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十年电影追梦历程的执著与艰辛娓娓道来,真实、真诚、真性情电影内外的文化见地与人生见识振聋发聩,自信、温厚、君子风。

奥斯卡见证,影像记录,文字留存。

《十年一觉电影梦》有一个功能,它可以让你看到从构想到实现之间,要克服多少的困难。是李安拍片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传记,也是迄今为止他认可并授权的唯一一部传记。自2002年《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以来,这部传记的台湾版就在网络上不断被大陆读者和影迷提及,口碑日隆。

内容推荐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中真实回顾了他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等。

据这本书的编辑介绍,大陆版从联系版权到出版历时将近2年,因为期间李安忙于拍摄《色,戒》,只能挤出时间来审稿,而大陆版又对繁体版进行了不少修订,李安又是个极其认真、追求完美的人,不仅要逐字逐句审订,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直到确认大陆版和繁体版一样,“整本书都是我在说话嘛”,才放心授权。《色,戒》后制完成后,出版社又请李安特别为大陆读者和影迷写序,没想到李安满口答应,并借此机会谈了《卧虎藏龙》之后的5年,谈了《断背山》,谈了回大陆拍《色,戒》的感受,谈了他一直执着的中国情怀,谈了他人到中年登临顶峰之后的人生感悟。

今天人们关于李安和李安电影的所有疑问、争论与好奇,在这本书里都可以寻得答案和满足:他隐忍与坚持的个性,他对文化和人情的专注,他看待世界的眼光,他对待人生和艺术的态度……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国际大导演最初十年电影生涯的回顾、总结,更是一个“追梦人”的人生告白,一本励志读物。从台南一个乖乖的升学小孩走到世界的顶端,李安何以成功?厚厚的书中有一段话,或许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不乏启示和激励:

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有人说“人定胜天”,也有人说“命中注定”,两者我都有所感应,其实命定也没什么关系,努力与否,结果会很不一样的。在我过去的体验中,只要越努力,找到的东西就越好。当我得到时,会感觉一切好似注定。可是若不努力争取,你拿到的可能就是另一样东西,那个结果也似注定。所以目前的这个局面,可以说它是命定,也可以说是人改造了它。

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 李安

繁体中文版序 李安

种树记 张靓蓓

童年往事

电影梦·生命

推手

喜宴

饮食男女

理性与感性

冰风暴

与魔鬼共骑

卧虎藏龙

奥斯卡

电影梦

李安导演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皇帝与总统

刚开始时真的很难受,因为导演的权威还得去挣,以前拍的三部片子还不太算数。不过我是以一个专业导演的身份,而不是以文学专家的身份去拍片。我很快地理出架构及人物间的关系。两百年前的事谁也没亲眼见过,所以当我走进那个世界后,我的看法不见得比他们逊色,可能还客观点,没有一些坏习惯。

这是我第一次拍明星,学到很多。

明星也是因人而异,像《理性与感性》的明星们,个个不是牛津、剑桥毕业,就是莎士比亚剧团的皇家资深演员,都是学富五车、阅历过人、伶牙俐齿的,我英文及西方知识涉猎有限,和他们争论时就很吃力。

有的明星呆呆的,光会耍大牌,不过埃玛等人则不然。当她讲的比导演有道理时,真的很难做,你不能不讲理,只有咽下那口气,想通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当时真有那种“茶壶里煮汤圆——有货倒不出来”的苦。唉,不光是英文,中国人真的是不太会表达。这次对我个人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这次经验也让我回想到,我们受的教养一直都是:你听命令到某个程度后,开始给命令。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很少中间过程,在成长中也缺乏交流、探讨的学习。至少到我们这一代,是不鼓励你表达自己,而是以服从为主。小时候在花师附小念书时还好一点,五年级转学到台南,受的是日式教育,非常压抑,不准讲话,整个教育及大环境都是要你乖乖地服从,只要把书读好、考试考好。

