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五色涟漪(明清北京城市色彩)/广义色彩系列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五色体系是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它被淹没在典籍文献中,设计师和大众很难直观看到它的全貌。本书比较中西方思维的异同,借鉴西方现代表色体系,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构建了一个能明晰表达其整体的模型工具——色立体——垂直层叠的锥形塔。应用这个色立体,本书分析了明清北京城市色彩的特征——五色涟漪。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应用于明清北京城,如涟漪般在空间中扩散开来,又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五色华章的涟漪。本书的研究跨界理论和实践,适合色彩研究、城市色彩规划、色彩设计、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和专业人员培训教材。本书的研究跨界理论和实践,适合色彩研究、城市色彩规划、色彩设计、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和专业人员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王京红 中央美术学院高精尖中心,研究员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留法色彩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AIC2019国际色彩大会科学委员会成员,中国大陆唯一专家 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C1 20)委员 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建筑与环境色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色彩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领衔北京市城市色彩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色彩咨询、城市色彩与风貌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 专著《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获得2013门4年度中国色彩教育奖)。 具有11年的房地产经验,曾任企业副总建筑师。华丽转身,从事建筑、艺术的跨界研究与实践。作为项目主持人、项目团队建筑师、甲方建筑师完成60多个项目的城市、建筑室内外规划、设计。 目录 序 第一章 缺失:大红大绿与高级灰之争的背后 第一节 分路进取 第二节 标准唯一 第二章 从头说起:国人与西人眼中的世界不同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维 (一)整体性 (二)关联性 (三)动态平衡的关系 (四)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 第二节 西方思维 (一)人对抗自然 (二)分科而治 第三章 色环、色三角、色立体:现代西人这样说色彩 第一节 色彩体系 第二节 西方现代表色体系 (一)科学源头 (二)功能需求 (三)简化抽象的表色工具 第三节 三个基本表色体系 第四章 色不过五: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五色体系 第五章 五色之变,一目了然:中国传统色立体“五色塔 第一节 垂直层叠的锥形塔 第二节 基本特征:整体、关系、生长 第六章 空间中的涟漪:古人用城市色彩表述天人合一 第一节 五色齐全 第二节 多中心涟漪 第三节 关系的城市 第四节 平衡的城市 第七章 结语:物质与精神一体的中国传统色彩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五色涟漪(明清北京城市色彩)/广义色彩系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京红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23569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7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66 |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50 |
| CIP核字 | 2019061091 |
| 中图分类号 | TU-8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7 |
| 高 | 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