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缘起与实相--唯识现象学十二讲/现象学研究丛书/中国现象学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借助于“缘起”和“实相”这两个佛教的主旨讨论了佛教与现象学可能的联系,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它们的思考是事关佛学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中不仅包含作为发生现象学的缘起论思考,而且也包含作为结构现象学的实相论思考。它们在实事上与纵横意向性的现象学思考方向相一致,因而展示着心性现象学的两个基本视角和基本领域:“横意向性”在这里是指贯穿在“四分”和“心-心所”之主张中的“由心所造”;“纵意向性”在这里是指贯穿在“三能变”之主张中的“随心所变”。 作者简介 倪梁康,1956年7月出生,江苏南京人。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0年获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胡塞尔研究》编委、国际《现象学世界》丛书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期刊编委。专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意识的向度》、《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等;译著有:《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方法》、《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人生第一等事》等。 目录 序 第一讲 赖耶缘起与意识发生 第二讲 唯识学中的“二种性”说及其发生现象学的意义 第三讲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第四讲 唯识学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 第五讲 从现象学角度看佛教因明中的遮诠问题 第六讲 最终意识与阿赖耶识 第七讲 宗教经验与般若现象 第八讲 观·物——唯识学与现象学的视角 第九讲 玄奘《八识规矩颂》的思想背景与思想内涵 第十讲 王肯堂及其《八识规矩集解》 第十一讲 胡塞尔与佛教 第十二讲 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 附录 瑜伽行派的现象概念 〔日〕司马春英/著 倪梁康/译 引用文献 各讲文章来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缘起与实相--唯识现象学十二讲/现象学研究丛书/中国现象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倪梁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7889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4 |
CIP核字 | 2019228401 |
中图分类号 | B946.3 |
丛书名 | 现象学研究丛书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