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梁启超(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小说以大气的抒情笔调,以诗歌的旋律和散文的优美,以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勾勒了清光绪年间以及辛亥革命初期中国社会朝野上下各色人等的精神风貌、内心世界、善恶美丑以及种种社会流弊。书中不仅描写了梁启超心怀家国、淑世济人、矢志不渝、随时流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对他丰富多采的感情世界,他的夫妻情深,他的婚外恋情,他的慈父心肠,有着生动优美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描写杰出社会变革家梁启超的长篇历史小说,这是一曲讴歌伟大思想者的思想的吟哦,这是一幅展现一百多年前中国社会由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转型时期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

在万马齐喑风雨如磐的黑暗、愚昧、专制的封建政体面前,梁启超和他的师友们最早提出了维新变法经营天下的思想理念,最早把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博爱人权和法制观念引进中国,在中国掀起了一个思想大解放的社会变革运动民、王共和的政治理想因他们的首倡而深入人心。

小说以大气的抒情笔调,以诗歌的旋律和散文的优美,以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勾勒了清光绪年间以及辛亥革命初期中国社会朝野上下各色人等的精神风貌、内心世界、善恶美丑以及种种社会流弊。

小说不仅描写了梁启超心怀家国、淑世济人、矢志不渝、随时流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对他丰富多采的感情世界,他的夫妻情深,他的婚外恋情,他的慈父心肠,有着生动优美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

小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事件繁复,人物众多,而又线条清晰,脉络井然,虽是一百多年以前事,却史鉴可资,耐人寻味,启迪思考,读来宜人性情,激励精神。

它是文学的历史,是历史的文学。

试读章节

开考的日子到了,广东学政叶大焯亲自主持这次考试。

考场设在文庙。

叶大焯的轿子来到时,文庙前早已经黑压压挤满了人。这些来自广东各县的数百考生,很早就赶来了,有的已经显得不耐烦了,一个个面上蒙着一层焦急和紧张的表情。主考大人的轿子还没有落下,熙熙攘攘的人们立即安静下来,考生们自不必说,满肚子都是恭敬之心,谁个敢大声出口气?送考的人们更是紧张地往后撤,躲得远远地看。

叶大焯走出轿子,在蜂拥上来的官员们的簇拥下,环顾四周,满面红光,他拈着胡须,呵呵而笑。当他的目光落在几个须发苍白的老童生们的身上时,一丝怜悯涌上心头,他那目光慌忙逃逸他处。他忽然想起来什么,对身边的副主考说:“吴大人,新会梁启超可来了?”

“名单上有他,想是就在这里,可要传他来拜见大人?”

“不用,不用。考生这时候的心情肯定是最紧张的,我若见他,必然引起他的大不安,反而影响他的成绩。不见,不见。”叶大焯说。

“少时,我指给大人看。这个娃娃只有十一岁,文名已经大著了呢!”

叶大焯并不言语,一甩袖子,大踏步地步上高台阶,昂首挺胸地走进文庙。

大堂上的几扇木门全都打开了,有人早把一把太师椅子摆在正当中,叶大焯当厅而坐,副主考和几个考官也都分左右坐下。各县来的主管文教的教谕们都屏声静气地环侍左右。

时辰到了,随着高亢的点名声,考生们老少不齐,一个个低眉俯首,鱼贯而入。

“新——会——梁——启——超!”

喊声落处,文庙门前出现了一个瘦高挑儿的小孩儿。那小孩儿长长的瓜子脸,宽宽的额头,白白净净的面皮,大大的眼睛,眉清目秀。因为年龄太小,置身于那些三四十岁的成年人中间,跟人家差半截身子,一路小跑地奔向文庙,跟在人后,从旁边的角门往考场里去。叶大焯听见了这个名字,特别留神去看,他看见了一个细胳膊细腿、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

“他就是梁启超?”他问。

“正是。”副主考说。

“这么小,能读过几本书,也来考秀才?”

“他这已经是第二次赴考了。前年九岁时,就已经考过一场了。”

“九岁童生,考秀才的,天下少有。”叶大焯说。

“十一岁的也不多见呀。”

“呵,不简单,十一岁的小儿,二临考场,本朝开国以来鲜有其人!”叶大焯呵呵笑道。

考生们都入了号子,待一切就绪之后,叶大焯回顾身后的人们问:“新会的教谕大人来了吗?”

