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华,男,1949年出生,上海南汇人。1972年进入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野考古与文物研究工作,2005年调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从事古代上海研究。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史前考古,尤擅玉器。著作有《中国古玉——发现与研究100年》、《考古上海》等十部,论文有《良渚玉戚研究》等100余篇。
2002年接《中国文物报》函告,经有关方面推荐,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五十年以来文博考古界“一百位成绩显赫、治学经验丰富、极具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之一。
| 图书 | 上海历史之源(福泉山)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明华,男,1949年出生,上海南汇人。1972年进入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野考古与文物研究工作,2005年调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从事古代上海研究。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史前考古,尤擅玉器。著作有《中国古玉——发现与研究100年》、《考古上海》等十部,论文有《良渚玉戚研究》等100余篇。 2002年接《中国文物报》函告,经有关方面推荐,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五十年以来文博考古界“一百位成绩显赫、治学经验丰富、极具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之一。 目录 序 上海历史之源——福泉山 食礼之间夹砂鼎 规整精致石礼器 神秘刻纹大玉璧 疑为兵符筒形琮 斧钺之外豪华戚 湖绿透光琮形镯 上可通天小玉鸟 奇特组合玉项链 祭祀先贤玉纺轮 迷雾重重玉梳背 善自约束玉带钩 人兽密纹象牙器 其貌不扬陶熏炉 轻薄黝黑陶礼器 简约之极圆石砚 秘色之瓷莲花罐 内容推荐 上海福泉山遗址的发现,极大推动了上海地区史前考古的进展,完善了上海自马家浜文化到马桥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福泉山墓葬和大量随葬品的出土,丰富了上海地区史前文化的物质内涵。但之前对于福泉山遗址的介绍,偏重于考古学方面,致使这一重要发现还不为大众所知。本书即以普通读者为对象,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将遗址发现的过程、遗址的重要性,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出来。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上海历史之源(福泉山)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明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9322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9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79 |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53 | 
| CIP核字 | 2019185260 | 
| 中图分类号 | K872.51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