标。
《黄雨》问世二十五周年之际,赛斯·巴拉尔出版社
再版了这部小说,并随书附赠一张由爱德华·鲁伊斯·德
·拉·克鲁斯制作的风光纪录片DVD,以飨读者。除了茵康
斯坦特斯戏剧公司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片段(之前还有另两
部分别由荷兰和西班牙改编成歌舞剧的作品),纪录片中还
收揽了哀涅野有人居住时及荒芜初期的风光,既与文字相
得益彰,亦可吸引读者,帮助他们了解小说的场景原型。
我个人深切感谢出版社的此次再版,感谢再版给予我
机会,向读者朋友们一直以来的亲切和热情(当然,针对小
说的感情远大于针对我本人),以及向所有为本书的成绩做
出贡献的友人致谢。诚然,即使《黄雨》籍籍无名,我也
会一如既往,坚持写作。在如今这个一切都匆匆而过、转
瞬即逝的年代,感谢小说在二十五年之后依然广为传阅。
内容推荐
《黄雨》是一部西班牙经典文学作品,1988年出版后成为现象级畅销书,人们络绎不绝地造访故事的原型地,为姑娘们起上与这个地方相同的名字,每年都会结队重走书中主角的下山道路。迄今,该书已在西班牙国内再版30余次,并被列入学校指定教材。
一个人,守住一个村子;一个人,对抗一个时代。
村里的磨坊关闭后,村民们纷纷离开,另谋生路,最后只剩下一对年老的夫妻。妻子也因衰老和孤独自杀后,老人与小狗相伴,仍守在这个他从出生起便没有离开过的家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夜,老人忆起一生的种种经历,而离家的儿女、逝去的亲朋,也如鬼魂般纷纷造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雨/中经典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西班牙)胡里奥·亚马萨雷斯
译者 译者:童亚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43900
开本 32开
页数 1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04
CIP核字 2018127698
中图分类号 I551.45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