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作家的经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对散文写作的执着与对散文艺术的独到把握,则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对散文精神“真我”的坚守、对散文语言艺术美的锤炼、对散文风格个性的追求。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更是一批“青春在眼童心热”的作家,他们的很多作品本身就是为少年儿童而写的,或是童年经验的人生升华、童年记忆的艺术再现、童年视角的通感书写。
这是一套优质的散文读本,是可以激发我们的童心、慧心与诗心,提升我们的阅读品位与人生高度的书系。曹旭的《我是稻草人》就是其中一本。
图书 | 我是稻草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十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十位作家的经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对散文写作的执着与对散文艺术的独到把握,则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对散文精神“真我”的坚守、对散文语言艺术美的锤炼、对散文风格个性的追求。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更是一批“青春在眼童心热”的作家,他们的很多作品本身就是为少年儿童而写的,或是童年经验的人生升华、童年记忆的艺术再现、童年视角的通感书写。 这是一套优质的散文读本,是可以激发我们的童心、慧心与诗心,提升我们的阅读品位与人生高度的书系。曹旭的《我是稻草人》就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我是稻草人》的作者是曹旭。 《我是稻草人》: 麦收后,你,仍然穿着夏衣,戴着草帽,在厚重的、浑茫的、喊不出痛的大地上守望。 你的破草帽上,已经停满了麻雀,甚至积满了麻雀的粪便。 你的本职工作是守望,但切勿把自己一辈子的好时光,都消磨在无谓的守望中。 你是稻草人; 我是稻草人; 我们都是稻草人。 目录 辑一◎我家屋顶上,多了一只小烟筒 妈妈身体里,多了一个心跳 小雄鸡的歌:没有歌词 躲在妈妈肚子里不出来的人 世界对你,很偶然 你把爸爸妈妈隔成两个大洲 大眼睛妈妈和小眼睛儿子 我要在你的休息里,找到自己的休息 阳光在你的心里 第一次遇见乞丐 爸爸妈妈总有一天要离开你 你真的懂事了 辑二◎我怕考试,我儿子也怕考试 我怕考试,我儿子也怕考试 “我要把你们都剃个光郎头” 老虎开汽车 我要活动活动 敢在课堂上小便的学生 诸葛亮是除不尽的 我会背诵“白日依山尽” 儿子的作文 辑三◎我的亲人们 老屋 故乡·祖母·红樱桃·我 祖母的棉絮 除夕的忆念 爸爸和他的棋友们 父亲的木屐 父亲的花 父亲在窗口浇花 父亲的别墅 我的大姑 小菊 辑四◎忆流萤 虫趣 忆流萤 捉蟋蟀的男生 斗蟋蟀的孩子们 蟋蟀王之歌 费老头的小书摊 辑五◎书生八记 钻火车座位记 乘车遇偷记 养草书斋记 学舞记 斗鼠记 贴财神爷大字报记 开会记 辑六◎我是稻草人 野棉花 稻草人 挫折 成长的冲突 飞向太阳 辑七◎校园的树 校园的树 校园的路 摆地摊卖学报 书生的力量难估 元旦的新火 我和台湾的学生 后记:感谢知音·感谢阅读 试读章节 费老头的小书摊 一 在我的文学生涯中,超过许多学校、许多语文老师的,便是费老头和他弄堂口的小书摊。 小书摊放在朝南的排屋前,那是两条弄堂的交叉口,是孩子们上学要经过的地方,旁边有个给水站。冬天太阳好的时候,可以一面晒太阳,一面看书;夏天,则移到朝北或树荫清凉的地方。 三四架小人书,大概有上千册吧,都是连环画,两三条长凳,零散地排列着,供孩子们坐。他自己泡一壶茶,坐在竹椅上,用慈祥的目光,看孩子们读书。 二 我十二岁那年的夏天,父母觉得我大了,不能老放在乡下,便下决心,让一个亲戚把我带到上海来。 来到上海,住在一个棚户区,陌生的环境,没有玩的伙伴,工人杂居。城里的孩子还欺生,几个人联合起来欺负我,骂我是“蛮子”,远远地向我挥拳头。 就在我十分孤独的时候,我发现了费老头的小书摊。 农村的孩子,除了割猪草,喂猪,爬树,到小河里游泳,也需要精神生活,喜欢看小人书。 乡下小人书很少,自己买,没有钱;借来的,因为看的人多,到了你手里,大都已破破烂烂。现在,费老头那么多精彩的小人书,简直磁铁一般,吸引着我,让我在弄堂口走来走去,驴子围着磨台一般围着小书摊转。 三 长长的暑假,我从乡下小学转读上海小学的事,联系了几个学校,一时没有联系上,我便天天向妈妈要两分钱,去小书摊。 不久,我便成了小书摊的常客。 费老头的小人书是分档次的。档次不同,书价也不同,可以上下浮动,浮动的幅度,都是他说了算。 新书,一分钱一本;旧书,一分钱两本;厚书,一分钱一本;薄一点的,一分钱两本。有时,费老头会将一本厚书拆开,装订成两本多收我们的钱,但我们看得出他装订的痕迹。 新书和旧书不同架,分开摆,他心里清清楚楚,从不混淆。有时,我们趁他掉头不注意的时候,把新书拿到旧书架,冒充旧书。但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他会突然掉转头,高呵一声,并故意做出吹胡子瞪眼睛的样子。 我们只好乖乖地把新书放回原架。 