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研究(1978-2018)/尧都学堂青年学者论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的俄苏文学学人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梳理呈现俄苏文学学人群体的地域分布、研究方法以及时代特色等特点,同时采用群体考察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戈宝权、高莽、吴元迈、刘文飞、周启超五位学者进行个案分析,这五位学者分别侧重不同的研究方向,体现不同的研究个性,展现了老中青三代学者之间的学术传承。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为俄苏文学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并为以后的学人研究提供一种参照。 作者简介 张磊,女,山西大同人,文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先后在《名作欣赏》《兰州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各类课题三项。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群体考察 第一节 北京的俄苏文学学者概览 第二节 沪苏浙地区的俄苏文学学者概览 第三节 北方其他地区的俄苏文学学者概览 第四节 南方其他地区的俄苏文学学者概览 第二章 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的研究方法探析 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第二节 实证主义批评方法 第三节 宗教文化批评方法 第四节 其他研究方法 第三章 戈宝权:“原典实证”下的求索 第一节 我国普希金研究的先行者 第二节 中俄文学关系研究的开拓者 小结 第四章 高莽:文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融合 第一节 视角独特的俄苏文学研究 第二节 绘画与文学研究交相辉映 第三节 俄罗斯文化的传播者 小结 第五章 吴元迈:哲理思辨和人文精神的综合 第一节 辩证、宏观、综合: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第二节 运动中的美学:苏联文学思潮研究 第三节 从现象到本质:当代苏联文艺理论及方法论研究 小结 第六章 周启超:坚定执着的学术探索 第一节 对俄国象征派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第二节 从白银时代研究到“二十世纪俄语文学”的建构 第三节 俄苏文论研究的新探索 小结 第七章 刘文飞:“诗与思”的追求 第一节 国内布罗茨基研究的先行者 第二节 俄语诗歌研究 第三节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思想探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全面梳理和评析“新时期俄苏文学学人的基本面貌”,并从面上探讨“新时期俄苏文学学人的研究方法”,这对于作者来说也许比专章的个案研究更为不易,毕竟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重要学者、重要成果和重要方法不能遗漏,相关点评更要简洁到位。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研究(1978-2018)/尧都学堂青年学者论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磊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5048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4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90 |
| CIP核字 | 2019204129 |
| 中图分类号 | I512.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