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童行为心理课
内容
内容推荐
饮食问题、大小便问题、睡眠问题、分离焦虑、强迫行为、情绪管理……一个小生命从出生到长大,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令父母们焦虑不已,束手无策。
如果你知道,很多“问题”都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如果你知道,很多“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孩子的心理需求;
如果你知道,恰恰是父母造成了孩子的诸多“问题”。
你会怎样想呢?
这本书,就是帮你解读孩子的行为,探寻孩子的内心密码,帮助你真正读懂孩子。
作者简介
暖风(阮小勇)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听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美国NGH注册催眠师、美国儿童游戏治疗师、美国欧文?亚隆团体治疗师、婚姻家庭治疗师、沙盘游戏治疗师,具有多年丰富的儿童临床心理工作经验,累计咨询儿童个案时长近万小时。
目录
哺乳问题
1 用奶瓶喂养母乳,会不会对宝宝有心理影响?
2 13个月的宝宝如何顺利断奶?
3 不忍心给两岁宝宝断奶怎么办?
饮食问题
1 6个月大的宝宝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咬
2 1岁多孩子想自己吃饭又弄得乱糟糟
3 3岁孩子总觉得别人家的饭菜香
4 4岁孩子还要不要给安抚奶嘴
5 6岁孩子吃饭不专心
6 7岁孩子饭菜含在嘴里不咽
7 9岁女孩拼命让自己吃胖
8 不喜欢的菜,孩子一口不吃
9 孩子喝饮料总把吸管咬坏
大小便问题
1 3岁女孩还是会尿床
2 3岁男孩突然不停地尿裤子
3 上大班的孩子又开始尿床
4 6岁男孩总是憋大便
睡眠问题
1 4个月的宝宝有奶睡习惯
2 不满1岁的宝宝经常做噩梦
3 孩子晚上睡觉哭得很伤心
4 2岁孩子喜欢拽妈手链睡觉
5 4岁女儿突然要求和爸妈睡
6 孩子总是不肯入睡
7 孩子睡觉时经常被吓醒坐起来
分床问题
1 婴儿是否应该和父母同睡
2 6岁孩子还没分床,妈妈向儿子撒娇
3 9岁女孩不能和妈妈分床
4 13岁女孩怕黑怕鬼还爱看恐怖片
分离焦虑
1 1岁孩子特别黏妈妈
2 2岁多的孩子胆小怕生
3 3岁多的女孩特别黏妈妈
4 一年级男孩每天给妈妈打无数电话
强迫行为问题
1 2岁孩子吃饭睡觉都要看佩奇
2 3岁孩子把东西摆满沙发,不让别人动
3 4岁男孩总担心丢东西
4 5岁男孩看电视时喜欢咬东西
5 5岁男孩总是咬指甲、手指
6 6岁小孩有很多固化的小动作
7 7岁女孩喜欢啃指甲、撕纸、戳橡皮
情绪问题
情绪与理智的本源关系
愤怒情绪
1 2岁孩子发脾气摔玩具
2 2岁孩子特别在意细节,容易情绪失控
3 4岁孩子自尊心强,不能接受批评
4 4岁男孩被批评后非常生气,却会主动道歉
5 4岁孩子任性没规矩
6 5岁孩子有烦躁情绪
7 8岁男孩脾气大,争强好胜,以自我为中心
悲伤情绪
1 7岁男孩遇到挫折爱哭
2 如何和3岁孩子谈论死亡
3 孩子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
4 5岁女孩总说自己很孤单
5 8岁继女总觉得自己可怜不被爱
焦虑情绪
1 孩子喜欢推卸责任、埋怨别人
2 孩子不回答问题,不肯说话
3 如何处理4岁孩子的创伤性焦虑
恐惧情绪
1 3岁女孩害怕喷泉
2 3岁孩子害怕扫地机器人
3 4岁男孩很胆小,不喜欢和人有肢体接触
4 4岁孩子总是说“我不会”
5 7岁女孩胆小不懂礼貌
二孩问题
1 二孩出生,如何兼顾两个孩子
2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之间的竞争
3 两个孩子为了争夺妈注意力,总是打架
4 大宝“讨厌”二宝
5 要求孩子礼让他人对不对
人际问题
1 1岁多孩子抢东西时爱咬人
2 3岁孩子总喜欢别人的玩具
3 玩具被抢了,只会哭不敢要回来
4 3岁孩子总以为别人要打他
5 4岁孩子总说不理小朋友
6 4岁孩子喜欢埋怨别人
7 5岁孩子攻击性强
8 6岁孩子只看别人的错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品行问题
1 3岁孩子不礼貌,说话没轻没重
2 3岁孩子喜欢信口开河
3 10岁孩子爱撒谎
4 5年级男孩和同学出去疯玩
5 初二男孩偷家里的钱
性心理问题
1 2岁孩子说要自己生孩子
2 3岁孩子有自慰行为
3 3岁女孩喜欢穿妈鞋子
4 4岁男孩喜欢粉色
5 7岁女孩喜欢拿玩具蛇吓唬人
6 10岁孩子画漫画
7 10岁男孩喜欢亲近女生
学习问题
1 孩子多大可以送托儿所
2 5岁孩子专注力差
3 5岁孩子喜欢模仿动画片
4 一年级孩子要不要严抓学习
5 6岁孩子写作业不认真
6 一年级孩子调皮不守纪律
7 7岁男孩做作业爱生气
