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不磨灭的记忆——向共和国老战士致敬
内容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党史爱好者、党员干部

本书作者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老战士父母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真实感人,史料珍贵,书中33位老一辈革命家后代纷纷赠送题词向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共和国老战士们致敬!

作者简介

何丽 ,1941年出生于延安。中共党员。自小受到父母及身边伤残红军的影响与教育。1947年至1953年,有6年跟随父母所在部队转战陕北、东渡黄河、奔赴晋冀鲁豫到河北武安,以及打太原、南下又北上的军履经历,这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自1979年至今四十年间,业余及退休后坚持寻根寻史,积极参于、组织、策划传承先辈革命精神的社会活动,同时撰写出版《不灭的延安灯火》《逝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我的红军母亲——蒲文清》书籍,今又抱病出版《永不磨灭的记忆——向共和国老战士致敬》向新中国国庆献礼。同时在中红网发表几十篇相关红色记忆文章,尽后代之责。多年来还向诸多纪念馆捐赠收藏的革命文物史料。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父母这对老战士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的描述,通过亲历、收集、整理、书写、访谈、制作的相关文字、图片、史料等等,展示了他们那一辈老战士走过的岁月、坚定的信仰、坚守的初心、永葆的本色的崇高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讲述了几十年来,这对老战士不忘初心,始终坚定地忠诚于革命理想与信念;坚守革命战士的职守、思想、品质;坚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吃苦在先的战士本色;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为人民奉献着心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目录

前言 战士精神比天高、比地大、比海深
致敬词

第一篇 永不磨灭的记忆
一 、永远的红军
二 、永远的长征
三 、向巾帼英雄一一中国女红军致敬
四 、镜头记录下纪念长征胜利活动
五 、红后代的红色情结

第二篇 革命圣地延安,
一 、延安: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
二 、七贤庄1号:通往延安的门户驿站
三 、清凉山印刷厂:党中央的宣传阵地
四 、延安荣校: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上

第三篇 难忘延安岁月11年,
一 、革命需要:看护排长转成售货员
二 、组织信任:不认秤的伙食管理员
三 、思想升华:在抗大听毛主席作报告
四 、寻人70年: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五 、劳山事件:何炳文为保护周恩来负伤致残
六 、组织介绍:蒲文清与何炳文结婚
七 、生产先锋:荣校小钢炮蒲文清
八 、快乐时光:一排窑洞的邻居们
九 、艺术滋养:两代人的“鲁艺”情结
十 、转战陕北:六岁娃随队伍徒步行军2000里
十 一、憨厚质朴:红军马夫杨爷爷
十 二、第一选择:马褡子比女儿的命金贵
十 三、东渡黄河:奔赴大别山
十 四、英雄气概:战场上没有残疾人
十 五、魂牵梦绕:荣校永恒的记忆
十 六、人走心留:撤离延安情难舍意难离

第四篇 不灭的延安灯火,
一 、寻史30年:延安荣校的红色记忆
二 、读何丽《不灭的延安灯火》感言

第五篇 永远的长征精神,
一 、百姓情怀:胡同里的红军奶奶
二 、清正廉洁:公私从来不是一家人
三 、穿越时空的歌:老红军手抄革命歌曲
四 、永远的传承:长征精神万岁
五 、巾帼英雄:向中国女红军致敬

第六篇 传承永远在路上
一 、颂红军
二 、我家的家风
三 、妈妈,我不跟您说永别
四 、读《妈妈,我不跟您说永别——女儿心语》感言

第七篇 共和国不会忘记,
一 、中国女红军的长征故事
二 、《永远的红军》
三 、接受北京电视台《晚情》栏目组采访
四 、女红军蒲文清子女捐赠文物
五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关工委举办弘扬长征精神的活动
六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编后语
后记
感谢的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不磨灭的记忆——向共和国老战士致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905460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