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纪录的乌托邦--弗拉哈迪电影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贾恺,纪录片导演,博士,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出版译著《弗拉哈迪纪录电影研究》等。作为联合导演、剪辑的主要作品《昨日狂想曲》《遍地乌金》《我最后的秘密》《无定河》等,曾在诸多海内外电影节入围、获奖,多次播放于NHK《世界纪录片》、SMG《经典重访》等栏目,并被美国芝加哥、中国香港等地学术机构收藏。 目录 前言 绪论:重审与澄清 第一章 乌托邦的缘起:弗拉哈迪的生平行状 第一节 童年:情感世界的最初形成 第二节 电影:探险的延伸 第三节 人文背景:浪漫主义视野 第二章 寻找人类诗意的栖居之地:建构电影的乌托邦 第一节 空间特征:遥远、封闭的地域形象 第二节 家庭模式:乌托邦社会的缩影 第三节 简化的人:纯真与爱的符号 第三章 构建诗意现实:弗拉哈迪电影的叙事修辞 第一节 简略叙事:戏剧动作与现实场景的缝合 第二节 叙事结构:建构诗意的现实 第三节 有意味的形式:电影语言的表意性 第四章 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弗拉哈迪电影制作方式研究 第一节 摄影机的位置与角色:现实的“心像 第二节 搬演:现实的延伸 第三节 动作的不确定性: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 第五章 弗拉哈迪与当代世界电影 第一节 弗拉哈迪的困境 第二节 从外部现实到“内在心灵”:当代纪录片的选择 第三节 弗拉哈迪与当代中国独立纪录片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将弗拉哈迪影片置于广义电影史的框架中,结合其具体作品及其风格演变过程,在一个开阔视域中,探讨弗拉哈迪对于当代世界电影的“原型”意义,探究弗拉哈迪纪实美学对20世纪电影包括中国电影的深远影响。与此同时,通过考察弗拉哈迪的创作实践,反思纪实语言的伦理、美学困境,探讨纪实与虚构结合的可能性。本书系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弗拉哈迪电影的学术著作,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理论空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纪录的乌托邦--弗拉哈迪电影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贾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872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74 |
CIP核字 | 2019196061 |
中图分类号 | J905.7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69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