四 在小书摊,我读的书,一天天多起来。 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三侠五义》、《小五义》、《武松打虎》、《桃园结义》、《画皮》、《火烧红莲寺》、《茶花女》、《鲁滨孙漂流记》……古今中外,林林总总,许多情节、许多人物、许多悲伤或高兴的故事,我耳熟能详,有的至今都背得出来。 那些花花绿绿的封面,那些人物、故事,对我来说,是一个大干世界,一座大公园。在认识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蒲松龄、小仲马,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西游记》的同时,也认识了画小人书的顾炳鑫、贺友直、程十发、颜梅华等人,他们各有各的画法,构图、留白都不同,画得很生动,都是大师级的画家,比现在制作的千幅一律的漫画,不知道强几百倍。 五 虽然我是乡下来的孩子,坐在费老头的小书摊前读书,却极守规矩,付钱从不含糊,也不赊账。 我经常踮着脚,仰起脖子,为的是看清上排小书的名字和书的封面,费老头肯定注意到我了—— 一个四方脸、稚气未退的孩子,剃一个平顶头,穿一件妈妈做的灰色中山装,一副老实巴交乡下人的样子,书读得那么认真,废寝忘食地专注,使费老头在一大堆孩子中间,一眼就能把我区别开来。 六 好像是妈妈对他说起过,他知道我叫曹忠良,是曹巧生的大儿子,乡下来的。 我看书的时候,他问我: “你乡下在哪里?” 我说:“江苏会坛小南门外。” 他问:“乡下还有谁?” 我说:“奶奶。” 他说:“读几年级?” 我说:“五年级。” 有一次,他对我端详了好半天,自言自语地说: “这伢子,长大了怕要中状元的。” 七 渐渐熟起来,他真的喜欢我了。 有时我没带钱,从小书摊走过,他也会叫住我,让我看书。 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没带钱。” 他连忙说:“不碍事,不碍事的,伢子,你看好了。” 甚至,还会将刚刚买来没有上架的新书给我看,有的是一本要拆成两本的厚书。 他家离弄堂口不远,有时有事,家里人来叫他,他总对我说:“伢子,帮我照看一下,我就来。” 长长的暑假结束了,但还是没能联系上小学,我就在费老头的小书摊继续看书。 直到学期过去快一半,先在一所私塾里读了几个星期,才转到叶家宅路小学。成绩不好,妈妈很担心,转到长寿支路小学,又从长寿支路小学考上江宁中学。 八 人大了,兴趣变了,不久又搬了家。那时,我已经习惯于向妈妈要五分钱,走到南京路、江宁路口一家旧书店,自己买书读。虽然从…… P90-93 序言 ◎散文应守住“真我"的底线(总序) 王泉根 中国是散文的故乡。中国散文本是对韵文而言,因而在中国古代,举凡诗词曲赋等韵文之外的一切文类,都可归于“散文”范畴。现代性的散文概念起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体“四分法”,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相对应。现代性散文的特质是什么?如何界定?对此文论界长期见仁见智,意见不一。近来更有“大散文”、“美文”、“文化散文”等种种说法。 这说明散文是一种非常别致的文体,又是一种难以说得清楚的文体。好有一比:“散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说句笑话,凡是明显不能归入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放进散文这个筐。因而散文真可谓大肚能容,除了“艺术散文”外,其他如随笔、小品、杂文、传记.甚至日记、书信等也可归入散文之中。这么说来,散文岂不就成了超市、杂货铺。散文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人们常说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个不散之“神”又是指什么? 在我看来,构成散文的精神内核只是一个“真”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神也是一个“真”字。“真”是散文的命脉。我对散文的理解是:以真为本,关文书写,形神兼备,笔带感情。 散文应是“非虚构文学”,与小说、童话、科幻、寓言,还有现在流行的什么穿越、奇幻、悬幻等“虚构文学”有质的不同。作为“非虚构文学”的散文,贵在一个“真”字,其感世、醒世、存世、传世的价值也在一个“真”字。 “真”是指散文所记之人之事,应当是真人真事;所抒之情之意,应当是真情实意。当然细枝末节需要文学想象与发挥。例如写天上云影的变幻。枝头鸟雀的呜叫,到底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还是“三只麻雀飞枝头”,就不必较真。鲁迅先生在咸亨酒店与朋友饮绍兴黄酒,下酒的是茴香豆还是炒花生,也没必要细究。但散文所写之人事、所抒之情志,必不能空穴来风,更不能天马行空。小说可以散文化,散文绝不能小说化。 如果散文也小说化,也是大胆想象,面壁虚构,凭空编造,那有小说就足够了,还要再来一个散文干吗?曾有某公之作老是被人揪住不放。不是其文笔不够华美、立意不够高远,而实在是“小说化”的痕迹太重太浓,经不起人家的“质疑”与“证伪”。因而此类所谓的“大散文”,也就只能大而化之,云烟境过皆同幻了。 昔者钱穆先生在论中国文学精神时有过这样一番妙论:“中国文学之理想境界,并非由一作家远站在人生之外圈,而仅对人生作一种冷静之写照,亦非由一作家远离人生现实,而对人生作一种热烈幻想之追求。