英国这趟拍戏,让我学到很多。回来后,表达力好了些,英文也进步些,人好像也聪明了点,也练了一点英国人擅长的干幽默(dry sense of humour)的准头。直到现在,拍片都比较罩得住。以前真有罩不住的时候,就是技术与知识不到位,所以也不能够怪别人。因为在民主社会,这种尊重,你还是得自己去“赚”。不能说你是老爸你就最大,儿子对你的尊敬,还是要去挣来的。不像华语片,你是导演就最大,中国导演是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习惯跟人家商量沟通。我们的沟通方式是:要不就完全自信,要不就屈就他人,觉得很委屈。我们不太爱花时间跟人家解释自己的想法及转变的过程,这次是个很好的学习经验。

后来人家问我执导华语片和西片有何不同,我的看法是: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总统。拍华语片就像是做皇帝,大家听令于我;拍西片就像当总统,总统是要出去取悦每个人的。大家乍听觉得好笑,但也不无道理。  当我跟埃玛她们形容我在台湾拍片的情形,她们都笑弯了腰,故意站在一旁不动地调侃我:“你现在不是当皇帝,你是总统!”

其实我并不在乎这些虚套,我宁愿他们专心做事,不必对我表面上吹捧伺候。相形之下,我比较习惯西方对事不对人的工作方式,心理负担不那么大,事情做好我心里面最踏实;二来工作也比较有效率。你尊重的是导演,和导演的这个职位与自己职位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凭着效忠个人与彼此的交情做事。中国人则常常习惯对人不对事,是仰赖个人对导演的情感,好的时候,可以做到西方人做不到的东西。因此华语片导演的压力很重,事事都得用力管,人人都得用心带。华语片很难做大,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一旦个人化,就规模小。有容乃大,局面规模一大,就需要制度操作与管理,需要分门别类,相互沟通,再加以统合。

我有一份职业了

《理性与感性》拍到一半时,我第一次感觉到,我可以把拍电影当成一种职业,也第一次感到可以面对父亲:“我有一份职业了,I’ve got a job。”

在这之前,我觉得无论是自己或拍的片子,都还带着学生气息。虽然我已晋不惑之年,但从《推手》到《饮食男女》,拍片的感觉和学生时代差别不大,基本上还是纽约的独立制片模式,包括到台湾拍《饮食男女》都是企图引进独立制片模式。虽然比学生时专业,但就是独立制片的规模,现在回头来看,都不够成熟,还是小孩,当然也有其真诚可贵之处。

虽然到台湾拍《饮食男女》算是台湾电影中的年度大制作,可是当时台湾电影已经很不景气,照老一辈的说法,做法上比起以前的台湾片又差了一大截。譬如说以前拍戏有多少东西、怎么做,现在只有这些。光是听听,都觉得差好多。加上工作人员的水准参差不齐,除了几个摄影组的、灯光师、美术师是老资格外,其他很多是徒子徒孙、助理辈的现在来挑大梁,这些还算是有经验的;有的什么经验都没有就来做,中间断层严重。班底如此,所以没感觉能靠这个吃饭。当然酬劳也有关系,它并没有付给你足以要你去负起什么责任的酬劳。我们只是凭着对电影的喜好,拼命去做。

但拍《理性与感性》时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从小孩跳入成人阶段,要负起成人该有的责任。别人雇用我,我得做出一个水准以上的东西。而他们付的薪水,也让我觉得真的是可以养家活口、能置产。换言之,我肩膀上负有足以扛起这份薪水的责任,算很礼遇了。拍完《理性与感性》后我才第一次在美国缴税,记得第一张支票是十八万美金,我手软得都签不下去。

薪水之外,班底的专业成熟,也让我觉得是成人层次。

《理性与感性》是我第一次跟全部专业的工作人员合作,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每个工作部门,如服装、美术、摄影,都是几十年的老手,不光是拿过奥斯卡,还有许多剧场老手。剧本则是名著改编,很成熟优美的英文台词,不是自己七拼八凑的。

当时也是我第一次做年代剧(period piece),学年代剧要讲究什么。比如衣服就和我们想像的不同,它是一层层搭配起来的,很像作曲,是有层次的结构,从内衣、外衣到饰物,都有规则,蛮有意思的。