“启禀大人,下官在此。”

“这个小孩儿梁启超,我在广州,就听不少人说起他,说他是个‘神童’,写诗对对子都很可观,我却不信。今天见他那样子,清秀可人,聪明想是有的,然而学问却未必谈得上,他才读了几年书,识得几个字。你且说说,他果然不同于一般小孩儿吗?”

新会教谕赶忙躬身行礼,道:“大人,一些传说,下官本也不信,想,这么一个乡下小儿,读过几本书,见识过什么场面,有多大的聪明,竟然以神童誉他?我有一个亲戚,上次跟他同一条船来省城赶考,他亲眼所见,不能不信,此儿果然才思敏捷,非一般小儿之可以比。”

“哦,你且说几件事情我听。”

那教谕说:“此子家学很好,祖上乃新会前任教谕,系省学生员,学问是极好的。乃父名宝瑛,字莲涧,虽无功名,却是个极爱读书、设帐授徒之人。他的母亲乃是书香人家之女,于那经史诗词,亦都略通。故而此子三四岁时便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古人诗文,熟记不少。六岁开蒙,八岁学为文,九岁就能下笔千言,时有惊人之语出。六七岁时,有一天,梁宝瑛的一位朋友来访,启超上前奉茶。客人有意试一试他的聪明,便出了一个上联要他对。那上联道:‘饮茶龙上水’,谁知,那启超小儿,一边往上端杯子敬客,一边脱口吟道:‘写字狗扒田’。这两句,都是新会俗语,对得恰切,出自六七岁小儿之口,怎不让客人大惊?但又想,这些俗语,许是被他碰巧蒙上也未可知,就又出了个难些的,道:‘东篱客采陶潜菊’,谁知,那梁启超随口对出‘南国人怀召伯棠’,用‘召伯南巡’之典对‘采菊东篱’,那个工整贴切,把个客人惊得目瞪口呆,连声叫好。”

“真是难为他!六七岁小儿,正是跟在大人身后要糖要果子吃的时候,真真难为他!”叶大焯赞道。

“前年,他来省城应试,一船的学子,都是二三十岁、四五十岁的人,论辈分,不是他的叔伯,就是他的祖父辈,这么一个黄口小儿,人们如何把他放在眼里?中午,舟中共餐,吃的是米饭加咸鱼。有人提议以咸鱼为题对句,众人应和,一时之间却不知怎样出句。众人正在苦思冥想、苦无着落之时,不料那梁启超却高声吟道:‘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把一船的人都考了下去。”

“难为他把姜尚、胶鬲这两个古人连在一起!这一联,非惟风格典雅,而且还有着很浓的诗情诗意,此子敏捷,果然不同凡响。”

“新会熊子山上有一塔,名叫凌云塔,此子八岁时曾作一联一诗,至今还在县里读书人中流传……”

叶大焯摆手止住他说:“你且打住。此儿的聪明,我已知之矣。然而,他的学问如何,且要看他的这次考试如何才能说定。古来聪明的小儿不少,能成就学问者,却为数不多。这次开科,尔等把关一定要严,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聪明所迷惑,误了在学问上的考查。须知,没有学问做根底,些许聪明只不过是小聪明罢了。朝廷选秀才,最讲究的,就是要选出那些忠厚踏实,在学问上~丝不苟、可以造就的人才,万万不要为浮言虚名遮蔽了眼睛。可记下了?”

“是,属下记下了。”

放榜的那天终于在众考生焦灼的等待中盼来了。吃过早点,梁宝瑛就领着儿子匆匆地赶赴文庙。头天晚上,他怕儿子经受不起落榜的打击,给儿子讲了大半夜的道理,告诉他,应考之人,不能只想着考中,更要多想一想考不中,能伸能屈,能忍受意想不到的打击,能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屈辱,才是大丈夫的襟怀。这时,他一边手拉着儿子大踏步地走,一边对儿子说:“昨晚上我给你说的话都记下了?”

梁启超一边迈着小碎步跟着爹爹跑,一边答应着:“记下了。”

“倘落榜了怎么办?”

“落榜了就回家去,再努力读书,下次再考。”

“这就对了。哪个大学问家没有在考场上栽过几个跟头?考上了,咱们大大方方地当秀才;考不上,下次再考就是。”

“爹爹,您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着。”

他牵着儿子的手,向那大红榜走去。

他们不敢看前头,他们从最后一个名字往前看……

P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梁启超(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琳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61081
开本 16开
页数 8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0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