中国文学之理想最高境界,乃必由此作者,对于其本人之当身生活,有一番亲切之体味。而此种体味,又必先悬有一种理想上之崇高标准的向往,而在其内心。经验了长期的陶?台与修养。”“一面乃是此一作家之内心生活与其外围之现买人生,家国天下之息息相通,融凝一致。而另一面即是其文字表达之技巧,与其内心感映人格锻炼之融凝一致。在理想上到达人我一致、内外一致之境界,此亦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主要的人文修养之一种特有境界也。”(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钱穆更把“有我”看成是中国文学的特征:“中国文学的一个特征,常是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常说的文以载道,其实也如此。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载道必能载入此作者之本人始得。此又与西方文学有不同。说辞作譬,正如一面镜子,西方文学用来照外,而中国文学乃重在映……都是人到中年以后写出来的。 云南晨光出版社鉴于散文对于少年儿童的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为促进书香校园建设与优秀散文的阅读推广、为发展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散文创作,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此,特邀请国内十位散文作家,精编精选他们的精彩之作,汇聚成“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十家”出版。 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十位作家的经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对散文写作的执着与对散文艺术的独到把握,则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对散文精神“真我”的坚守、对散文语言艺术美的锤炼、对散文风格个性的追求。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更是一批“青春在眼童心热”的作家,他们的很多作品本身就是为少年儿童而写的,或是童年经验的人生升华、童年记忆的艺术再现、童年视角的通感书写。 这是一套优质的散文读本,是可以激发我们的童心、慧心与诗心,提升我们的阅读品位与人生高度的书系。愿《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十家》走进更多的书香校园,走进广大读者与少年儿童的阅读空间和心灵世界。 后记 编完了这本散文集,忽然想起有人说过:散文是属于老年人的文体。 对照自己的写作,年轻时喜欢写诗,后来开始写童话,近些年来才多写散文。细想这其中的原由,也许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对于童年生活有了更多的回忆,那些童年往事,不只是有趣,还多了许多新的认识。也许是因为阅历渐丰,对童年多了一些发现,对于人生多了一些思考。尽管童年已消逝了许久,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却能温故而知新。 我认定,童年记忆对于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是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 童年记忆可以用一种永远新鲜的视角,一种纯真的感悟去重新体验童年的生活。于是,写作便是二度创作的童年,便是再造的童年。 为小读者创作散文,要像孩子般纯真地写自己。用孩子自由的心态写作,写自己切身的感受。这样的写作是轻松的,是快乐的,也是真实的。纯真,才是最大的真实。 带着这种心境为儿童写散文,文字才会朴素,才会简洁。语言上的这个特点,才会让小读者亲近散文。让小读者读散文,就是要读出散文的实,散文的简。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应当是儿童阅读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 写散文很快乐。 读散文很有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是稻草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十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晨光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4581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8 |
CIP核字 | 2013104422 |
中图分类号 | I287.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