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丐帮帮众吧。
毫无疑问,在契丹血统被揭穿之前,乔峰一直都是丐帮无可争议的领袖,在老中青帮众中拥有无可挑战的威望。即便在他被迫逊位,甚至成为江湖公敌之后,尊重他的丐帮帮众仍有大把,金庸曾在聚贤庄、少林寺两场大战中反复提及这个场景。至于这种权威的力量来源,金庸很肯定地将之归于乔峰身上那种兼武功、性格和智慧于一身的非凡个人魅力。用现代术语来讲,乔峰是一个卡理斯玛式领袖。
吊诡也就在这里——丐帮帮众的匍甸臣服是有条件的:乔峰权威再高,都必须建立在大家同属一个族群的基础之上,否则权威的合法性将被颠覆。尽管乔峰换了契丹之外的任何一种异族血统都未必会落得如此下场,然而不幸的是乔峰偏偏就是契丹人。在宋辽不共戴天的年代里,这就是他的原罪。在杏子林叛乱中,曾有个丐帮帮众用脚投票的插曲。乔峰本来稳占上风,但阴险小人全冠清只用了“大家都是尽忠报国的好汉,难道甘心为异族的奴隶走狗么”一番话,便使得欲投向乔峰的群丐缩脚不前。
而更吊诡的是,在乔峰异族血统未被揭穿之前,丐帮帮众对领袖的认同和服从又仅仅是因为他维护汉统,尽忠报国么?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丐帮帮众似乎从不冀望从乔峰这个领袖手中得到多大的物质福利。在乔峰被迫退位后,金庸描写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千里茫茫若梦”一章中,“(乔峰和阿朱)第三天来到卫辉,进得城来,只见满街满巷都是丐帮子弟。有的在酒楼中据案大嚼,有的在小巷中宰猪屠狗,更有的随街乞讨,强索硬要。乔峰心中难受,眼见号称江湖上第一大帮的丐帮帮规废弛,无复当年自己主掌帮务时的森严气象,如此过不多时,势将为世人所轻……”,在“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一章中,“黄旗刚竖起,一百数十匹马疾驰上山,乘者最先的是百余名六袋弟子,其后是三四十名七袋弟子、十余名八袋弟子。稍过片刻,是四名背负九袋的长老,一个个都默不作声的翻身下马,分列两旁。丐帮中人除身有要事之外,从不乘马坐车,眼前这等排场,已与寻常江湖豪客无异,许多武林耆宿见了,都暗暗摇头。”
这些细节令人怀疑丐帮的经济收入来源不说,至少它们还表明,乔峰在位时的丐帮帮规是严禁帮众有诸如据案大嚼、宰猪屠狗乃至于骑马坐车等行为的,至于“强索硬要”下场更会很惨——丐帮刑罚的残酷性在杏子林平叛一节中揭露无遗。金庸用“森严气象”四字无疑表明:丐帮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社会,领袖们据案大嚼、从大宋官府银库里偷大量银子都无关宏旨,但是落到普通帮众身上,很可能就此构成后者的灭顶之灾。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乔峰执政时,中层领导以上的精英们过的或许还能凑和,比如马大元就拥有院落和娇妻,但普通丐帮弟子在衣食住行上想必都是比较清苦的。
其次可以肯定的是,早期丐帮帮众臣服于乔峰,也不是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天龙八部》所描绘的江湖中,帮派林立,名家辈出,一个江湖青年可选择的余地实在太多了。而以丐帮卑微的谋生之道、论资排辈的传统管理以及严刑峻法的帮规现实,投身丐帮绝非一个出人头地的好路径。
——跟着老大一不为吃肉,二不为扬名立万,这些物欲、安全和发展等世俗价值都被排除后,那么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丐帮帮众普遍有着某种“更高的精神追求”(杏子林中,这种追求基本表现为抗击契丹西夏等异族入侵,并被国家权力褒奖的荣耀),而乔峰身上的某些卡理斯玛特质,刚好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这一点,金庸毫无隐晦之处:由于忌惮乔峰的契丹血统,汪剑通一开始并不想传位给他,但在泰山大会上乔峰连创九名强敌,令丐帮名震天下后,他便下决心了;丐帮在杏子林将乔峰废黜后,接连遭遇被西夏一品堂生擒活捉、被追魂杖谭青辱骂却出不了气、被星宿老仙玩弄于股掌之上等奇耻大辱,特别是少林大会上,本以为是“乔峰第二”的游坦之居然为了一个小娘们儿向星宿老仙磕头拜师,令全帮名誉扫地,众人怀念强人的感情实已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拾。其实早在聚贤庄中,丐帮众人已经隐隐觉得“只要他(乔峰)做咱们帮主,丐帮仍是无往不利,否则的话,唉,竟似步步荆棘,丐帮再也无复昔日的威风了”。
这种微妙的群体心理在金庸树起民族大旗、喊出抗拒外族入侵等道德正义口号后,一直被有意无意地遮向某个隐蔽的角落。但在最后一章“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中,面对已经被逼上了道德绝境的乔峰,直性子的吴长老终于跪地喊出了帮众的真实心声:大伙儿虽然猪油蒙了心,猪狗不如,但盼帮主大人不计小人过,念着我们一群没爹没娘的孤儿,重来做本帮之主。
再清楚不过地解释了丐帮帮众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领袖了:既重情重义,又毫无疑问能重振丐帮威震天下的声名,合乔峰其谁?
丐帮的帮众令我想起了古罗马帝国的市民们。
罗马人是个尚武的民族,他们信奉武力可以造就万世的威名和荣耀。又因为他们有投票的公民权,他们的领袖必须迎合这个族群——我们现在所说的“光荣属于罗马”,这光荣就是它剽悍的对外武力征服。罗马人尊服强人,这也就有了莎翁历史剧《尤利乌斯·凯撒》中,凯撒打败庞培后进入罗马城时的那一幕:面对罗马民众欢呼万岁,凯撒心中却是兴奋与恐惧并举。他感慨道,这些罗马人,几天前还在为庞培欢呼,今天却对我奉若神明,转变何其速也!
丐帮帮众和中原群雄或多或少都带有这种“群体特质”。在少林寺大战中,乔峰的仇族血统已经确凿无疑了,却为何只因他有过劝谏辽帝南征(且不成功)的行为,大家就自责起自己诬指了乔峰为契丹人呢?群雄感其忠义,纷纷合命来救,这群人中,又是否包括了当年在少林寺大战中大喊着要杀死乔峰为爹妈哥嫂报仇的那些人呢?每一个喜爱《天龙八部》的读者都不应该遗忘或者故意无视聚贤庄大战中的这样一个细节:昂然来赴英雄宴的群雄在审判和执行乔峰死刑过程中,却发现乔峰势若颠狂而武功又无人能挡,“大厅中血肉横飞,人头乱滚,满耳只闻临死时的惨叫之声,倒有一大半人起了逃走之意,都想尽快离开,乔峰有罪也好,无罪也好,自己是不想管这件事了”。而辽军铁骑的武力比乔峰还可怕,来救援的群雄就在又一次冲动之下忘记了害怕么?——当然以数千年来国人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速忘群体性格,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毫不稀奇的。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