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讲演录选/华东师范大学非遗传承与应用研究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笔者的自选集之一,收录了60多年来关于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的一些讲演稿。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提出和阐述建设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间文艺学理论研究与体系建设问题;二,关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普查和编纂问题;三,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问题。 作者简介 刘锡诚,山东昌乐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供职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华通讯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曾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研究员,《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主编。著有文学评论集:《小说创作漫评》《小说与现实》《作家的爱与知》《河边文谭》;学术著作:《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原始艺术》《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民间文学的整体研究》;文学纪事:《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文坛旧事》;散文集:《走出四合院》《追寻生命遗韵》《黄昏的眷恋》等。 目录 总序 序一 序二 砥砺前进,加强理论研究工作——1983年4月17日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全力推进《格萨尔》的搜集翻译工作——1984年1月11日在全国第四次《格萨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拉开“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计划的序幕——1984年3月209在云南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关编纂“民间文学集成”的若干问题——1984年3月239在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发展我国自己的民间文学理论——1984年5月22日峨眉山民间文学理论著作选题座谈会开幕词 开创俗文学研究的新局面——1984年6月20日在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民间文学集成”与民间文学普查——1985年6月29 9在第二次“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民间文学的坚守与学者化的编辑——1985年7月6日长春第一次全国民间文学报刊座谈会开幕词 原始艺术论纲——1985年8月8日中国民间文学刊授大学的讲稿 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暨学术交流总结——1986年9月10日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暨学术交流总结会讲稿 民间文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1986年11月6日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历史的壮举 关键的一年——1986—1987年在山东省“民间文学集成”培训班、浙江省第二次“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会议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山西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神话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987年10月23日在中国神话学会首届学术年会上的总结讲话 理论研究要适应经济突进的新形势——1988年3月23日全国民间文学基本理论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俗文学学科的生命力——1992年12月17日“纪念《歌谣周刊》创刊70周年暨俗文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的保护——1999年9月16日在“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高级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 对“后集成时代”民间文学的思考——2000年9月5日在江苏省第五届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E的演讲 民间文化生态的多样性——2003年12月7日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西部民间文艺的特殊人文价值——2004年9月12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西部人文资源论坛”上的演讲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思路和实施——2005年5月20日、2006年4月25日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以及山东、河南、江苏培训班上的讲稿 传承与传承人论——2006年4月28日在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级研讨班上的演讲 民间文学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2006年11月1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讲座稿民间文学讲座第一讲 新时期民间文学搜集工作概况——2006年11月1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讲座稿民间文学讲座第二讲 转变理念正当时一有关文化理念的再思考——2007年6月12日在上海民博论坛上的演讲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流传现状的几点浅见——2007年8月15日在山东省沂源县全国首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重建国学与节日文化——2009年6月27日为中央文史馆座谈会准备的讲稿 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2010年12月12日在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贵阳“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上的讲稿 走进巴渝文化唤醒文化自党——2012年1月15日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2012年6月8目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讲稿 “非遗”十题——2011年9月16日在新疆师范大学“第—届中国西北地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高级培训营”、2012年4月16日、23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等单位的讲稿 关于香榧传说调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2012年8月7日在绍兴市古香榧传说调查队调查人员培训班上的讲稿 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013年2月21日在文化部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节日文化论坛”上的讲稿 关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2013年3月6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的讲稿 关于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保护——2013年11月13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国培训班(郑州)的讲稿 抗战时期上海大夏大学的民间文学研究——2015年9月l5日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平与正义之声——歌谣与抗战”座谈会上的讲稿 民族血脉 精神家园——2017年2月23日在中国文联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上的发言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讲演录选/华东师范大学非遗传承与应用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锡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702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0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32 |
CIP核字 | 2019036787 |
中图分类号 | J52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