8 四年级男孩不会写作文
9 四年级男孩书写有困难
游戏问题
1 孩子玩游戏输不起
2 4岁女孩玩躲猫猫总是哭
3 6岁男孩不遵守游戏规则
4 4岁女孩害怕竞争
5 10岁孩子沉迷游戏不肯学习
6 12岁孩子不让打游戏就摔东西
亲子关系问题
1 如何处理继父与2岁儿子的关系
2 3岁孩子有事不愿和妈妈说
3 4岁女孩嫌妈妈丑
4 爸爸太严厉,孩子变得很胆小
5 7岁女孩不懂得关心人
6 青春期女孩不体谅父母的辛苦
隔代教育问题
1 如何避免隔代冲突对孩子的影响
2 老人喜欢喂饭,3岁孩子还不肯自己吃饭
3 奶奶对孩子说妈坏话
4 老人对孩子灌输错误观念
序言
认识阮小勇是在2016年1月举办的第12期人格面具初
级班上,他来自上海,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功力深厚。因
为工作繁忙,他没时间参加中级班、高级班,但是,通过
自学,他掌握了中级班和高级班的技术,在心理咨询中运
用得得心应手。
他之所以这么轻而易举就掌握了人格面具理论和技术
,还是因为功力深厚。看他的书稿,就像一本百科全书,
信息量极大,涉及弗洛伊德、荣格、温尼科特、克莱因、
马勒、科尔伯格等众多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精髓,涵盖精神
分析、分析心理学、人格面具、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神经语言学、儿童认知及道德发展等众多
理论和技术,但主题还是明确的,那就是在育儿过程中经
常会遇到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种职业都有门槛,都要持证上
岗,唯有父母,不需要任何培训。而从人的发展来讲,父
母是最重要的一种“职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有没
有出息、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与父母息息相关。一对好
的父母,可以培养出心理健康、对社会有利的孩子;一对
不好的父母,则会培养出心理不健康、对社会有害的孩子
。虽说“父母皆祸害”的说法有些极端,但每一个问题孩
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对不合格的父母。
所谓好的父母,有两层含义,一是自身心理健康,二
是懂儿童教育。父母的心理如果是健康的,性情是开朗的
,孩子也会比较健康、开朗。这一方面是遗传,另一方面
是“代际传承”。遗传侧重于生理和物质方面,代际传承
则侧重于心理和社会(环境)方面。
另外,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父母如果不懂教育,不了
解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过度干涉,或放任自流,孩
子也容易出问题。
关键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指孩子到了哪个年
龄阶段会出现哪些行为、发展哪些能力。一种行为在该出
现的时候出现,就是正常的;如果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
,就是不正常的。父母如果不了解关键期,就无法判断孩
子的表现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结果就把正常的表现当
成不正常的,导致过度干涉、拔苗助长、“过度治疗”;
或者把不正常的表现当成正常的,导致问题延误,错失最
佳治疗时机。
所以,为人父母,非常需要补一补育儿这门课。《儿
童行为心理课——让妈妈真正读懂孩子》就是这样一门课
。书中讲解了16类108个问题,涉及育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都是非常常见的问题。父母如果了解了这108个问题,能
够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孩子的心理就会比较健康。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黄国胜
医学心理学硕士
温州市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温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名誉会长
温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名誉会长
导语
