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文学的末法时代或早期风格/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体为作者近年的文学评论集,就当代作家和作品展开讨论,或追根溯源,或探究现象,或放眼未来,核心则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文学写作的向上可能,以期能摸索出当代文学写作的某些可能和方向。附录则通过对一个现象的梳理,尝试理解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的渊源和流变。 作者简介 黄德海,1977年生,山东平度人,现居上海。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曾获“《南方文坛》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2015年度青年批评家”奖。著有文学评论集《若将飞而未翔》、随笔集《个人底本》,翻译有《小胡椒成长记》,编选有《书读完了》、《文化三书》、《野味读书》等。 目录 知识结构变更或衰年变法——从这个角度看周作人、孙犁、汪曾祺的“晚期风格” 在虚构中重建生活世界——从这个角度看《世界》《盗锅黑》和《傩面》 虚构·非虚构·三重练习 漫长的新旧交替——2015年非虚构文学综述 “断裂”及其所创造的——韩东和他的批评史 地狱焰火中的幽微良知——莫言的三个中篇兼及《檀香刑》 一次隐秘的成长——格非的《隐身衣》 一个时代的样貌在小说里——徐皓峰的小说及其他 想象的追逐游戏——东西《篡改的命》 城乡同构,德泉悖论,以及隐秘的活力——梁鸿《神圣家族》 驯养生活——田耳的《天体悬浮》 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哲贵和他的信河街 小说的末法时代或早期风格——霍香结《灵的编年史》 参看世间悲喜——《离弦之箭》及霍艳的小说 附录 从“抄书”到“两个梦想”——周作人后期思想述评 导语 本书所收,均为文学评论或对文学评论的理解,约分五辑:第一辑讨论当代文学的总体性问题,涉及文学创作中的时代、议论、虚构与非虚构等;第二辑分析现当代作家作品,由不同的作品探讨当代文学写作的可能和方向;第三辑是对当代作品的单篇作品的评论,关心所讨论作品的独特性;第四辑讨论作为文学写作的文学评论的问题和出路;第五辑讨论西方和古典作品,以为今日文学创作借镜。序言一篇,涉及作者个人的文学批评观;附录一篇,梳理了一个文学现象,尝试理解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的渊源和流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学的末法时代或早期风格/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德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0220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96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52 |
| CIP核字 | 2019001308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