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禅宗牧牛诗组之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笔者就读博士时在香港文献学家何广棪教授指导下所完成的研究论义。本书包含文、史、哲三个面向: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是“禅诗”作品的分析,从史学来说是禅宗文献的辑存与爬梳,从哲学来说是“禅师”与“禅思”生命力的展现与诠释。
首先,从“惮诗”的立场上来说,本书主要是针埘明清禅宗“牧牛诗组”的题材、句型、句式、文字组合、禅宗语言形式、结卡勾等之分析。其次,从禅典的文献意义上来说,本书所使用的第一手文本主要搜集自民间善本、藏经本以及散落未编目之传世文本,因此,文本的辑存与爬梳成为禅典文献目录学重要之参考文献。最后,从“禅帅”与“禅思”的解读上来说,本书主要建构了明清禅宗牧牛诗的传承系谱与禅宗公案语言的诠释意义。
本书承蒙四川火学厚爱才得以出版。2018年岁末撰写书摘之际,时空仿佛凝结在多年前萧瑟无语的冬夜。奋笔疾书之际,唯愿,见者欢喜,随心满愿。文中若有疏漏,还望先进不吝指教。
作者简介
林孟蓉,台湾学者,台湾哲学博士。师事港台哲学家劳思光教授以及香港文献目录学家何广棪教授。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现任福建省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修东方人文思想,醉心于宗教哲学、禅宗哲学、禅宗美学、佛教文献学、佛典目录学等。
目录
牧羊人与牧牛人——林孟蓉博士《明清禅宗“牧牛诗组”之研究》序
推荐序
绪论
第一节 明清牧牛诗组之研究动机与方法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成果与贡献
第二节 相关研究与文献回顾
一 文史相关研究
二 哲学诠释相关研究
三 其他相关研究:艺术图像、翻译、演讲
第三节 禅宗牧牛诗组的发展背景
一 经教根源
二 捻古提唱
三 公案运用
第四节 禅宗牧牛思想之探研
一 “摄戒修身”与“摄戒修心”
二 公案语言:“保任”与“牧牛”
三 “牧心”也“牧性”
四 “卑以自牧”
第一章 明清禅宗“牧牛诗组”传世文本
第一节 禅宗“牧牛诗组”刊刻“善本”
一 清康熙元年刊本
二 清乾隆甲辰刊本
三 清嘉庆丙辰元年·重刊本
四 清光绪戊戌年重刊本
五 [日]明治十九年
第二节 禅宗“牧牛诗组”“藏经”刊刻
一 径山藏版明刻《嘉兴大藏经》
二 《中华大藏经》no.128
三 《中华大藏经》no.129
四 《卍续藏》
第三节 其他版本
一 武进陶氏涉园石印本
二 北京图书馆藏本
三 宝卷初集本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明清禅师与“牧牛诗组”
第一节 明僧与牧牛诗组
一 灵隐希彝禅师
二 怀纳琏和尚
三 千岩元长禅师(1283~1357)
四 楚石梵琦禅师(1295~1370)
五 季潭宗泐禅师(1317~1391)
六 见心来复禅师(1317~1392)
七 海舟普慈禅师(1355~1450)
八 空谷景隆禅师(1394~1444)
九 报恩洪恩禅师(1544~1607)
十 兰江清楚禅师
第二节 清僧与“牧牛诗组”
一 真寂闻谷广印禅师(1565~1636)
二 磬山天隐圆修禅师(1574~1635)
三 东塔浮石禅师(1592~1667)
四 东塔万如禅师(1594~1657)
五 东塔海明破山禅师(1595~1666)
六 天童道态禅师(1596~1675)
七 牧云通门禅师(1599~1671)
八 箬庵通问禅师(1604~1655)
九 桐月庵玄微禅师(1586~1642)
十 山茨禅师(1608~1644)
十一 玉林和尚通绣禅师(1613~1675)
十二 今释禅师(1614~1680)
十三 香幢法主一指庵大师(?~1644)
十四 元玉禅师(1628~1694)
十五 梦庵超格禅师(1639~1708)
十六 巨彻禅师(~1675~)
十七 方圃禅师(~?~)
十八 云庵禅师
十九 敬安禅师(1851~1912)
第三节 明清居士与“牧牛诗组”
一 严大参,三和普明牧牛图颂
二 牧公道人,项真本,和牧牛图颂
三 无依道人,徐昌治,和牧牛图颂
四 跛道人,如念空,和普明牧牛图颂
五 纳允庵居士,和普明牧牛图颂,和廓庵牧牛图颂
第四节 明清文人与“牧牛诗组”
一 胡文焕,《新刻禅宗十牛图》刊序
二 明儒彭大翼《山堂肆考》
三 (明)张以宁《闲极说》和《题牧牛图》
四 清西河太史毛奇龄·笑拈牧牛诗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明清禅宗牧牛诗组之发展与建构
第一节 禅宗牧牛诗组发展系谱
一 普明寺牧牛图颂
二 《新刻禅宗十牛图序》
三 刊牧牛图颂序
四 大清嘉庆丙辰元年端阳日信官永来重刊
五 孤洪和尚读本/牧牛图颂净修指要合刊(序)
第二节 禅宗牧牛诗组作者系谱
一 禅师系谱:普明系
二 禅师系谱:廓庵系
三 禅师系谱:其他牧牛诗组作者
四 居士文人系谱
第三节 禅宗牧牛诗组诠释建构
一 普明“牧牛图解”
二 禅净合流与劝善
三 圆觉经随顺,起信论离染,天台六即
四 《冠注一成味》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明清牧牛诗组的运用与分析
第一节 明清牧牛诗组体裁与类型
一 诗
二 歌、赋
三 赞、铭、记事
四 明清禅宗牧牛诗组“体裁”统计表
五 分类与归纳
第二节 明清牧牛诗组字句分析与组合形式
一 “和颂”的章 句形式
二 偈、颂、赋、铭、赞
三 题牧牛图·题山居事
四 诗·词
第三节 明清牧牛诗组的使用
一 牧牛之情:感事与馈赠
二 牧牛之行:启悟与实践
三 “题图诗”与记事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明清牧牛诗组之后续与发展
第一节 哲学诠释
一 京都学派
二 铃木大拙《十牛图、颂——牧灵的十个阶段》
三 久松真一《十牛图提纲》
四 上田闲照《十牛图:自己の现象学》
第二节 心理学诠释
一 “非自性”的转换
二 关于“自性”存在与表现
三 “自性”的跳跃与回归
第三节 艺术创作
一 《我心中那头牛啊!》新诗创作
二 《十牛图诗与禅》音乐创作
三 《牧笛》,卡通动画创作
四 《牧牛图》与绘画艺术
导语
林孟蓉这本博士论文以明清禅宗祖师、居士和文人所写的“牧牛诗组”为研究题材,分析其发展、建构、体裁分类与运用,以及后续的诠释与艺术创作等。其中涉及史料的爬梳、文本的分析以及明清时期中国禅宗的发展对日本禅学的影响等等,没有深厚的佛教文献学基础以及对中国禅学的透彻解析是难以成就此专著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禅宗牧牛诗组之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孟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111360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98
CIP核字 2019061207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1
140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