《儿童行为心理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时候,孩子会开心大笑;而有时候,却又会放声大哭起来。有时候,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而有时候,孩子却又会独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地玩着什么……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其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列举了一些孩子比较常见的行为举止,并且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了分析与讲解,为父母指出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径。
精彩页
用奶瓶喂养母乳,会不会对宝宝有心理影响
这是一个很好、很重要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母乳喂养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在客体关系的理论中,母乳喂养包含的要素是母亲加乳汁,也就是说,这其中重要的元素,第一是母亲的抱持,第二才是母亲的乳房。
母亲的抱持,是指母亲在喂养孩子时那种精神灌注的状态、充满爱的目光凝视、表情和语言的及时回应等。这些对于孩子的进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时候,母亲心不在焉、情绪低落,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吐奶等抗拒行为,以此表达“这不是我要的母爱”。所以,母乳喂养时,不管是奶瓶还是乳房,喂养的那个人的精神状态才是关键。
第二个要素是母亲的乳房。心理学家曾研究过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的区别,不过因为当时的研究忽略了很多综合因素,比如谁喂、家庭环境、喂多久等,所以得出的结论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用奶瓶喂养的孩子更容易克服分离性焦虑,也就是说,孩子更容易脱离共生性的依恋状态,就像从小就没有和母亲一起睡过的孩子,更容易脱离与母亲的共生性依恋一样。所以,目前为止,研究者没有得出单纯用奶瓶喂养,会对孩子的依恋与安全感产生不利影响的结论。
另外,我还要提一下关于口欲攻击性的问题。很多孩子喝奶时,因为每个母亲乳房发育不同等原因,会导致有些孩子吸不出奶来,这会令孩子产生很大的愤怒和挫败感。同时,很多母亲因为是第一次哺乳,乳头经不住孩子的撕咬,导致发炎或情绪愤怒而暂时中止孩子的吸吮,这也会造成孩子的生存焦虑与迫害性恐瞑,同时,孩子的攻击性冲动得不到及时和彻底的释放。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用奶瓶喂养母乳可以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孩子有没有吸出奶来,一看就知道,奶嘴被咬破也没有关系,可以随时换,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是比较有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喂养时容易出现孩子呛奶窒息的情况,孩子会经常自己放开乳头,转过脸休息一下,这时很多母亲会追着把乳头塞进孩子的嘴里。用奶瓶喂养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孩子很难自己摆脱奶瓶的奶嘴。因为母亲用奶瓶喂养时的动作和角度,一般是具有压迫性的,很难做到和孩子的细微动作同频,这就容易导致孩子不饿时也会被迫不停地吸吮。研究发现,这也是很多孩子成年后容易有成瘾行为的早期因素。孩子的内心会有烦躁和压迫感,同时不能体验到进食的主控感,因此孩子的全能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乳房喂养和奶瓶喂养都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总结一下,奶瓶喂养这一方式本身并不会使孩子产生安全依恋方面的问题,重要的还是喂养人的整体状态,是否会及时回应,这也是我们不建议保姆喂养的重要原因。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童行为心理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暖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57362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86
CIP核字 2019168754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