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另外于是,或在超过是其所是之处》是法国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部关于超越之意义的研究。超越意味着超出那在传统存在论或形而上学中被规定为至大无外的是或存在。在此总体之中,诸是其所是者争是其是,因此互相冲突,战争是永恒真相,和平仅为权宜之计,真正的超越则已破产。但在这一总体中,主体之主体性或人之人性构成了唯一的例外。主体在超出或尚未及于是或存在之处。在成为有关对象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之前,在成为支配一切的自我之前,主体作为感受性已然暴露于他人,已然回应着他人,因而也已然对他人做出了无条件的应承。作为独一无二、不可换下之我,主体的这一责任或应承从根本上是无限的。对于公正的要求始于第三者的到来。需要对每一他人做出应承的我于是就需要比较不可比较者。比较召唤公正。公正的社会建立在一视同仁之上,一视同仁则必须基于我对他人的无限应承。 本书的哲学语言使以“是”翻译“être”及以“是其所是”翻译“essence”成为某种必要。如果读者更熟悉或更喜欢“存在”,可尝试在阅读本书时以之代入。 目录 译序 本书译例 初注 论   第一章  是其所是与无私/无是 一  是之“另一者” 二  是与关心 三  说与所说 四  具主体性者 五  对他人之应承 六  是其所是与表示 七  感受性 八  是与超过是之处 九  主体性并非是其所是的一种样式 十  论述路线安排 析   第二章  从意向性到感受活动 一  提问与对他人之忠 二  提问与是:时间与回忆 三  时间与话语   1.感受性体验   2.语言   3.所说与说   4.是或是其所是者这一语义两可   5.还原 四  说与主体性   1.无所说之说   2.作为暴露于另一者之说   3.无论己之愿意与否   4.忍耐,身体性,感受性   5.此一者   6.主体性与人性   第三章  感受性与切近 一  感受性与认识 二  感受性与表示 三  感受性与心灵 四  享受 五  易受伤害性与接触 六  切近   1.切近与空间   2.切近与主体性   3.切近与萦怀   4.现象与脸   5.切近与无限   6.表示与存在   第四章  替代 一  原则与无端 二  源点复返 三  己 四  替代 五  交流 六  “有限的自由”   第五章  主体性与无限 一  表示与对象性关系   1.被是所吸收的主体   2.服务于系统的主体   3.作为说话者而被吸收到所说之中的主体   4.未被吸收到是之中的能应承的主体   5.此一者而为另一者并非一种诺约 二  无限之荣耀   1.[为]灵[所]感   2.[为]灵[所]感与见证   3.诚与无限所具有之荣耀   4.见证与语言   5.见证与先知式预言 三  从说到所说,或,欲望之智慧 四  意义与有 五  怀疑主义与理性 另外地说   第六章  在……之外 关键词汇对照及解释 译后记
  导语     本书是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成名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他认为存在与本质、超越与冷漠并不等同,他更注重从责任、身体、主体性、他者与意义生成的关系上,关注现象学意义上的当下的存在。把现代化历程中不断受冲击而摇摇欲坠的西方伦理学,从以个人为中心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使之重建在对‘他人’的无代价的无限关怀的基础上,论证了‘他人’高于一切、具有绝对的无限性的新价值观,从而创立了伦理学的‘无可超越’的本体论优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