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季民初的北学研究--基于谱系建构与学风交融视角
内容
内容推荐
北学传统由来既久,且硕儒辈出,故其学术底蕴非常深厚。然有清一代文网甚密,加之彼时直隶鲜有著名学者或学派产生,清前中期北学实处于隐而不彰的状态。近代以降,西学东渐愈发明显,同时地域之间学术交流与熏染亦更加活跃,随着湖湘学术、桐城古文、西学等纷纷引入直隶,北学面貌因之发生嬗变。而恰恰是学风交融之影响与刺激,直隶籍政学人士逐渐意识到重振北学之重要性,于是他们在此共识下重拾谱系建构,开启了北学复兴的大幕。综观这一进程,体现出谱系建构与延续、学风交融与改化、政治与学术复杂交织的三大特色。
作者简介
王学斌,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中国史教研室副主任。已出版《颜李学的近代境遇》、《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另类笔记》《最好与最坏的时代:局中人》等著作十余部,即将出版《中国出版家·夏丐尊》(人民出版社)。在《社会科学战线》《史学月刊》《民国档案》《开放时代》《文献》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另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书屋》《大众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建构北学谱系之始:以《北学编》《续北学编》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北学重镇”:孙奇逢与清初北学
第二节 谱系初建:魏一鳌与《北学编》
第三节 再度建构:尹会一与《续北学编》
第二章 兴学与改化:曾国藩与北学新风之肇端
第一节 “抚绥乏术”与“学问无成”:曾国藩督直之政情与心境
第二节 义理为首,引入湘学:曾国藩《劝学篇示直隶土子》之意蕴
第三节 以桐城古文铸莲池新风
第四节 “不得已求其次”:曾国藩振兴直隶文教之举措
第三章 “北学关会”:莲池书院与清末古文余晖(上)
第一节 “治化宜先”:李鸿章与直隶文教
第二节 “畿南文献”:王灏与《畿辅丛书》
第三节 倡扬古学:黄彭年与莲池书院学风转移
第四节 “古文者蜂起”:张裕钊与莲池文派的兴起
第四章 “北学关会”:莲池书院与清末古文佘晖(下)
第一节 柳暗花明:光绪十四年莲池书院易长风波
第二节 “一主乎文”:吴汝纶与直隶学术共同体
第三节 崇实典型:贾恩绂与《定武学记》
第五章 重振北学的尝试:《大清畿辅先哲传》编纂缘起与内在意蕴
第一节 表彰先贤:《大清畿辅先哲传》之编纂缘起
第二节 抬升北学:《大清畿辅先哲传》之内在意蕴
结语 重拾谱系与学风交融下的清季民初北学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作者采用谱系建构和实际运行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一方面通过对《北学编》《续北学编》《大清畿辅先哲传》等著述的研究,探讨北学谱系是如何一步步被北学中人建构起来的;另一方面通过对曾国藩倡导北学新风、李鸿章大兴直隶文教、莲池书院之建设等方面的论述,辅之以王灏与《畿辅丛书》的编纂、黄彭年与莲池书院的学风转移、张裕钊与莲池文派之兴起、吴汝纶与直隶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贾恩绂与《定武学记》等个案,在实际运行层面上系统梳理了清季民初北学复兴的历史史实。这样的叙述策略,体现了自我和他者的双重认同,且既有纵向的学术梳理,又有横向的思想阐释,特别是在做思想阐释时,注重引入政治运作、社会回应等视角,突出学术与政治的纠葛和互动,以此来深入研讨直隶地区所独有的学术与政治文化特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季民初的北学研究--基于谱系建构与学风交融视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学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13392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6
CIP核字 2019216914
中图分类号 B249.05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9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