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药的故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深蕴人文关怀的药物发展史,帮助你理性看待疾病,多一点思考,少一分恐惧。
本书从一位一线科学家的专业视角出发,讲述了十余种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影响的新药的故事。从广为人知的降压药,到如今备受热议的宫颈癌疫苗,从价格一度令人瞠目结舌的乙肝疫苗,到有望对抗多种癌症的抗癌药物,新药研发的历史也是人类对抗疾病的斗争史,本书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逻辑,再现了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黑天鹅”与“灰犀牛”。
目录
第一章 一桩“赔本买卖” | 1
从抗艾滋病药物研发谈以人为本
第二章 人类与细菌的“军备竞赛” | 17
从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到新型复合抗生素的研发
第三章 为了一个没有河盲症的世界 | 36
从伊维菌素谈以人为本的新药研发
第四章 遭遇“黑天鹅”的有准备之人 | 50
保列治和保发止的发现
第五章 从后继专利药到更优专利药 | 66
降压药依那普利的成功逆袭
第六章 当“头号杀手”遇上“头号大药” | 84
从胆固醇假说到他汀4S经典
第七章 “是药三分毒”的背后 | 103
从原创的顺尔宁到它的仿制药
第八章 凝结中国科学家毕生心血的HPV疫苗 | 120
从诺贝尔医学奖的基础研究到制药公司的创新产品
第九章 挑战新世纪的健康威胁 | 137
从2型糖尿病到西格列汀
第十章 默沙东的中国缘 | 158
从乙肝疫苗技术转让到丙肝药物共同研发
第十一章 “不抗癌”的抗癌新药 | 182
从肿瘤免疫疗法到帕博利珠单抗
后记 | 205
导语
◆我们一生中总会与药打交道,但真的了解它吗?药从哪里来?安全性如何保障?如何治愈我们?了解新药诞生背后的故事,才能读懂我们身体的健康密码,新药研发一线的科学家,带你重温人类挑战疾病的动人时刻。
◆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9.89万例,且呈现年龄年轻化趋势。HPV疫苗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原来是中国人……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医药科普读本,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结合最新的数据,配以生动的故事,让严肃的医药知识不再枯燥,让有趣的人文故事更加真实。
◆“后抗生素灾难”年代,中国制药人应该有何担当?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该如何平衡?本书作者梁贵柏常年坚守研发一线,具备极高的学术素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他分别从研发者和患者的角度出发,详细叙述了新药研发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精彩页
第四章 遭遇“黑天鹅”的有准备之人
保列治和保发止的发现
原始制药(确切地说应该是找药)都是没有分子靶标的。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一直到生命科学发展到分子水平之前,找药都是直接针对疾病症状的。这样做,成功的几率很低,因为只能做表观的筛选而无法进行系统性的优化,基本就是碰运气。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动物疾病模型的情况下,直接在自己或患者身上试药是非常危险的,传说中的神农氏就是因为误食“断肠草”而客死他乡的。
不期而终的荷尔蒙研究
现代分子生物医学的创立,使我们在近几十年里对许多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人体胆固醇的调控,包括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转移,摄入胆固醇的吸收和代谢,以及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等等。基于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以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为药靶,默沙东等几大制药公司先后研发出了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他汀”(Statin)类药物,如舒降之,大大降低了冠心病患者心梗的风险。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在早期研究中被看好的分子药靶要么不能被验证,要么与毒性相关,甚至可能因为没有合适的市场,而得不到进一步研发。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默沙东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就开始了对男性荷尔蒙的研究,希望能找到治疗青春期粉刺的新药。青春期是性荷尔蒙活动的旺盛期,随之出现的青春期粉刺多半与男性荷尔蒙的活动有关系。当时主要有两个已知的甾体类雄性激素(Steroid hormones):睾丸酮(Testosterone)和作用更强的二氢睾丸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默沙东的研究团队认为,如果抑制将睾丸酮转化为二氢睾丸酮的5—α还原酶,应该可以降低体内男性荷尔蒙的活动,也许可以抑制粉刺的生长。
基于这样一个假设,默沙东实验室组成了多学科的项目团队,一方面深入研究青春期粉刺与男性荷尔蒙活动的关系,试图从机理上验证该项目的可行性,另一方面积极寻找高活性、高选择性的5—α还原酶的抑制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合成了相当数目的新型抑制剂,同时也建立了一整套生物测试方法,用于筛选和评估这些新型的抑制剂。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二氢睾丸酮和5—α还原酶的数据和知识。制药项目的进展,说到底就是有关该疾病与分子靶标的知识积累。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项目团队才有可能设计出理想的化合物。
但是,随着项目的进展,公司意识到,给青少年使用甾体类激素药物是难以被社会接受的,即使研发成功,市场营销的困难也将会很大,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终止了5—α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项目。
多米尼加的古怪病例
几乎就在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加发生了一件听上去毫不相干的事情。一个来自偏远部落的小女孩因病被送进医院做腹腔手术,结果医生发现“她”实际是个男孩!谁也没想到,若干年之后,这个意外发现给5—α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项目带来了转机,并最终促成了不止一种,而是两种新药的发现。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和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首先注意到了这个不寻常的病例,他们深入丛林,对那个偏远部落的人群进行了几年的跟踪研究,发现该地区的许多男性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出生时外生殖器呈雌性,所以被当成女孩来抚养。但到了发育期间,他们的雄性特征开始显现,并长出男性外生殖器,成为男人。1974年,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教授朱丽安?英珀拉托—麦金利在一个讨论新生儿生理缺陷的学术会议上首次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他们发现,这些所谓的“假双性儿童”(Pseudohermaphrodites)其实都是男孩,只是在出生时,他们的性腺(Gonads)尚未长成,所以外生殖器呈雌性,被误认为是女孩。青春期时,他们的性腺开始发育,大多能长出男性生殖器,成为正常男人。这些在发育期“变性”的男人进入老年以后不会脱发变成秃头(男性型脱发[Male pattern baldness,简称MPB]),他们的前列腺相对都很小,而且老年时也不会增生。
这是一个长期生活在丛林深处的部落,与外界的接触很有限,所以他们的遗传基因也与外界相对隔绝。假双性儿童的现象,很有可能是某种遗传共性的表象。果不其然,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特殊的多米尼加部落男性体内二氢睾丸酮的含量大大低于正常男性的水平,因为这些部落的大多数男性有一个共同的遗传缺陷: 他们都缺少将睾丸酮转化为二氢睾丸酮的5—α还原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药的故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贵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76905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药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3
CIP核字 2019055327
中图分类号 R97-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