对待明星有窍门

拍了《理性与感性》后,我比较知道怎么对待明星,怎么跟他们讲话。刚开始我也不懂,把明星当演员用,当然会有问题,不过我很快就觉察到了。明星跟一般演员真的不一样,明星有一些习惯、一些心态,而且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

譬如休·格兰特,我就奇怪,一开始他为什么那么爱搞怪、不听话,到处跑来跑去,不站在一个地方演。后来我发觉,他就是不喜欢跟别人并排演戏。你只要把其他演员摆在他对面,你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乖得很,就那么简单。

明星,就是要被别人看的。他是一个形象(image)的产物。这不光是他吃饭的家伙,观众也惯于接受这个形象,他本身就是电影和观众之间的一个契约(contract),和观众间有种默契在。把明星当成一般演员来对待,本身就不够专业。你要不顺着那个形象拍,要不就逆着那个形象拍,去扭曲、去变形。如《卧虎藏龙》里的周润发,我就把他既有的形象扭转,我也把杨紫琼做了相当程度的调整。但你要清楚是你在扭转这个形象,不要搞不清楚地在那里蛮干,那就是不上道,功夫不到家。因为明星本身在银幕上有一种魅力,观众接受他,而且他的这种魅力已被建构出来,他本身已具备这种特质,你不能不理,这是当导演应该具备的专业。

P106-109

序言

2000年的1月吧,正当拍完《卧虎藏龙》后不久,我在纽约做后期制作,当时身心俱疲、神情沮丧,生平初感岁月之不肯饶人。张靓蓓来电,说想编写一本我生活及拍片经验的书,当下,我听着颇觉得烦心,就跟她说,我的一切都放在电影里了,除此生平是很乏味的,大家看电影不就挺好的吗,何需赘述?

她在另一头显得很有诚意地说:“你的经验很特殊,应该(有责任)记录下来,对台湾这里后进学电影的可能会有些帮助。”我认识张靓蓓多年,她为文、报道是很公正有分寸的,于是我应了下来。

结果,本来为期三天的当面访谈记录,拖拖拉拉地近一年半才定稿下来,一方面是我忙着《绿巨人浩克》的拍片事宜,再方面,每每话一出口,便觉不妥,于是修修补补、愈描愈黑地弄成厚厚一大本。

在这里先向各位读者致个歉,书中所言,不过是个人经验与片面之辞,并不代表绝对的真理,而论及个人作品时,也并不是存心自我诠释,而是老老实实回答问题的结果,张靓蓓的用心探讨,让我讲了许多的话。

我要向所有跟我合作过的工作同仁及所有教导过我的师长致谢。他们是形成我作品的主要成因,也是影响我所知、所想、所行的重要来源,书中若有直言不讳之处,敬请多多包涵见谅。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十年来瞎忙乎的时间居多,正好借着这本书,好好地反省一下吧!多谢张靓蓓一年多来的耐心与细心,让我有这么一个省思的机会。

2002年10月30日

书评(媒体评论)

电影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它的魅力也在于此。

——李安 自言电影人生

李安荣膺“全球最具影响力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

——美国《时代》周刊 盛誉李安

像李安那样能拍中文、英文电影,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他一人。

——张艺谋(著名导演)任64届威尼斯影展评委会主席时感慨《色,戒》获颁金狮奖

跟李安合作是很难得的经验,他跟演员沟通得很好,是我遇过要求最高的导演。拍《色,戒》时最怕他改剧本,他改来改去,我对不上台词,就开玩笑说要马上死给他看。

——梁朝伟(戛纳影帝)痛感李安执著、敬业,做事严格

我在北京,听说李安在成名前也曾经做过六年全职父亲,恨不得飞到纽约去亲他一下。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博客撰文仰慕李安爱心与隐忍

这本书有一个功能,它可以让你看到从构想到实现之间,要克服多少的困难。

——蔡康永(台湾著名主持人)感言李安传记给人启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靓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86764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